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还珠之江山美人 第三十二集 南巡(五)

这天,大队人马,走进了一条山路。天气忽然阴暗下来,接着,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乾隆的马车,陷进泥淖。马儿拼命拖车,车子却动弹不得。

众人围着车子,无可奈何。

尔康掀起门帘,对里面喊:

“老爷,恐怕你们要下车,让我们把车子推出来!”

乾隆、紫薇、小燕子、龙云都下车。

福伦和纪晓岚连忙用伞遮住乾隆。

雨点稀哩哗啦的下着。乾隆放眼一看,四周没有躲雨的地方。紫薇和小燕子龙云,几乎立刻淋湿了,就问福伦:

“还有伞吗?”

“这真是一个大疏忽,就带了两把伞!”福伦歉然的说。

乾隆一听,就大喊。

“紫薇,小燕子,你们两个过来!到伞底下来,不要淋湿了!”

“我没有关系,我去帮他们推车!”小燕子嚷着。

永丰、永琪、尔康、尔泰、鄂敏都淋得透湿,在奋力推车,傅恒和太医在前面控马,大家都狼狈极了。小燕子奔来,加入大家推车。嘴里吆喝着:

“来!一、二、三!推!”

永丰看到小燕子全身是水,心痛,喊:

“你不要来凑热闹了!去伞底下躲一躲!”

“我才不要,我要帮忙!来!大家推!”

“一二三!起来!”大家大叫。

车子仍然不动。

雷电交加,马儿受惊,不肯出力了。一个雷响,马儿就昂头狂嘶不已。

紫薇站在乾隆身边,已经全身是水。乾隆手里的伞,一直去遮紫蔽,自己竟然浴在大雨中。他心痛的说:

“你过来,女儿家,身子单薄,不比男人,淋点雨没有关系!过来!过来!”

紫薇看到乾隆给她遮雨,自己淋湿,又惊又喜。忙接过乾隆手里的伞,完全罩着乾隆,喊着说:

“老爷,你不要管我了,反正我已经湿透了!你是万乘之尊,绝对不能有丝毫闪失,你别淋到雨,就是您对我的仁慈了!”

纪晓岚和福伦,见到乾隆如此,急忙用另一把伞遮着紫薇,让自己浴在大雨里。

“老爷,你别管紫薇丫头了,我来照顾她!”纪晓岚说。

“是呀,是呀,我们来照顾她!”福伦按口。

紫薇见福伦淋雨,大惊。那敢让福伦和纪晓岚来给自己遮雨。手里的伞,又去遮福伦和纪晓岚。

“拜托两位大人,不要折我的寿,好不好?我是丫头呀!”

大家遮来遮去,结果是人人湿透。

紫薇见乾隆执意遮着自己,一急,就把伞往乾隆手里一塞,喊着说:

“我帮他们去!”

乾隆急喊。

“紫薇!紫薇!”

紫薇已经跑到马车前面去了。

紫薇没有加入推车的行列,却奔到马儿身旁,对傅恒笑着说:

“这马儿不肯出力,让我来开导开导它!”就对着马耳朵,不知道说些什么,说完一匹,又去跟另一匹咬耳朵!”

傅恒和太医,惊奇的看着紫薇。

这天晚上,乾隆发烧了。幸好太医随行,立刻诊治,安慰大家说:

“只是受了凉,没有大碍,大家不必担心!还好从家里带了御寒的药,我这就拿到厨房去煎,马上服下,发了汗,退了烧,就没事了!”

乾隆裹着一床毡子,坐在一张躺椅中,虽然发饶,心情和精神都很好。

“我看,你干脆叫厨房里熬一大锅姜汤,让每个人都喝一碗,免得再有人受凉!尤其两个丫头,不要疏忽了!”乾隆叮嘱太医。

“是!我这就去!”太医说,急急的走了。

永琪关心的看着乾隆:

“阿玛,你还有那儿不舒服,一定要说,不要忍着!”

“是啊!是啊!好在太医跟了来,药材也都带了?”福伦说。

乾隆抬眼,看到大家围绕着自己,就挥挥手说:

“你们不要小题大作,身子是我自己的。我心里有数,什么事情都没有!你们下去吧!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别都柠在这儿!让……紫蔽和小燕子陪我说说话,就好了!大家都去吧!”。

“如果你要叫人,我和尔泰就在隔壁!”尔康说。

“这一层楼,我们都包了,有任何需要,尽管叫我们!”傅恒说。

“去吧!去吧!别把我当成老弱残兵,那我可受不了!别罗嗦了!”乾隆说。

纪晓岚便非常善解人意的说:

“紫薇丫头,你好好侍候着!”

“是!你们大家放心!”

尔康听纪晓岚那句话,直觉有点刺耳,不禁深深的看了紫薇一眼,不过乾隆也注意到了。

紫薇全心都在乾隆身上,根本浑然不觉。

众人都躬身行礼,退出房间。房里,剩下乾隆、紫薇和小燕子。紫薇就走到水盆前,绞了帕子,拿过来压在乾隆额上。

“把额头冰一冰,会舒服一点!”

小燕子端了茶过来,拼命吹气,吹凉了,送到乾隆唇边去。

“还好,紫蔽想得周到,带了您最爱喝的茶叶!来,您喝喝看,会不会太烫?”

乾隆接过茶,嚼了一口。紫薇又拿了一个靠垫过来,扶起乾隆的身子,说:

“我给您腰上垫个靠垫,起来一下!”

乾隆让紫薇垫了靠垫。小燕子又端了一盘水果过来。

“您爱吃梨,这个蜜梨好甜,我来削!”

“我来!我来!”紫薇抢着说。

“那,我来换帕子!”小燕子就去换乾隆额上的帕子。

乾隆左看右看,一对花一般的姑娘,诚诚恳恳的侍候着自己,绕在他身边,跑来跑去,嘴里你一句,我一句,有问有答的。他竟有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他凝视二人,越看越迷糊,越看越困惑。

“你们两个,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忽然问。

小燕子和紫薇双双一怔。

“老爷,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燕子有点惊惶。

紫薇停止削梨,盈盈大眼,惊疑的看着乾隆。

“不要怕!”乾隆温柔极了。“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很感谢上苍,把你们两个,赐给了我!我觉得好幸福,好温馨。这种感觉,是我一生都没有感觉过的!我真的非常非常珍惜!”

紫薇和小燕子,双双震动着。

药熬好了。小燕子和紫蔽,就端着药碗,要喂乾隆吃药,一个拼命吹,一个拿着汤匙喂。乾隆看这两个丫头,把自己当成小孩一样,不禁失笑,伸手去拿碗,说:

“你们不要把我当成害了重病,好不好,我自己来!”

紫薇微笑,吹气如兰:

“老爷,有事丫头服其劳!您就让我们侍候侍候吧!您有幸福的感觉,我们也有啊!何不让这种感觉多延续一下?”

乾隆眩惑了,看着紫薇,默然不语。便由着她们两个,喂汤喂药。

没多久,乾隆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夜色已深,小燕子早就支持不住,靠在一张椅子里,也睡着了。

只有紫薇,仍然清醒得很。看着熟睡的乾隆,她思潮起伏,激动不已。这是她的亲爹啊!是她梦寐以求的情景啊!这个“爹”,离她那么近,对她那么好,她却不能喊一声爹!她凝视乾隆,把乾隆的被拉拉严,伸手抚摸乾隆的额,发现乾隆在出汗,就掏出手帕,细心的拭去乾隆额上的汗珠。

乾隆在作梦。梦里,雨荷对他缓缓走来,大眼中盈盈含泪。梦里,雨荷在说:

“请不要走,我不舍得你走!我很怕今日一别,后会无期啊!”

乾隆不安的蠕动着身子,紫蔽忙碌的手,不住拭去他额上的汗,不住换帕子。

梦里的乾隆,看着梦里的雨荷。雨荷在说:

“我不敢要求你的爱,是天长地久,我只能告诉你,我的爱,是永远永远不会终止的!就怕皇上的爱,只是蜡蜒点水,而我,变成一生的等待!”

乾隆呓语,模糊不清。

紫薇有点着急,双手更加忙碌的为他拭汗,为他冷敷。

乾隆仍然在作梦,梦里的雨荷在说:

“记住几句话:‘长江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梦中的雨荷幽幽怨怨,转身而去。乾隆惊喊而醒:

“雨荷!雨荷!”

乾隆陡然坐起身子!”接触到紫蔽惊怔的双眸。迷糊中,紫蔽和雨荷,叠而为一。

乾隆一伸手,紧紧握住了紫薇正为他拭汗的手。

两人瞠然对视,紫薇听到乾隆喊着母亲的名字,陷入极大的震撼中。乾隆惊见紫薇殷勤照顾,疑梦疑真。

“我作梦了,是不是?”乾隆怔忡的问。

紫薇点点头,颤声的答:

“您在叫‘雨荷’!”

乾隆一眨也不眨的凝视紫薇。

“你也知道雨荷!”

“是!知道雨荷的每一件事!知道老爷的诗!”就轻轻的念:“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念完,心中激动,口中难言,一滴泪就滑落面颊,滴在乾隆手背上。

这滴眼泪震动了乾隆,他整个人一跳,看着紫薇的眼神,更加深邃了,他又想起永丰说过的话。

“你怎么会知道这首诗?”转念一想,明白了:“哦,是小燕子告诉你的!”

紫薇低头不语。

乾隆再看了她好一会儿,沉吟而困惑的:

“好奇怪,总觉得跟你很熟悉似的,好像老早就认识,天朝自古就有成语‘似曾相识’,想必,这是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一种感觉吧!”就柔声说:“紫薇,我从来没有问过你,你家乡在哪儿?”

“我和小燕子是同乡,家在济南大明湖边!”紫蔽清晰的回答。

“你和她是同乡?难道你见过雨荷?”乾隆惊愕。

“是!她是我的干娘!”

乾隆大惊。愕然半晌。

“我不懂。难道你和小燕子认识已久?”

“我和小燕子是缘分,是知己,是姐妹!大概从上辈子开始,就已经认识了!”

乾隆惊看紫薇,一肚子疑惑,却不知哪儿不对劲。正要再仔细盘问,熟睡的小燕子忽然从椅子上滚落地。嘴里在说梦话:

“小贼!看你往哪里跑?你给我滚回来……”,这一摔,就摔醒了,坐在地上发楞:“我在哪里?”

紫薇急忙奔过去,把她扶起来。

“怎么回事?睡着了还会滚到地上来?作梦都在跟人打架吗?”

小燕子看到乾隆,这才一个惊跳,站起身,跑到乾隆面前问:

“老爷,你好一点没有?我怎么睡着了呢?就伸手摸摸乾隆的前额,喜悦的喊:“你不烧了!”

紫薇那几乎要脱口而出的秘密,就这样被打断了。紫薇看着乾隆,笑着说:

“老爷,你到床上好好的躺一躺吧!烧已空完全退了,也不出汗了,我想,再休息两天,就可以上路了!”

乾隆看着面前的一对壁人,神思恍惚。小燕子伸手去扶乾隆:

“我们扶你到床上去!”

乾隆起身,小燕子和紫薇,一边一个扶着他。

“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了!”乾隆说。

“把你当成‘爹’啊!”小燕子答。

紫薇就看着乾隆,大胆接口:

“是啊!我知道没有资格,但是,我好想跟小燕子说同样一句话!””

乾隆一震,看紫薇。紫薇眼中,闪耀着渴盼和千言万语,这样的眼光,使乾隆整个人都怔住了。更加迷糊起来。

乾隆休息了两天,身体就康复了。车车马马,大家又上了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还珠之江山美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