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精灵:开局一只阿勃梭鲁 第二十七章 阿勃梭鲁登场,与精英实力的坐骑山羊【求支持】

精灵:开局一只阿勃梭鲁:第二十七章 阿勃梭鲁登场,与精英实力的坐骑山羊【求支持】

“终于要把阿勃梭鲁放出来了吗?”看着苏铭收回大颚蚁的动作,单康宁自然是想到了苏铭接下来的打算。

“苏铭爸爸终于发出他的阿勃梭鲁了吗?”

“前排膜拜,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一只蓝色资质起步的阿勃梭鲁,并且成功收服。”

“楼上,你可能是在想桃子吃。”

“楼上,你楼上的楼上肯定是在想桃子吃。”

……

看到苏铭的动作上,观看直播的观众自然是激动起来了,之前的那些关于苏铭阿勃梭鲁的战斗都是对萌新的秒杀,现在终于可以看见它的真正实力了,自然是激动起来了。

“去吧,阿勃梭鲁。”

白光闪烁,阿勃梭鲁的身形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这时,阿伯梭鲁的特性在这发挥出来了,伪螳草明显被阿勃梭鲁的气势给吓到不敢动弹了。

“阿勃梭鲁,使用电光一闪。”

“梭鲁~”

阿勃梭鲁如同闪电一般,迅速朝着伪螳草扑去。

“轰~”

“竟然接住了,不过恐怕也撑不了第二招了。”苏铭看着硬生生接住阿勃梭鲁的攻击,倒退数米的伪螳草,便又立刻下答了指令。

“伪螳草,清醒过来,使用树叶,然后快速跑到刚刚大颚蚁所弄出的洞穴之中。”

看着数次剑舞,依然不敌苏铭阿勃梭鲁的伪螳草,单康宁就能猜测出这只阿勃梭鲁恐怕离精英实力很近了。

“想跑,你跑的了吗?”

“阿勃梭鲁,避开这些叶子,不要让它跑了,使用咬住。”

阿勃梭鲁如同鬼魅般的身影迅速的躲开了飞袭过来的树叶,然后大口一张咬住了伪螳草。

“螳~”

被死死咬住的伪螳草怎么挣扎都挣扎不开,最后发出了惨叫,彻底晕了过去。

随后,阿勃梭鲁,一个甩头,把彻底昏迷的伪螳草扔到了一边。

“叮!您的精灵‘阿勃梭鲁’’取的了战斗胜利,获得‘13’点经验值。”

秒杀,这就是一场秒杀!

全场观众被这一幕给震惊的鸦雀无声,阿勃梭鲁的实力竟然如此的强悍。

“难怪,系统匹配出的第三只精灵竟然是精英实力。没想到,这只阿勃梭鲁都快有着精英实力了。”

“真正的对战才刚刚开始啊。”

单康宁将昏迷的伪螳草收了回去后,取下来了第三枚精灵球。

“去吧,坐骑山羊。”

白光闪烁,一头形似山羊的精灵出现在了对战平台之中。

外貌就如同一只山羊,长满着毛茸茸的深棕色皮毛。一张白色的脸,脸部中间有着棕色的毛。有着像树叶合成的尾巴,和充满白色的腿部,以及那粗壮的双角。

这就是坐骑山羊。

坐骑山羊可以透过训练家握角时的细微差异,读取对方的心情,和他们一体同心地奔跑。

坐骑山羊(浅蓝色资质):LV32

属性:草(坐骑宝可梦)

特性:草之毛皮(在青草【即有森林植物之类的地方】场地时,防御会提高。)

技能:青草场地,燕返、地震,撞击,生长,藤鞭,摇尾巴……

携带物:无

“终于来了吗,恶战没怂过,而且我的阿勃梭鲁可不是吃素的。”

不同于资料上的那一点信息,苏铭的探查术把这只坐骑山羊看的明明白白的。

32级,已经迈入了精英的实力;浅蓝色资质就不说了,还算可以;531的种族值,不过血厚罢了。

关键点在于专属于坐骑山羊和坐骑小羊的隐藏特性--草之毛皮和它的遗传技能--青草场地的配合啊。

本来就血厚,青草场地一放,对战平台就会变成青草场地,坐骑山羊还会不停的恢复体力和草属性招式威力提升;在加上隐藏特性被青春场地发动,好嘛,这就一皮厚的奶坦克啊。

本来就是以为一直普普通通的坐骑山羊,结果遗传技能正好和它拥有的特性配套,看来是一场恶战啊!

而且游戏里是说青草场地会持续五回合,但鬼知道现实生活中持续多长时间啊。

打呗,自己特训许久的阿勃梭鲁可不是吃素的。

一旦赢了,除了火神蛾培养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完成,苏铭还猜测第一次成功获得道馆勋章也会有奖励的,就像之前的第一次对战啊什么之类的。

“阿勃梭鲁,使用挑衅。”苏铭凭借着阿勃梭鲁的速度率先发动了攻击。

挑衅(恶属性招式):使对手愤怒。在一段时间内让对手只能使出给予伤害的招式。

(游戏内是三回合,现实就用个一段时间内表述一下吧。)

接着阿勃梭鲁便对着坐骑山羊,一阵嬉皮笑脸的挑逗和发出不屑的眼神。

很快,坐骑山羊就被阿勃梭鲁给激怒了。这也意味着这一段时间内,坐骑山羊只能使用攻击招式。

一个很好的开局。

···········································

感谢‘赢子戈1’大佬送来的月票,万分感谢。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精灵:开局一只阿勃梭鲁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