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承明殿。
早朝。
文武百官齐聚。
“陛下驾到。”
“摄政王驾到。”
刘英连与刘协相继进入承明殿。
刘协坐在龙椅上,刘英连则站在他的身边。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太监喊道。
“禀告陛下,并州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恳请拨粮赈灾。”
“禀告陛下,乾州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恳请拨粮赈灾。”
并州和乾州都属于目前刘英连所掌控的地方,两地方发生旱灾,下方的官员自然而然就报上来了。
“禀告陛下,如今荆州由摄政王重新归纳版图,这些年荆州风调雨顺,可以从荆州调粮前往并州、乾州赈灾。”
作为大司农,这段时间,陈登专门处理这些事情,对于全国的各地灾情以及收获情况,陈登了如指掌,当下立即就做出了最好的判断。
“允了。”刘英连说道。
“多谢陛下,多谢摄政王。”
众文武纷纷启奏这段时间,他们各自管辖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
有报喜的,也有报忧的。
刘英连在朝堂之上一一做出批复。
事情差不多处理完毕。
“诸位爱卿,丞相之位空日已久,国不可一日无丞相,如今孤已经觅得一良臣,可担任丞相之职,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不知摄政王所说何人?”有人问道。
“军主,诸葛亮。”刘英连说道。
听得军主之名,当朝文武顿时一惊。
或许诸葛亮这个名字,他们可能不是很清楚。
但是军主他们可是无比的清楚啊。
军主是一个极其神秘的人物,当初跟着刘英连的时候,诸葛亮没有向任何人表明他的名字,众人只知道有个学究天人,经天纬地的军主。
并不知道诸葛亮的名字。
对于军主,众人是无比服气的。
“有军主担当丞相之职,实乃我大汉之幸。”
“摄政王英明,陛下英明。”
文武百官纷纷恭贺。
刘英连笑了笑。
“宣诸葛亮。”
“宣诸葛亮。”
不多时,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摇羽扇,信步进入承明殿中。
“诸葛亮上前听封。”刘英连道。
“臣在。”
“孤命你为大汉丞相,统领大汉文武。”
“多谢陛下,多谢摄政王。”
“好了,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今天就到这里。”刘英连说道。
“禀陛下,老臣有本要参。”
就在这个时候,卢植一步上前,神色坚毅。
刘英连的眉头微微一挑。
刘协也是心神一凛。
“不知太傅想要参何人啊?”刘协问道。
“老臣要参的人是摄政王,还有陛下您。”
卢植此话一出,顿时全场哗然。
参冠军侯一本,还参当今皇上。
这个卢植脑袋是秀逗了吧。
如若说皇上是个昏君,冠军侯是个奸臣,卢植这样一参的话,还能博个不畏强权,忠贞直谏的美名。
可是当今的皇上并非是一个昏君啊。
准确地来说,他现在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皇帝,不能处理政务,所有政务都是冠军侯在处理的。
而冠军侯,更不必说了。
大汉的脊梁,大汉的撑天柱。
自他回来之后,一改大汉的弊端,诛除汉贼董卓,灭掉祸国的西凉三十万兵马,还颁布一条条有利民生的律令。
让整个长安百姓都为之赞叹。
奉之为长安的天。
连这样的人卢植都要参,这不是脑袋秀逗了,又是什么?
刘英连好整以暇地看着卢植。
“不知老太傅想要参孤王什么?”刘英连笑道。
“如今我大汉国祚混乱,王爷身为大汉摄政王,每日不思处理朝政,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天天却想着下地种田,这成何体统,放着大汉国祚不管,这如何成为大汉的摄政王。”
“还有陛下,身为大汉皇帝,每日不思进取,天天想着种地下田,不学四书五经,不学古人前贤,致天下百姓于不顾,实乃昏君。”
“像你们这等人,老臣不参,何以对得起我大汉的列代先贤,何以对得起大汉的两千万百姓,何以对得起我大汉两百年的江山。”
卢植怒气冲冲,颇有一番气势。
朝堂之上的那些文武在听得卢植的话后也议论纷纷。
刘英连天天待在农科院种田的事情他们也知道。
这段时间以来,刘英连的确如卢植所说,天天只顾着种地,没有怎么管理朝政。
至于小皇帝最近在做什么,他们并不知晓。
毕竟朝政事物都是由刘英连来处理的。
他们平日里有事情,也是直接和刘英连对接的,所以并不知道小皇帝在干嘛。
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小皇帝跟着卢植学习。
没想到小皇帝竟然跟着刘英连一起种田去了。
堂堂一个皇帝竟然下地种田,这实在是……成何体统啊。
“让陛下去种田,这确实是有些不妥啊。”
“陛下种田,我大汉威严何在啊。”
“摄政王这件事情做的确实有些不妥啊。”
……
底下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刘英连闻言,微微笑了笑。
“诸位认为下地种田就落了下乘了?”刘英连笑道。
众文武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各自都暗暗点了点头。
卢植一步上前:“下地种田一点都不下乘,但是摄政王和陛下去下地种田,这实在是不知轻重,陛下和摄政王关乎这我大汉的国祚,应当将事情的重心放到处理朝政和学习上。”
刘英连笑了笑,说道:“如若孤王告诉你们,我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能够达到十五石,你们还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吗?”
亩产十五石?
众文武闻言顿时瞪大双眼。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