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地的话,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而大理寺东方彻则也说出了反对意见。
“孙大人,你可知洛阳跟秦国的关内有多近?要是迁都于此,不是让我大明随时有亡国风险吗?你居心何在!”东方彻毫不客气的,用词激烈的炮轰孙天地。
孙天地一听顿时急了,忙开口表忠心,又是反驳。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吵做了一团。
有的人是支持意见。
有的人是反对意见。
反对迁都到洛阳的人认为。
新郑这个地方很好。
除了被大明覆灭外,百年来都没有遭到什么战火。
所以新郑很安全。
没有必要搬迁到洛阳。
而且这个地方距离秦国【秦函谷关】太近。
将会把大明国都时刻陷入到战火当中。
而且可能会让诸国都很不爽。
破坏和谐。
十分不智。
主要就是这几点。
而支持迁都的人,如孙天地所言。
迁都洛阳。
可以让全国
总而言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
朱天照端坐在铁王座上,一直平静的冷眼旁观。
装作很认真听群臣的意见的样子。
而事实上。
朱天照也的确有在听大家的意见。
不过这都没有动摇朱天照的想法。
作为一名帝王。
朱天照拥有铁血一般的钢铁意志。
不会浑浑噩噩的被人随意影响。
在心里面。
朱天照早就有迁都洛阳的想法。
这一次之所以当众说出来。
给大家讨论。
主要原因是朱天照不想给人自己异常独裁的观感。
帝王当然可以独裁。
而实际上,朱天照也的确独裁。
独裁并不是缺点,也有优点。
如果是一名昏庸无道的帝王。
他独裁,将会给他的国家带来灭亡!
而如果是一名英明的帝王。
他独裁。
却可以迅速带来千古霸业!
话说回来。
朱天照还是给大家讨论的空间,让大家积极一点也是好的嘛。
不然以后谁都不说话。
全都不提意见了,那么国家也迟早会发生大问题。
要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
所以有好的意见。
朱天照也会认真的考虑。
......
......
此时。
朱天照等大家吵得差不多了。
坐直了身体,他威严的道:“好了!爱卿们的意见,孤都认真听了,大家都说的有道理。”
朱天照一开口,大家立即安静下来。
针落可闻,大家都安静的听着圣言!
“不过孤更倾向于迁都洛阳!”
朱天照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
不少反对派的人一惊,立即皱上了眉头。
支持的人则是露出了大王圣明的表情。
其实一开始,提出迁都的话的人,理应是其他臣子。
等臣子抛砖引玉。
群臣激烈讨论后,朱天照再最后拍板做主。
这是标准流程...
不过史官在角落里一直专心记录着呢。
朱天照觉得这种记载千秋的大事情,还是自己开口比较好点···
“帝王守边!”
朱天照神情严肃,带着舍我其谁的滔天霸气!
一句话,四个字,让百官讶异!
这一句话,并不难理解。
以往历朝历代。
包括东周西周八百年来,还有战国七雄等等。
均为“天子居中,诸侯守边”。
以形成四周拱卫之势。
这已经是千百年的惯例,秦王政等人无一例外,都没有超脱这一点。
然而。
偏偏朱天照说了,还要这么做!
这可把大家震惊的不行!
张良等人都崇敬的看着朱天照。
不管这一个决策,是好是坏。
至此。
都不妨碍朱天照给世人霸气绝伦之感!
他此刻所展露的帝王霸气。
能够令多少王侯自惭形愧?
张良等文武百官的眼中,纵观朱天照立国以来的种种行为。
目前可以用32字来形容!
文武全才,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宽严并济,知人善任,馋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
崛起布衣,纬武经文,实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
......
朱天照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端坐在铁王座上,沉着冷静的威严继续开口:“迁都洛阳,既可以加强对秦国的防御,又可以加强对洛阳盆地和周边的管理和控制。攘外安内,舍孤其谁?”
“孤之大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此话一出。
满堂肃然!
所有人都被朱天照的雄伟,浩大的气节所彻底折服。
群臣激动不已,轰然拜倒道:“我王圣明!我王圣明!大明万年!大明万万年!!!”
一旁的红莲王后,近距离的看着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天,渐渐地痴了...
当天。
朱天照与百官的朝会内容,全部被史官忠实的记录下来。
史称,不议和、不和亲、不割地、不赔偿,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铁血大明!
这要分作两段话来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一种大国统治者的担当和情怀。
“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是大明王朝的霸气与底气。
这一份担当和情怀,霸气与底气,气节与骨气。
超越了三皇五帝。
历朝历代任何帝王与诸侯!
独断万古!
当天的《大明皇家日报》与《大明皇家月报》,以头版头条,做出了重点描述。
向万民详细的诉说此事。
很多人都并不了解帝王守边意味着什么。
地理位置上。
大明王朝首都京师迁都到洛阳,靠近边关,与天下第一强国秦国的【秦函谷关】,差不多遥望的程度!
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此为“天子守国门”。
顿时,举国哗然。
随后,无一例外地全国民众都开口,表示支持与认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