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洪荒:开局女装神话女娲 45、镇元子梳理洪荒地脉,证道成圣!

祝融看向石天。

烛九阴看向石天...帝俊看向石天...显然,他们都在等着石天的答复。

“不可问,不可说,无期限。”

石天很诚恳的回应。

确实不可问。

他怎么问系统?

“系统,下一个神话模板是谁?”

系统能回答?

不可说。

石天也不知道下一次神话女娲模板何时出现。

所以只能是无期限。

听到石天这么说。

通天第一个不干了。

“我陪着道尊同回神话...”

通天说完,没有任何反应。

他自己其实也意识到了...所以后面的不说了...

从石天模板神话女娲以来,从石天扩充洪荒天地开始。

鸿钧、杨眉、女娲等等洪荒顶尖生灵,他们谁都没有问过,是否可以带着他们回神话天地。

不是不想。

而是知道不能!

神话天地位面太高!

他们的修为根本进不去!

石天看向帝俊说道:“帝俊,任妖族学院的院长。”

看向东皇太一说道:“太一,你任副院长。”

“我再次归来洪荒,我希望看到妖族学院出现九位圣人,你二人可以超脱规则。”

帝俊和东皇太一听到石天说再次归来。

立马就信心十足。

对着石天作揖道:

“道尊放心,一定做到。”

石天再次看向帝江和后土以及其他祖巫说道:“帝江,你是巫族学院的院长,副院长是后土,我再次归来时,希望你们十二祖巫都能做到以自身伟力证道混元大罗。”

“必定做到!”

帝江以及其他祖巫信誓旦旦!

曾经十二祖巫对于圣人。

他们是不屑的!

因为证道圣人,就是对盘古子嗣的玷-污。

斩三尸证道,他们不屑。

功德证道他们不能。

对于十二祖巫来说只有一条证道路。

以力证道!

修炼圆满一条大道。

以自身伟力超脱天地规则。

这条证道路太难了!

十二祖巫几乎都放弃了。

他们不在乎。

后土去寻找补充元神的法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现在...通天已经做到了。

他们十二祖巫的斗志也在此燃起。

通天可以做到。

他们十二祖巫同样可以做到。

石天再次看向各个位面的气运之子说道:“曾经的你们是各自位面的气运之子,但是来到洪荒你们就是洪荒最低层次的存在。

你们的提升,你们各自位面的天地本源同样会提升。

你们神识中的积分就是你们提升修为的基础。

你们可以用这些积分找副院长以及三位教导主任去兑换各种法宝。”

“谨遵道尊法旨。”

各个位面世界的气运之子躬身回道。

石天一一作了分配后,看向鸿钧说道:“在离开前,我要去办最后一件事。”

“天道意志凝,人道意志凝,唯独还差一个地道。”

鸿钧和杨眉看向后土。

通天和女娲也是看向后土。

此时此刻。

洪荒天地除了石天以外,鸿钧的修为境界仍旧是最高的。

下来就是杨眉老祖。

接着是通天,最后是女娲。

所以在石天说完。

他们就都看向了后土。

其他人感应不到。

但他们四人可以从后土的身上感应到地道气机。

石天看向后土说道:“后土妹妹,地道的气机你应该感应到了吧?”

“嗯。”

后土点点头:“从父神气机凝聚,混沌空间气息出现后我就感应到了地道的气机,但...我有一种感觉...我证道之时对于洪荒天地似乎有天大的量劫!”

“有我在。”

石天淡然笑道。

后土的疑虑,石天懂。

他看到了一丝未来。

尽管盘古气机遮掩着一丝未来。

但石天还是看到了一些。

而且此时的石天已经可以确定。

盘古在开辟洪荒天地时,已经将所有的后手都备足了。

巫妖量劫...一直到末法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设定好的。

洪荒天道意志就是盘古设定的!

后土立轮回六道是注定的!

而且石天还发现了一点。

就是盘古似乎不能离开混沌空间!

起码暂时不能!

所以石天可以保证。

即便神话女娲模板期限结束。

有神话女娲气机充斥首阳山镇压。

洪荒天地暂时可以应对混沌空间。

应对混沌魔神。

“嗡!”

石天神念充斥洪荒天地。

一道道的位面世界星宫标凝聚在亿万万的洪荒生灵神识内。

“你们随时可以进入这些位面世界,继续扩充洪荒天地。”

“谨遵道尊法旨。”

洪荒亿万万的生灵恭声回应。

石天点点头。

而就在此时。

石天看向镇元子。

所有人都看向镇元子。

从位面世界归来,镇元子的身上就一直有着一道莫名的气机。

他也一直在沉浸在悟道中。

谁都没有去打扰镇元子。

而此时。

镇元子身上的气机凝聚,达到鼎盛的气机。

“凝!”

镇元子一指点向洪荒大地。

“嗡!”

一声嗡鸣。

无尽的大地气机凝聚包裹在镇元子的身上。

无穷无尽的地脉气机提升着镇元子的气机。

“轰隆!”

一声轰鸣。

一道证道灵宝凝聚。

正是地书《山海经》凝聚!

镇元子混元大罗气机凝聚。

证道圣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洪荒:开局女装神话女娲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