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扬鞭 第七十二章 太子被废

小说:扬鞭  作者:风鸣雪浪  回目录  举报

你说太子科举营私舞弊,可有真凭实据?你要知道,污蔑太子是大不敬之罪。“隆圣皇帝厉声问道。周围死一般的沉寂,空气仿佛都凝结了起来。

“千真万确,臣以性命担保。”周强嚷道。

“你且细细道来。”隆圣皇帝说道。

“隆圣二十一年,东宫奉陛下圣裁,于蒲罗天朝马六甲学院以办学名义,实际为变相科举,为帝国筛选各级官吏服务。太子曾于课堂上公开声称,他在想,能否跟学员签署一个合同,让学员把未来的一部分收入给他,他则在考试等领域为他们提供方便。特别是,临淄侯的成绩,被太子公然造假,随后以成绩不合格的形式除名。而如奸细山本等人,靠拍太子的马屁,都得到了甲等的成绩,并因此加官晋爵。”周强说道。

“你可有证据证明?”隆圣皇帝闻道。

“陛下,临淄侯有太子私自违反校规,篡改学院博士给予生员成绩的物证,为各博士与临淄侯的通信,临淄侯的成绩被太子调低,而其他一些人被调高,而校规规定,成绩由教授给定。”金陵公主说道。

“太子何在?”隆圣皇帝厉声问道。

“儿臣在此”太子起身说道。

“金陵公主和周强所说的可属实?你可有话说。”隆圣皇帝举起金丝楠木的手杖,怒问道。

“基本属实。儿臣无话可说。”太子说道。

“你知道你这是什么行为吗?”隆圣皇帝闻道。

“儿臣知道,这是科场舞弊,按律当斩。”太子说道。

“你知道你还这么干?”隆圣皇帝说道。

“一切皆儿臣所为,儿臣愿承担一切罪责。”太子说道。

“嘉妃何在?你对此事怎么看?”隆圣皇帝问道。

“妾身认为,太子虽犯死罪,但毕竟是西太后指定之储君,若以律法惩治太子,则国本动摇。”嘉妃说道。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置太子?”隆圣皇帝问道。

“查抄东宫,没收非法所得,罚俸三年,交宗人府圈禁三年。”嘉妃说道。

“那他的东宫之位呢?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东宫失德,是否应予罢黜?”平王问道。

“周强,你怎么看?”隆圣皇帝闻道。

“太子失德,陷害宗室近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应将太子明正典刑,以正纲纪。”周强说道。

“好你个周强啊,太子科举舞弊,你可还有其他证据?”隆圣皇帝问道。

“太子当年看中青楼女子戴莎莎,聘为学院杂役,戴莎莎自称是太子之世子的未婚妻,结果太子矢口否认,实际上,戴莎莎是太子情妇,只是没有名分,戴莎莎曾吩咐我陷害临淄侯,我可为人证。且戴莎莎收受国子监司业吴志攀三十万两白银贿赂,太子也由此受贿。作为陷害临淄侯的酬劳,戴莎莎和太子给予微臣甲等之成绩。越王和太子收受微臣一千万两白银贿赂,举荐微微臣为大理寺卿。”周强说道。

“越王可是你的义父?”隆圣皇帝说道。

“大义面前,臣愿大义灭亲”周强凛然说道。

“太子,你对周强可有话说?”隆圣皇帝说道。

“无耻小人,卑鄙至极。”太子气得浑身发抖。

“他所说的可否属实?”隆升皇帝闻道。

“哼”太子哼了一声。

“微臣还有举报,太子曾私下扬言,登基后,欲将林齐王室成员全部拘押,全部处斩,国内姓林者,男子为奴,女子为娼,永世不绝。”周强说道。

“确有其事。”林洋说道,微臣虽为太子妯娌,但国法重于私情。

“那你为何不提早汇报?”隆圣皇帝问道。

“臣下哪敢啊。”林洋说道。

“那你今日怎么敢了?”隆圣皇帝问道。

“今下胜负已明,微臣斗胆言出。”林洋说道。

“庆妃何在?”隆圣皇帝说道。

“妾身在此”庆妃说道。

“传朕的旨意,太子科举舞弊,贪赃枉法,戕害宗室,谋大逆,按大齐律法,当诛满门。朕念朝夕相处数十年之旧情,特废其太子封号,贬为宋王。即可查抄东宫。对于戴莎莎和吴志攀、杨锐等人,即行逮捕,明日午时,腰斩于西市,家产罚没,族人卖为奴婢。”隆圣皇帝说道。

“那对于周强和越王怎么处置呢?”庆妃问道。

“越王罢黜一切官职,交宗人府看押,非死不得出。大理寺卿周强,犯下重罪,但揭发有功,罢黜一切官职,贬为庶人,阉割为奴,发配宁古塔。”隆圣皇帝说道。

“老东西,想废我,没那么容易。”太子说道,拍了拍手,瞬间七贝丘台下出殡的人群中跑出数以百计的火枪手。

“太子,你终于露出真面目了,不过你高兴的太早了。”隆圣皇帝说道,说着,让人打开殉葬的棺木,瞬间,十余门佩戴轮子的红衣大炮露了出来,它们纷纷被架在七贝丘的城楼上,瞄准人群。

“开炮。”隆圣皇帝下令道。

在巨大的大炮轰鸣声中,底下太子的几千个火枪手一部分被炸得粉身碎骨,剩下的都作鸟兽散。

“太子,我看你还有何牌可打?”隆圣皇帝闻道。

太子使个眼色,旁边的太监辛星射出飞镖,目标是隆圣皇帝。同时,莒侯林坤一剑要了辛星的命。

隆圣皇帝扳动座椅的把手,瞬间隆圣皇帝的座位下降,急速降到地板之下。

台上顿时大乱。

“圣上有旨。”一个内侍说道。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扬鞭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