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那年1988,胡同里的温馨日常 第005章-聚餐,满足的五菜一汤!(求鲜花~

“你们来啦。”

林奕秋刚把筒骨剁好,就听见了外面传来小伙伴的声音。

“你们先去看会儿电视,一会儿就好!”

林奕秋伸头出来招呼着小伙伴。

“今天烧几个菜呀?”

但小伙伴们显然没有看电视的兴趣,更关注林奕秋今天到底烧几个菜。

“今天买的东西不多,勉强三菜一汤。”

林奕秋有些抱歉的说道。

“那可不行,最少得做五个菜!”

东龙佯装不满,

“三个菜,怎么够五个人吃?”

“我爸知道你要炖筒骨汤,还吩咐我盛碗汤回去呢。”

“可我今天确实没怎么准备...”

林奕秋顿时有些尴尬。

他确实知道小伙伴们的胃口。

三菜一汤,还真不够他们几个塞牙缝的。

“嘿嘿,你瞧这是什么?”

东龙忽然从背后提起一挂东西,那是一根绳子吊着的一排扇骨。

“给,我爸说你马上要参加运动会了,让我给你多补补的。”

东龙的父亲是他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林奕秋的情况。

教导主任几年来,老是教育这帮孩子们,要以林奕秋为榜样。

为此,身为教导主任的儿子的东龙,“深受其害”。

“这是我妈今天特地跑四环外给你买的牛肉。”

正焕也提起一个沉甸甸的袋子,里面少说有五六斤的牛肉,

“我爸还说,你这次拿几个金牌,他就送你几个礼物!”

说到这里,正焕突然凑到林奕秋耳边小声说道:

“到时候记得帮我要双耐克的新鞋,260码的!”

“这是我妈做的咖喱酱。”

“我妈问你这次运动会打算拿几块金牌?”

善宇拿出一个罐子。

“这是我妈做的辣白菜!”

德善放下手中的陶罐后,有些不满的看向善宇,

“那还用说?当然是报的项目全拿啦!”

“这...”

林奕秋的心中,一股暖意顿时浮上心头。

看着这突然满当的桌面,林奕秋嘴角不禁上扬,

叔叔阿姨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着自己。

“行,替我谢谢叔叔阿姨们了。”

“嘿嘿,今天要稍微辛苦下咯。”

几个小伙伴将东西放在桌上之后,便相继撤出,跑到里屋先看电视去了。

德善却是没有离去,而是撸起了袖子,打算帮忙。

“嘿嘿,今天你准备做哪些菜?”

“炖筒骨,红烧排骨!炒青菜,小炒牛肉!咖喱白菜,肉丸萝卜丝!”

说罢,林奕秋就先提起扇骨,大刀阔斧的切下半扇之后就开始剁块儿。

德善笑嘻嘻的端着盆出去接水去了。

等她接好水再进来时,林奕秋已经开始焯水了。

捞起锅里的排骨,接着起锅烧油。

德善本来在林奕秋身后清洗着菜,此时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看着林奕秋高大健硕的背影,还有那认真做饭的姿态。

德善的脸上突然浮现起一抹甜腻的笑意。

果然,认真的男人,真帅。

将筒骨汤小火慢炖之后,林奕秋就开始另起炉灶。

这时德善也替他备好了食材,只等林奕秋大展身手!

起锅烧油,葱姜蒜末,大块排骨,翻炒混搅,一气呵成!

不一会儿,一股浓浓的香味就漫溢出来!

“啊,好香啊~”

德善凑上前去,深吸一口香气,一脸满足。

“别着急啊,马上就能吃了。”

林奕秋有些“嫌弃”的扒开德善。

“哇,实在是太香了!”

德善看着锅里的红烧排骨,嘴角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瞧你这急的邋遢样子。”

林奕秋伸手抹掉了德善嘴角就要留下的口水。

“咳咳!”

被林奕秋这么一抹,德善的小脸突然羞红无比,身子连连后退。

“我,我先去里屋等你了...”

“这丫头。”

林奕秋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开始继续忙活。

待到天色完全变黑,林奕秋终于是忙活完了今天的五菜一汤。

就在他要出门呼唤小伙伴们来端菜之时,转身却看见了五个脑袋扒在门缝上的情形。

“好了吧?可以吃了吧?”

东九咧着嘴角挑着眉毛问道。

“收拾收拾,准备吃了!”

林奕秋话刚说完,一行人就冲进厨房,一人一盘,将菜端出去了。

“诶,你们慢点儿,小心烫!”

林奕秋无奈的笑了笑,端着饭桶走在最后。

五菜一汤在餐桌上摆放整齐之后,林奕秋又给大家伙盛上了一碗白米饭。

“都洗手了吧?”

林奕秋问向大家。

“洗了洗了!”

“早洗了!”

小伙伴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桌上的菜肴,摩拳擦掌,小脚连颤。

“那开始吃吧!”

林奕秋一声令下,五个人瞬间就如恶鬼附体,拿起筷子就开始争抢食物!

他们的目标很统一,都是率先争夺桌子中间的红烧排骨!

“哇,太好吃了,太满足了!”

“虽然已经吃了这么多年,但却怎么也吃不腻!”

“要是天天都能吃上一口弈秋烧的饭,那该多好啊!”

林奕秋打趣的说道:

“只要叔叔阿姨们没意见,我倒是无所谓。”

半响,桌上的菜肴已经被清扫一空。

就连大碗里的汤汁,也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这时,林奕秋突然一脸正色的看向正焕:

“狗焕,那鞋子是怎么回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那年1988,胡同里的温馨日常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