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洪荒:我在诸天开银行 第57章 好阴险!好歹毒!

甚至于李峰的这句话,让本就对他高山仰止的太古四喷子就像是高chao了一样,一脸潮红,看着他的背影,眼神之中满是尊崇。

他们以为自己在紫霄宫里面,当着那么多准圣修士的面,把鸿钧给喷了一顿就已经算是猛士了,没想到自己家的领导居然更生猛!

早在几百年前,就亲自登上紫霄宫,把鸿钧给踩在了脚底下。

摊上这么一个领导,简直是太幸运了!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李峰等了半天,都没等到有人接话,顿时感觉有点尴尬了。

吗蛋。

老子在这里等着你们发问呢,结果你们一个个的你看我,我看你的打哑谜。

这是不相信本帝?

“天帝陛下真乃我辈楷模,单枪匹马杀到紫霄宫,把鸿钧踩在脚下,这等气魄,这等威势,我等形神震撼,无法自己!”

在这几个里面,论起拍马屁的功夫,烛龙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不过这个马匹在李峰看来还是稍嫌淳朴了一些,感觉还是有点不够味。

不过这也怪不得烛龙,毕竟洪荒和他前世经历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

“呵呵,踩他倒是不至于,不过他当时确实是被本座英武不凡的威势给震慑了。”

李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咧开嘴滛笑了一阵,等待几个老古董恭维了一阵,心满意足之后才继续开口解释起来。

“想必在座的诸位都知道太古末期的那一场浩劫吧,龍汉大劫本来是不足以终结太古时代的,但是接下来那一场在极西之地开启的惊世大战,直接终结了太古的荣光,开启了如今的时代。”

在场的那一个不是站在洪荒巅feng的存在,甚至烛龙他们四个还是太古种族的直系后裔,自然知晓那一场崩灭了西方大部分地脉的惊世大战。

“陛下说的是鸿钧纠结一群太古大能,把当初一只脚踏入盖世行列的罗睺给镇杀的那一战吧!”

在场诸人中,玄武活的岁月最悠长,当初那一场惊世之战,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也见识过其中的威势。

“不错!”

李峰点点头,好奇的看这玄武眼中的追忆,问道:“玄武道友见识过那一战?”

“不错!”

玄武点点头,长叹一声,说道:“当初那一战,鸿钧纠结了十多个巅feng之上的极道强者,其中甚至还有两个盖世强者,去阻拦东进的魔族,和魔祖罗睺开启大战,当时的大战威势,比起巫妖大战更加的凶悍,西方天地几乎崩灭近半!”

李峰双眼微眯,心神一动,感觉自己好像低估了罗睺的战力。

要知道,洪荒纵横不知多少万万里,仅仅是洪荒西方大地,纵横就超过十万万里,崩灭了近半的西方天地,这种力量,绝对是好多个盖世强者交战,才能达到的效果!

但是,按照洪荒的主流说法,罗睺不是只是一只脚踏入盖世行列吗?

为什么他的战力居然这样的逆天?

“陛下是在疑惑魔祖罗睺的战力吧!”

玄武看着李峰皱起的眉头,念头一转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

“魔祖罗睺,可不是大众认知的那般简单的!”

李峰眉头又是一皱,问道:“如何不简单法?”

玄武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周围几个都面露好奇之色的道友,思索了一阵之后,这才开口说道:“想必陛下和诸位道友都知道,盘古道尊乃是最接近超脱的绝世人物,但是三千魔神之中也不乏踏入绝世的魔神,为什么盘古道尊能以一己之力,覆灭三千魔神。那便是因为,盘古道尊的道,凌驾于三千魔神之上!”

“同样是绝世之力,不同的道,爆发出来的威势也是不一样的!”

“而罗睺之道,或许不如盘古道尊,但是绝对凌驾于当时围攻他的所有修士之上!”

“魔道,乃是集合诸多大道形成一条强大大道!”

“而且当初的罗睺,真实的修为可不是后来所说的一只脚踏入盖世,当时的他,确实是真真切切的盖世强者!”

随着玄武的诉说,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只有李峰脸色一阵亢奋。

吗蛋!

罗睺和鸿钧那货可是积年之仇,而且很有可能,当初那一战扬眉也参与了进去!

那么……

呵呵呵……

李峰想到这里,忍不住低笑起来。

“陛下,难道你……和罗睺有关?”

玄武看到他的笑意,双眸一闪,瞬间便猜到了大概。

对于这个老家伙的智商,李峰不得不说一个服字,这么快就猜到了!

“不错,当初的时候,天魔战场就发生异动,所以本帝以罗睺为由,威胁了鸿钧!”

李峰点点头,继续说道:“在威胁了鸿钧之后,本帝又亲自前往天魔战场,找到了一件异宝,而那件异宝便有着当初罗睺留下的坐标!”

“嘶!”

玄武等人倒吸凉气,瞬间便知道了李峰的想法。

“看来你们也猜到了!”

李峰嘿嘿一笑,说道:“既然他鸿钧找了扬眉这个外援,那么本帝就亲自出手,帮助罗睺道友早日归来,也好让他和故友好生亲近亲近才是!”

好阴险!

好歹毒啊!

不过,这样的领导,我们都好喜欢啊!

烛龙等人纷纷对视,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无穷的亢奋和战意。

看来,时隔数百年,人族又将在洪荒无尽生灵的眼皮子底下,展现一下第一种族的强悍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洪荒:我在诸天开银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