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愿想:千古一帝武则天的思想境界终于上升到了皇帝的角度,以天下为子,以帝国为棋盘,纵横睥睨。
李治终于醒了,李治这次发病又晕了几个时辰,武媚娘给李治准备了他最爱喝的汤。李治担心错过了早朝急急起身,武媚娘希望李治还是以龙体为重,不舒服就不要去早朝了。
李治近来风疾是常常发作,而每次都来势汹汹,若是以抱恙为由朝中大臣会更添猜忌,人心紊乱,而此次主要是要选定远征北漠的将士,李治突然又晕倒,太医诊断脉象平稳,身体已无大碍,只是都已经过去三日了,李治还是没有醒过来,太医也不清楚李治什么时候会醒过来。
这段时间李治时昏时醒,清醒时传下口谕,由武后代为主持议政。长孙无忌认为既然李治染风疾今日早朝就散了,待明日李治身体恢复再上朝议政,国之大事必须等李治钦定。
此时西州八百里加急,阿史那又败了唐军,武媚娘必须要在今日选出葱山道行军总管,赵大愿建议交由大唐的两名猛将薛仁贵和苏定方,可其他大臣认为须得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将,武媚娘决定就遵从各位大臣的意见就命程知节为行军总管,相信此战大唐必胜。
赵大愿不免在心中叹息:这次众人真是错失英才啊,要知道薛仁贵和苏定方的跟脚不凡,其中苏定方是军神李靖的衣钵传人,薛仁贵在历史上更是三箭定天山,但却找不出反驳众人的理由,毕竟上述这些原因,只是他的一面之词,不足为信。
李治醒了,夸奖武媚娘懂得先发制人以退为进,逐渐消灭关拢门阀在朝中的地位。可那些关拢门阀看武媚娘的眼神就像用刀子一样,不管以后怎么样,武媚娘是不想再面对那样的场面。黑猫的来源已经有线索了,可武媚娘不要线索,要的是确凿的证据,让瑞安宣明道长进殿,并交代此事不能让人知道。
武媚娘会出现手抖的厉害是因为亲自给李治试药,不想让李治冒哪怕是一丁点的风险,只是不懂这风疾之症,真的就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明道长告知李治的风疾之症现在比当初发作时更加严重,建议还是用泄血术,武媚娘是绝对不同意用泄血术,还是想别的法子。武媚娘今天召明道长前来还有一事,最近宫中常有黑猫出现,明道长知道此事无关神怪,一定是有人暗中操控。
太子又梦见其母后派人杀他,起身祭拜其母后,他一定要早登帝位,铲除那武氏,为其母后昭雪,而太子的东宫则养了许多的黑猫。上官仪叩见太子,从甘露殿传来的消息,今日明道长已经进宫,提醒太子这些时候莫要再放黑猫出去了。上官仪他们决定要见长孙无忌商议应对武后和那些寒门世子,长孙无忌知道他们又要对他抱怨,决定不见。
长孙冲告知其父,这武后以李治的名义干政了很久。其实这些长孙无忌早就知道,他也早有打算,待时机成熟,会断然决定的。长孙无忌不至昭陵祭拜先帝,是因为无颜去昭陵,大唐现在这样的局面,都是他无能,和李治之间的君臣约定,长孙无忌没有忘记,一定会尽快去那边陪先帝。
武后一直模仿李治的笔迹批阅奏疏,这是挟李治干政,得知明道长有一密术可以治好李治的风疾之症。只是武后拒绝,太子让人想办法通知李治,明道长有能医好他风疾之症的方法。李治有几句话问明道长,希望他如实回答。太监跟武媚娘禀告,已经查清楚了,那些黑猫都是太子的安排。
瑞安跟武媚娘禀告,明道长刚离宫就被李治拦住了,李治还下令千万不能让武媚娘知道。
明道长告诉李治武媚娘亲自为他试药,李治想起之前见到武媚娘手抖厉害的场面。李治要明道长为他实施泄血术,若他因下针而亡,会赦明道长无罪,正当明道长要为李治下针时,武媚娘赶来阻止。
李治知道此法成功的几率只有两三成,怕的要死,可李治厌倦了当一个病人,不想再如此,才批上十几份奏疏就头痛欲裂,也不想武媚娘背上干政的骂名,武媚娘不在乎这些。
李治已经有了一个伟大的父皇,不想再有一个伟大的皇后。这些年来一直是武媚娘照顾李治,李治只想能照顾武媚娘,武媚娘阻止李治用此术,是因为李治是其夫君,不想失去李治,武媚娘为李治以身试药,折磨自己的身体,李治都知道,不想武媚娘为他而受苦,与其看着武媚娘受苦,李治宁愿一辈子受风疾之苦。
太子决定奏请废后。武媚娘知道李忠心存怨恨,武媚娘不怪李忠,但狼子野心,武媚娘绝不宽容。朝堂上,上官仪等大臣们联名上奏要李治废黜武后,李治龙颜大怒。李治决定将上官仪他们明升暗降,让他们去编纂史记,再也无权干涉政务,李治答应会保护武媚娘的。
三日后,在阙楼盛宴要招待九国的使臣,武媚娘问李治是派太子前去还是李治亲自主持。这九个小国,是大战之后才对大唐有敬畏,李治必须去。眼见大唐的气数被武后耗尽,而武后的势力逐渐膨胀,太子实在是等不及了,急需更换一个年轻体健的君王,只有他当了皇帝,才能彻底扳倒武后,而此次招待九国使臣的阙楼盛宴或许是个机会。
瑞安给武媚娘拿来了一张纸条,东宫密谋在阙楼盛宴上弑君谋位。阙楼盛宴上,李治十分高兴,不顾武媚娘的劝阻多喝了几杯,武媚娘其实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她的计划。
长安城内外都在传武后怕猫怕的要死,可阙楼盛宴上武后不仅不怕猫,还将猫抱在了身上把玩,李治知道武媚娘的这一招实在是高,只要过了这一夜,关于黑猫的流言蜚语将会烟消云散。
太子安排的宫女故意一个不小心踉跄趁机在李治的酒杯里下毒,此番却让武媚娘给观察到了,武媚娘以李治刚刚大病初愈,实在不宜饮酒,将李治的那杯酒让太子替李治喝了,就当是给李治表表忠心,太子无奈之下只好喝下了那杯酒,只是喝下那杯酒的太子并没有事,原来武媚娘在拿酒时就换掉了那杯有毒的酒。
盛宴后,武媚娘前去太子住处,因为太子的生母和母后都是被武媚娘害死的,武媚娘厉声质询,太子恨的是她,为什么要害李治,要知道要不是她察觉,太子这辈子都会背负弑君杀父的罪名,遭世人永远的唾弃。
李忠表示,这一切都是武媚娘逼太子的,太子早就想杀了武媚娘,可恨的是他没有武媚娘那般的城府心机。
武媚娘之前答应刘氏会好好照顾太子,武媚娘也真心的待太子,不管太子是否相信,武媚娘知道太子仇恨她,想要杀她而后快,武媚娘不怪太子。可她不能容忍的是太子要害李治,要知道李治从没动过易储的念头,可太子却要害李治,他于心何忍,太子知道就算李治没动过易储的念头,可武媚娘是不会放过他。
武媚娘要太子离开太极宫,也不会再让太子留在李治身边,太子之位李忠已经不适合,武媚娘要太子明日就去见李治,辞去太子之位,武媚娘会保李忠性命。
赵大愿和许敬宗上奏东宫与阙楼遇刺案有关,而太子也上书辞去太子之位。李治下旨将上官仪加恩赐死,而韩瑗及其党羽则革去官职。
长孙冲知道这场子虚乌有的刺杀分明是武媚娘策划的,长孙无忌知道这关陇世家和寒门,他和武后之间该了断了。
李弘有一颗仁爱之心,像极了李治,武媚娘提醒李弘以后要体恤天下的的百姓,还罚李贤抄书,虽然此番比剑李贤是赢了李弘,但他却用了不正当的手段。
瑞安跟武媚娘禀告,方才在早朝上许敬宗按武媚娘的吩咐上奏李治立代王为太子,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只是李治说容后再议。
武媚娘去了那个屋子,点亮了一盏长明灯,曾经有一个人是武媚娘将其送上了不归路,那时候她点上了第一盏长明灯,武媚娘觉得愧对刘氏。
李治安慰武媚娘,这一次李忠实在是太过了,想必其生母刘氏并不会怪武媚娘,而李忠离开长安对他自己也是解脱,李治决定封李忠为梁王,去梁州,而获封的则是其他人的两倍,足以过上比他在长安更好的生活。
李忠一走,太子之位空悬,李治想从他的那些孩子中选一个做为储君,在李弘和李贤间李治更看中李贤,只要武媚娘同意,李治便立即下旨,此番话被旁人听了去。对于立储之事,武媚娘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认为仁善者为储君,就像李治一样,武媚娘希望李治能立李弘为储君。
宫中密探传来消息,李治会立李贤为太子,明天就会拟旨,李贤听了很是兴奋,只是当消息传来说是圣旨传到了代王府,被立为太子的是代王,还是武媚娘让李治改立了代王,李贤十分气愤。
武媚娘用姓氏录代替了氏族志,为寒门世子开辟了提拔路,只要以官修谱牒,就是为寒门世子的升迁铺平了道路。
赵大愿心说:现在寒门世子的升迁上,真正开了历史第一先河,千古一帝武则天的路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