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高阳悔婚后,被长乐看上了! 大唐资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1-2]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3-7]。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8]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9-10]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2][11]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12-15]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时万国来朝,[16]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天朝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17-21]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22-25]。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26]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27-28],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29]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30]唐以后海外多称天朝人为“唐人”。[2][31-32]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可自由结婚和离婚。[33]

审美习俗

精析

唐代为什么以胖为美?2021-03-2510:19

另外唐朝也不是一直“以胖为美”,它指的是从李世民“贞观之治”到李隆基“开元盛世”这一段盛唐时期,但是唐朝并不是只有盛唐,还有百废待兴的初唐和藩镇割据的晚唐呢,唐朝其余的阶段,初唐、中唐、晚唐都是以清瘦为美的。所以我们更准确表述,应该是“盛唐时期为什么以胖为美?”...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唐朝

外文名

TangDynasty

别名

李唐

大唐

时间

公元618-907年

国家领袖

李渊

李世民

李治

李隆基等

都城

长安(公元618-684年,公元705-904年)、洛阳(公元684-705年,公元904-907年)

主要城市

成都、扬州、开封、睢阳、魏州等[34]

官方语言

雅言[35]

货币

开元通宝

人口数量

8050万(天宝十四年)[14]

主要民族

汉族

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

科举制

政治体制

君主制

科技成就

雕版印刷术、火药、曲辕犁等

目录

1国号

2历史

开国统一

贞观之治

永徽之治

武周代唐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元和中兴

宦祸党争

会昌中兴

大中之治

日落西山

3疆域

疆域范围

行政区划

4政治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选官制度

法律制度

5军事

体制

官衔

6经济

农业

手工业

货币

赋税

7人口

8文化

文学

美术

书法

科技

宗教

9外交

突厥和吐谷浑

日本

薛延陀

百济

高句丽

大食

吐蕃

10社会生活

11皇帝世系

国号

编辑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36]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37-41]

历史

编辑

开国统一

唐高祖李渊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36][42]陇西李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43][44]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隋末发生民变。[45]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灭亡的形式不可扭转,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46]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同年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44][47]

唐朝初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从隋朝大业初年的八百万户骤降至二百余万户[48]。此外,唐朝的北方边境也受到了来自东突厥的威胁——当时的突厥势力空前强大,包括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国,甚至是中原地区的窦建德、薛举、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都臣服于突厥。[48][49-52]

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岗军领袖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他又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割据江陵的萧铣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同年,岭南地区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至此唐朝初期基本统一汉地。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53-54][55]

贞观之治

唐初局势平定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而展开了内部斗争。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56]

百科x混知:图解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57]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是为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58]

永徽之治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

李治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59]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59][60]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61-62]其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最广,人口也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2]

武周代唐

唐高宗中期后,朝廷实权逐渐由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召入宫中,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63]。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治因身体原因让她处理朝政,因此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54]683年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64]

公元684年,武则天因李显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同时改元光宅,并将东都洛阳(唐太宗时营建洛阳宫,[65]高宗改之为东都)[6]更名为神都。[66]

天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公元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御则天门(紫微城正南门)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降李旦为皇嗣,成为天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7-70]692年增设北都太原为陪都。[71]

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她开创殿试和武举,[72]打击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73]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该时期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龙门石窟为其代表。[74]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70][75-78][79]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社稷、宗庙等恢复永淳以前旧制,将神都改回东都,废北都,恢复了两京并重的格局。[71]李旦被立为相王。唐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则天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先后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80-84]

开元盛世

唐玄宗[85]

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其妹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朝廷内斗。[85-86]

李隆基登基以后整顿诸多弊政,在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韩休、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整饬腐败的吏治,并建立了一套监察制度,精简官僚,裁减冗官,设采访使发展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权力增大。[87-89]经济上推崇节俭、抑制佛教,并几近荒废的义仓制度,又通过括户等手段缓解土地兼并导致的逃户问题。[90-91]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兴复马政,对外收复了辽西营州及唐睿宗时期赐给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政权。[92-97]西域方面吞并大小勃律并且攻灭突骑施,塞北政权方面降服复国的后突厥,后又扶持回鹘剪灭后突厥。[98-104]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置北都太原,然而“三都留守,两京每月一日起居,北都每季一起居。”可见北都与长安洛阳两京的地位不等,是为陪都。[71][105]

唐玄宗统治下,唐朝国力空前强盛逐渐步入盛世,史称“开元盛世”。[79][106-

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朝政日益败坏。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110][111]唐玄宗后期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从而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安禄山最为著名。[112]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安史之乱”。[85]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则在东都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睢阳太守许远等人率领军民坚守隋唐大运河咽喉、江淮屏障睢阳(今河南商丘),在睢阳之战,叛将尹子奇为报屡败损目之仇,使安庆绪前后大军几十万人被睢阳城四千名守将所牵制。此次睢阳之战长达十个月之久,如此方使唐朝能够反攻,使郭子仪能够从容收复两京。[79][113]同年增设凤翔、成都两座陪都而形成五京制格局,762年后结束五都制。[71]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后,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安史之乱战后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79]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唐德宗任用杨炎为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发生了持续5年的奉天之难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79]

元和中兴

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甚至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之一。

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其即位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文献,他都仰慕不已。[114]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79][115-116]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高阳悔婚后,被长乐看上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