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全民三国时代:我的兵营变异了 第04章 名将遗址 军神李牧【四更】

“这么多的资源,可惜的是不能升级建筑。”

苏哲兴奋之余,又有些遗憾。

但仅仅片刻就恢复过来,对白银级物品卡更加期待起来。

一张一张的开太费劲儿,他相信自己不是非酋体质。

“三连抽,开启!”

三张白银物品卡化为光晕在半空炸裂,炫彩缤纷,十分瑰丽。

【十倍爆兵卡*2】

介绍:招募士兵机会提升十倍。

【神机营图纸】

介绍:来自周朝的特殊建筑,招募铁匠,获得精铁锻造精通。

苏哲大喜,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精铁锻造精通。

就可以用精铁制作攻城器械。

而十倍爆兵卡同样牛掰,三名狂野投掷手就如此可怕,要是来二十多个,还不无敌了?

不过,苏哲现在不打算用,这个领地他打算舍弃了。

抢占NPC的领地才是王道。

毕竟现在没办法招募建筑工,即便资源够用也没法建造。

也算是对那些大财团的一种制裁。

毕竟很多大财团有人脉,相当于万名玩家帮他们打工收集资源,真要是发展起来,绝对和开挂了一样。

“你们两个累了就歇会。”

苏哲嘱咐苦工两兄弟,总觉得这两位还挺亲切的。

“明白~”

苦工两兄弟忙的热火朝天,丝毫不觉得劳累,毕竟苦工最多吃粗粮度日。

而他们跟了领主大人,竟然可以吃野猪肉,哪里还能偷懒。

这边不着急,苏哲打算寻找NPC领地。

他招呼狂野投掷手分三个方向探寻。

在丛林伪装技能的加持下,狂野投掷手速度极快,分三路开始探路,被黑雾遮掩的地图开始慢慢光亮起来。

但因为野猪都被驱赶过来了,它们没有在刷新。

一路上,竟没有任何一只野兽出没。

苏哲干脆向着另一个方向寻找。

反正已经天黑了,玩家这时候肯定累得不轻,基本上不会外出狩猎了。

再加上他有爆兵卡在手,随时可以进行招募。

……

山中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奇景无数。

有云缭雾绕的高峰,有怪石嶙峋的石林,还有流泉飞瀑的水泽。

苏哲行走了大概两个时辰,终于发现一处NPC领地。

那是一座石制小城,大概百户人家的样子,城门处立着两个哨楼,上面站着两名弓箭手严阵以待。

城楼顶部灯火通明,只要靠近必然会被发现。

【清河镇】

【等级】:三级领地

【人口】:500/2000

【建筑】:中级兵营、高级民宅、中级仓库、中级城门、中级城墙、中级守城弩车

【特殊建筑】:宗祠(提升清河镇民兵50%的属性值)

【属性】:领地血量5000、城防血量2000、城门血量2000

【驻军】:200民兵

————————

苏哲暗暗吃惊,三级领地可以解锁很多新鲜玩意。

比如城墙、守城弩车等等。

如果将清河镇攻占下来,他就等于多了五百苦工啊,还能获得中级兵营和中级仓库。

而三级领地,就可以建造特殊建筑了。

到时候就算换领地,也能拆了带走。

棘手的是城墙和城门血量太厚。

还有民兵和守城弩车。

他满打满算才20多个投掷手,得想个办法拿下清河镇。

“对了,兵种招募是随机的,不一定只有投掷手!”

苏哲将清河镇的坐标记下来,向着领地走去,这里必须攻占下来,否则根本比不过那些大财团的发展速度。

毕竟人家麾下有几万人的,就相当于有几万座城池。

太恐怖了!

回来的路上苏哲一直在思考怎么攻下清河镇,没想到不小心走进一处山谷里。

山谷里种满了桃树,落英缤纷,花雨飘落。

在桃花林间有一个清亮的小湖,桃花飘舞,晶莹的花雨将那里笼罩,简直像是仙境一般让人不想离开。

【恭喜玩家发现名将遗址】

突如其来的提示音,让苏哲彻底蒙圈了。

名将遗址?

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啊。

苏哲眼神微微一凝,愈发觉得此地十分不凡。

附近载重的桃林竟然暗含兵法之道,湖中心的小湖旁还有一座破旧不堪的茅草屋,已经坍塌很久了,被风雨雕琢的不成样子。

踏足此地,有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苏哲暗暗称奇,有心想把领地迁居在此,但发现名将遗址无法迁居。

干脆迈步走向茅草屋,打算一探究竟。

靠近茅草屋,有一座孤坟立在不远处,上面的字体十分难懂,像是鬼画符一般。

“既然是名将遗址,肯定是古代名将的墓碑。”

“而这款游戏是以三国为背景的,那么名将肯定就是三国之前的墓葬,难道是项羽之墓?”

苏哲摇摇头,项羽墓葬应该在江东,况且世界地图还没开启呢。

就在这时,眼前复现出提示栏。

【军阵之神——李牧之墓】

苏哲大惊,军神李牧之墓?

那位一手打造铁血战骑,曾使十万狼族难渡雁门关,且在漳水战场上使秦国军队无法踏过赵国土地一寸。

想到此,苏哲怀着敬佩之情躬身一拜。

“叮!恭喜玩家获得特殊兵种【战国赵骑】”

“叮!恭喜玩家获得李牧佩剑【镇岳】”

“叮!恭喜玩家获得【李牧兵法】”

提示音刚刚落下,全服公告顿时响起。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全民三国时代:我的兵营变异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