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老妈参加节目,我神童身份被曝光 013 动静就再大点吧

这六年来!

叶浩每天都在消化学习黑科技系统所传输给他的科技知识。

消化掉理论知识的同时。

叶浩也会着手进行一项项黑科技的制造尝试。

本来,是打算把这些黑科技都当成底牌,苟着发育,成年起飞。

没想到身份因为一个电视节目给曝光了。

曝光就曝光吧,本来想溜。

没想到系统突然发布了任务:五年内将蓝星文明提升为一级文明!

一级文明: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可以完全掌控星球上的一切可利用资源。

如果任务失败,系统将会解绑。

而蓝星现在的文明程度是落后。

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叶浩知道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行。

拥有黑科技系统的他可以作为一个科技领导者。

但提升整个星球文明,需要国家成为主导力量。

所以他需要通过一种方式,让国家知道自己是科技大腿。

系统要是没了,还怎么起飞?

所以,思考了一下后,叶浩打算正面出击,回应超级神童这个身份。

既然动静已经闹大了,那就再大点吧,越大越好。

叶浩拿着一个遥控器,正在操控一架无人机。

这是从自己的秘密基地拿回来的,也是最新魔改后的新黑科技出品。

遥控器上的屏幕显示无人机飞行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

如果有人在一旁,绝对会被画面内容震撼到。

【飞行时速】:0.8km/s

【飞行高度】:12000米

【飞行时长】:48分40秒

什么样的无人机能达到这样的飞行时速和高度?

对于无人机来说,最大难度是能源问题。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制造出超音速无人机。

但现在叶浩所操控的无人机飞行速度已经达到2倍音速。

飞行高度达到了战斗机飞行高度。

这一切都是经过叶浩魔改后的杰作。

动力装置使用冷聚变装置,信号方式采用了卫星制导!

冷聚变技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升级版。

一项足以震动世界各国的核技术、一项足以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核技术。

于此同时。

东海上空。

高度12000米。

一架歼20战机正在进行空中巡航任务。

“黑鹰、黑鹰,这里是指挥部,汇报巡航情况。”

“这里是黑鹰,目前一切正常,over!”

“收到!继续巡航。”

战机驾驶员和指挥部联络刚刚结束。

忽然!

滴滴~

机内雷达发出声音,提示正有一不明飞行物体在快速靠近。

战机驾驶员陈波一惊,看向雷达。

雷达显示,一个光点正从后方快速靠近自己。

没一会,透过驾驶舱玻璃,陈波看见了雷达上显示的不明飞行物体,紧接着一脸懵逼。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

这应该是一架无人机!

白色的圆形机体、六个飞行扇叶正在高速旋转,甚至还在机体上看见了大疆制造四个字。

因为这架白色无人机此时就在驾驶舱旁飞行。

和战机的速度一样,达到了相对静止的状态,陈波才能看的清楚。

无人机上装置的摄像头正对着驾驶舱,上下动了动,好像是在打招呼一样。

下一秒,无人机再次加速,以一个肉眼可见的速度超过了战机,飞在了前方。

陈波都看呆了。

tm这是无人机?

他现在驾驶战机的飞行高度是12000米高空,飞行速度0.4km/s。

什么时候无人机能飞这么高?这么快?

陈波立马将情况汇报。

“指挥部、这里是黑鹰,有情况汇报.....”

半响后~

“黑鹰,你确定那是一架无人机?”

“我亲眼所见,外观上来看就是一架无人机,上面好像还写着大疆制造。”

指挥部一阵沉默。

神特么无人机!

神特么大疆制造!

大疆制造的无人机确实不错,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

但一架无人机能飞的和战斗机一样高,速度甚至比战斗机还要快,可能吗?

更别说,陈波驾驶的还是目前最先进的歼20战机。

“黑鹰、黑鹰,指挥部命令你先尝试沟通,让它立马停止飞行马上降落,如果对方拒绝,将其击落。”

“黑鹰收到!”

收到指挥部的命令后,陈波加大马力,开着歼20战机追了上去。

歼20战机,最大速度2.8马赫,约为0.95km/s。

让陈波震撼的是,战机速度马上就要达到最大速度,才堪堪追上前方的无人机。

陈波打开无线电,拿出对讲机开始喊话。

“这里是龙国空军,请立刻停止飞行、马上降落。”

这么先进的无人机上不可能没有无线电接收装置。

只是,当陈波无线电喊话结束以后,忽然发现,那架无人机速度慢了下来。

没多久,便是静止悬浮空中。

突发的这一情况让陈波摸不着头脑,一边向指挥部汇报,一边围绕无人机飞行,时刻紧盯无人机的情况。

殊不知。

这种情况是因为操控无人机的幕后黑手放下了手中的遥控器。

无人机失去控制,就安静的悬浮在空中。

而“幕后黑手”正一脸“天真”的坐在沙发上。

一脸“疑惑”看着走进屋内的众人。

(第四更,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求书评支持、求一切!)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老妈参加节目,我神童身份被曝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