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三国之我是咸鱼 第233章 升龙渠

小说:三国之我是咸鱼  作者:毒龙宫  回目录  举报

林平和庞统立刻开始观察地势。

庞统挠头:“听说都江堰并没有使用什么水坝,而是利用地势,自然控制水量,让水变得平缓,这里地势仿佛不满足啊。”

庞统毕竟也只是纸上谈兵,建筑水坝这种事情,如果把许都赵皆调过来,可能会有好主意。

但是现如今通知赵皆来,等他到了,黄花菜都凉了。

就在这个时候,必然就是系统要登场的时候了。

【宿主,偏离主线任务,没有按照任务惩办豪族,给与严厉惩罚,李冰治水法精通】

“哈?”林平乐了。

以前林平尝试过去主动激活系统的‘惩罚’,但是并没有成功。

现在系统给惩罚了,系统还真是摸不透。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益州一带)太守。

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而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在灌江口封神,成为了二郎神。

(注:二郎神的发源地蜀地附近的二郎神神庙二郎神都姓李,而不是姓杨,所以二郎神不叫杨戬,此事从汉直到宋都是如此记载,而在明代西游记成书时,吴承恩改了二郎神的名讳)。

从治水来讲,李冰的能力,比后世的专家都要强悍,他一生主持的水利疏通,以都江堰最为出名,是世界上现存还在使用的最早大型水利工程。

医学上,扁鹊华佗。

水利上,大禹李冰。

这个惩罚刚刚一下发,林平就感觉,看整片山的感觉都不同了。

“李冰治水法,俯视观建立。”

林平一瞬间仿佛打开了上帝视角,眼睛看过去还是一片湖,一座小山包,一片树林。

但是脑海里,却形成了3D全息投影一般的画面。

林平快步往前走,走到小山丘,也就是原羌寨后山旁。

以前,林平想的是,从湖中开一个口子,直接接往城池,但是现在,林平的视角变化之后,突然发现了新的路径。

完全可以开凿一条绕着山包走的河道,将这里的森林串联起来,同时又能将森林连成片,又可以让河水变得非常平缓。

区别就好像,之前的想法是在茶壶底部打了个洞。

一开口子,水就会流个不停,直到湖水全部流光。

如今却是用一根管子接在茶壶嘴上,管子环绕茶壶好几圈往下,只有茶壶水过了壶嘴,才会往下流水,湖水保持在一定程度时,水就不会流出来。

另一方面,如果遭遇敌袭,就算敌人炸开人工渠河的口子,水也不会漫入城池,而是会从山包另一头流到另一个方向上。

而茶壶口,就是山包的山脊。

当湖水和山脊持平时,停止流水。

但湖水高过山脊时,水就会流入河道。

而山脊可以设计高中低三条渠河,在不同的时节,开启不同的阀门引导,让水流常年不断。

林平立刻拿起树枝,在地上简略的划了一副地图,标记出河水的走向。

庞统看到地图,狐疑:“将军,你在地上画一条龙干嘛?”

“龙?”林平仔细一看,这河道画出来后,还真的很像一条龙。

“哈哈,这不是龙,士元你看,这里是湖,这里是城池,我们开凿一条渠河,绕着山走,渠河的上半截和湖水等高,过了山脊后,地势才变低,水流就可以引到城外了。”

庞统仔细的看了地图:“那这两条看起来像是龙爪的河道是用来干嘛的?”

林平指了指地图:“春天,雪水开始化,湖水水位最高,就用左龙爪这一条沟渠引水,夏天湖水变低,不过还有雨水支持,就用中间这条主干道引水,而到了秋天,水位变低,就用最低的这条右龙爪引水。”

庞统挠头:“那冬天呢?”

“冬天?”林平哈哈大笑:“冬天因为气候原因,时常天降大雪,只要化开雪就能使用,何必使用湖水。”

“你看,这条渠河还可以将森林连成一片,到时候两岸种植树木,还可以扩大绿洲,将金莲附近的绿洲变大。”

“而且……”庞统也看出了奥秘:“河道还连接了盐湖到城池,制盐后还可以用船运送盐进城。”

“不只是这样,上游还可以伐木,通过水流让木头飘下来,方便运送煮盐的木材。”林平越发觉得,这个设计绝对可以使用很多年,或许可以保存到后世也不一定,甚至可以保护这片绿洲,让绿洲和湖水相辅相成,改变整片区域的地貌。

庞统:“不对啊,生活上用不了这么多水,多余的水流下来后……我们岂不是还要在城池外挖掘个人工湖?这样一来工程量反而变大了。”

“人工湖?”林平哈哈大笑:“这多余的水可有大用处!”

林平想起了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

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这样,多余的水,就可以用来养鱼,而养鱼时可以种植桑树。

在金莲,男人可以从事制盐、运盐以及建筑类的重体力活,但是女人却没有什么事情做。

这样一来,女人却可以织布养鱼。

有了鱼塘,就可以养殖鸭、鹅、鸡等禽类。

有了这些东西,再辅以农耕。

如此良性循环,不出三年,金莲这个地方将会变成一块宝地,一条渠河,会让朔方变成塞上中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三国之我是咸鱼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