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我的黑科技工厂,才是制造业霸主 第二十一章 大师,求求你,别这样!

机械大师从工厂师傅手里要过一份纸笔。

开始对着有着复杂曲面的机械阀门,徒手画机械图。

他准备画好机械图,直接传回工厂。

让蛮力操作工通过【3d全息物料打印机】将零部件的原胚件打印出来。

看到机械大师只是用手比划着测量。

根本没用游标卡尺,曲形尺之类的测量工具。

众人差点就给机械大师跪下。

“大师,求求你,别这样。”

“别秀了,大师,心脏受不了!”

机械制造中,能画出这种阀门零件图纸的,算的上是工业设计的大师。

但是那也得用上各种精密辅助工具。

还得通宵达旦的忙活几个月。

徒手画?

除了机械大师,其他人连这个想法都不敢冒出。

德国专家们的工业领域的那份骄傲,

已经被机械大师打击的彻底没有了。

他们觉得自己只配被称作小学生。

专家?

我们不配!

这群德国佬屁颠屁颠跟在机械大师后面。

纷纷用手机拍摄录像记录机械大师的操作流程,希望能从其中学到一星半点。

花好机械草图,标注好金属配比。

机械大师从口袋中拿起手机拍了照,给工厂那边的蛮力操作工发了过去。

嘱咐他们开始生产阀门原胚件。

机械大师和蛮力操作工,易阳给他们每个人都配了手机,方便联系。

这些对机械和科技天生有着敏锐嗅觉的家伙,对手机也是一用就会。

机械图被传送过去后,工厂里的众人也是耐心等待着。

一群德国专家像跟屁虫一样的,刚在机械大师后面请教各种问题。

李睿的姐姐,就是先前站在李天策旁边的那个漂亮女孩。

好像对易阳这个天才特别的感兴趣,主动和易阳攀谈了起来。

通过聊天,易阳才知道。女孩叫李诗曼,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麻神理工管理学和机械学双硕士学位。

和易阳同龄。

现在是李氏集团,集团分部副经理,不折不扣的白富美。

易阳也是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见到这种家境优渥,又是学霸的苏玛丽女孩。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机械大师告诉易阳。

阀门原胚件已经生产出来了。

易阳和李天策沟通了一下后,李天策立马派出了一辆依维柯,去把原胚件取过来。

半小时后…

工人赶忙将原胚件卸到厂房的空地上面。

众人围了上去,仔细的观察着。

外表果然和原厂的构造一模一样。

一个半小时,

就把原胚件生产出来了!

这生产速度!

这工业制造水平!

让众人除了连连惊叹,找不出其他话语。

机械阀门是一个复杂的曲面构造,在一些复杂的曲面上,还有一些导流空气的流体槽。

德国工厂生产这些流体槽的时候,

都是上的六轴机床,一刀刀切割出来的。

如果没有这些流体槽,那经过阀门的化学工业蒸汽,根本就不能稳定下来。

这也是这件工业零件的部分核心所在。

所以在场的德国专家也是特别想看到。

机械大师怎样将这些导流槽给加工出来?

“待会好好学一学机械大师的机床操作手法。”

这是德国专家和李氏工厂工人们共同的想法。

学到一招半式,以后在机械制造领域就能横着走!

但让他们惊掉眼珠子的是…

机械大师竟然随手拿过工厂里的一把金属铣刀。

瞄了一眼德国原厂的配件。

然后便开始徒手画了起来。

啊这?

“别这样大师,给点活路!”

5分钟后,机械大师停手…

德国工程师看到这一幕,差点没给跪下。

他们要靠六轴机床才能搞出来的导流槽,

金属大师直接就给徒手画出来了?

而且那大小,

和深浅度。

用眼睛瞟上去,竟是分毫不差。

没有最惊讶,只有更惊讶:

整个机械阀体制作完毕后。

李天策迫不及待的让工人安装上去,进行实验调试。

操作车间里所有的指标指示灯全部正常。

仪表指针停留在合理的刻度范围内。

也就是说,

易阳的鲁班黑科技工厂,用时三小时生产出来的阀门,完全合格!

甚至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

远远强于德国生产的原版。

一众德国专家被打击的像泄了气的皮球。

他们今天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什么叫工业制造!

什么叫科技水平!

什么叫给你看,你都模仿不来!

不等易阳主动开口,李天策已经安排财务经理。

向鲁班黑科技公司的账户上,打了全款。

整整6000万!

李天策已经被鲁班黑科技工厂的技术水平彻底的折服了。

所以他也就不考虑什么商业规则了。

合同都没敲定,就直接安排打款。

当易阳出言要离开时,李天策立即出口阻拦,

“易阳小兄弟,你这次可真是帮了我大忙。

你和小睿,曼曼都是同龄人,今天晚上我们出去约个饭。”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

易阳也不好推辞。

整整6000万啊!

这样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

《福布斯》排行榜上就有自己的名字了!

【喜欢本书请支持一下!】

【爱你们,么么哒!】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我的黑科技工厂,才是制造业霸主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