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三国:开局成为韩馥之子 第38章 儁乂,大耳贼呢?(2/6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支持!)

按理说,刘备想突围回平原郡,应该径直向东突围。

但是由于他担心有埋伏,从南门出发,原本是打算先向南,再向东。

结果没想到,依旧中了韩景的埋伏,导致他整体路线成了向东南方向突围。

而这个方向,直指冀州、青州、兖州三州交界处的一座城——博平城!

博平城属于兖州东郡,那是属于曹操的地盘。

探知北边有战事的曹操,率军向北。

正好撞见张颌正率军追杀关羽、张飞。

这时太阳下了山。

傍晚的风拂面而来,带着一丝肃杀之气。

关羽、张飞立于荒野之上,身后是张颌和冀州军,身前是曹操、夏侯惇率领的曹军。

三方势力全都止住了脚,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在夏侯惇、夏侯渊等人的护卫下策马向前:

“关将军,张将军,缘何至此?”

张飞大声吼道:“曹操,你是来截杀我和我二哥的,还是来帮我和我二哥的?”

曹操笑了笑道:“张将军何出此言?”

“我怎么会是来截杀你们的呢?”

虎牢关前,曹操亲眼目睹了关羽和张飞的本领,对这两个人都有拉拢之心。

张飞又喊道:“那你便是来助我和我二哥的了?”

曹操又笑了笑,没有直说,而是目视张颌的方向道: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追杀你们?”

还不等张飞回曹操话,张颌大声喊道:

“吾乃冀州大将张颌,奉我主之命,追杀侵我边境,杀我将士之贼!”

此时的曹操,还不知道张颌的能耐,丝毫不在意笑了笑道:

“呵呵,冀州大将张颌?”

“还是第一次听说。”

“张颌,你回去告诉韩使君,就说关羽和张飞我要保下,如果他想要人,那便让他来东郡找我!”

此时的曹操还以为张颌嘴里的主公是韩馥。

但他哪里知道,冀州牧虽然是韩馥,但张颌等人嘴里的主公,却只是韩景一人尔!

听曹操这么一说,张颌双眼一眯露出寒光,提高嗓门喊道:

“曹操,你要保他们,那便是与我冀州为敌!”

“你想清楚了吗?!”

曹操没想到张颌这么拽,冷声笑了笑道:

“关将军和张将军,我曹操保定了!”

“你听清楚了吗?”

这时张颌身后骑兵队伍忽然分开一条路,韩景刚从后方追上来,正好也听见了曹操的话。

说实在的,韩景算天算地,怎么也没算到会遇到曹军!

张颌见韩景赶到,抱拳一拜:“主公,曹操他……”

韩景抬手打断了张颌:“不用说了,我听见了。”

对面曹操闻言却是一惊。

主公?

张颌嘴里的主公不是韩馥,是韩景?

我没记错的话,韩馥还活着呢吧?

现在冀州牧还是韩馥吧?

张颌叫韩景主公是什么情况?

正在曹操胡思乱想间,韩景高声问道:

“曹孟德,你确定要保这俩人吗?”

韩景的声音传进曹操耳朵的同时,曹操恍惚感受到一股寒气也传了过来。

这可是夏天啊!

曹操奇怪看了看关羽和张飞,不知道这俩人怎么得罪了韩景,让韩景对他们充满如此强烈的杀意。

不过曹操身后有三万多大军,大将六员,也不怕韩景:

“这里是我曹孟德的地盘。”

“关将军和张将军是我曹孟德敬佩的英雄好汉。”

“如果关将军和张将军在我地盘上被人杀了,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韩景冷笑一声:“曹孟德,你不就是想将关羽张飞收为己用吗?”

曹操哼哼笑了两声没回韩景,而是对关羽张飞道:

“关将军张将军,别听这小子胡言乱语,我只是不忍看你们这样的英雄死于鼠辈之手。”

张飞闻言哈哈大笑道:“曹操,你这话说得不错,冀州全是一群鼠辈!”

张颌闻言大怒,手中潭龙出渊枪一亮,就要出阵跟张飞厮杀,但被韩景拦住了。

关羽张飞大摇大摆走到了曹操身边。

“主公……”张颌不甘。

韩景只吐了一个字:“撤。”

冀州军追杀刘备军队差不多一整天了,此时已经疲惫不堪,加上张颌身后只有两千多骑兵,后方的步兵、弓兵还不知道在哪。

面对曹操的三万多大军,是坚决不能轻举妄动的。

张飞见韩景带着张颌要撤,大声嚷嚷道:

“曹操,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跑了,我大哥现在还下落不明呢!”

人在屋檐下,张飞不低头。

关羽连忙呵斥道:“三弟,不得无礼!”

随后关羽对曹操一抱拳道:“多谢曹将军相救。”

“如果可以,请曹将军派人打听一下我们大哥的下落。”

曹操爽快笑道:“没问题,等回到博平城我就安排人去打听玄德公的下落!”

张飞不满道:“曹操……曹将军,你现在就派人去啊,干嘛还要等回去……”

关羽连忙拦住张飞:“三弟,不得无礼,曹将军自有安排。”

张飞、关羽跟着曹操暂时退回了兖州东郡博平城。

韩景一路聚拢冀州士兵,回到了清河郡甘陵城。

安顿下来后,韩景第一件事先去查看了程奂的伤情,确定程奂没有性命之忧后,韩景将张颌叫到了一边:

“儁乂,大耳贼呢?”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收藏,求读者大大们的各种支持!拜谢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三国:开局成为韩馥之子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