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东游却西行 西游趣闻(三)

小说:东游却西行  作者:黄鹤楼主  回目录  举报

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_________《罗织经.阅人卷》

人间的情谊大多是装模作样,世间的俗事大多是虚情假意,又怎么能信呢?

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其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他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俗称:“人间伪善”

就算漫天神佛的世界都难以逃脱“规则”“宿命”的命运。

常言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也在《西游》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吗?只是比较高明而已!

暂且不表,留作后续。

原文话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这可有讲究了:三丈六尺五,意思跟周天三百六十五契合吻合!二丈四尺围圆,对应二十四节气!

总之一句话,这块石头,就是与众不同,契合天地大道!不然如何有那么多仙佛、神仙打它主意呢?

由此看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未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实还是个“胎卵”的时候,就已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人问:“如此周天契合,节气呼应的仙石从哪里来呢?”

有人说:是女娲补天石,遗留下的,随手扔在了东海。

疑点颇多,女娲作为三界能够补天的大神级人物,会有“随手扔东西的习惯?”

而且随手扔的还是能够补天之用的“五彩仙石。

天上崩塌了一个大洞,怎么不用一般的材料,一定要用五彩仙石呢?说明五彩仙石,跟宇宙的屏障薄膜的属性是有一定契合度的,那必然在鸿蒙的世界中,也是极其珍贵!

那有此结论:女娲大神,补天之后,是不可能随便扔掉如此珍贵的材料的。

除非,从那个时候起,女娲就知道会发生什么?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执意如此做?

那可以推断出,神系修炼者只会存在“神性”,是不具备“人性”的。

但是,花果山上的仙石,并不是“五彩”或者是需要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有“五彩”,亦或者是没有孕育仙胎,五彩光芒,仙胎孕育,自然内敛;五彩已经用作孕育养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原著此话一出,可以断定,女娲补天扔五彩石,是假的!不存在的!

这个仙石,并非女娲的“遗物”

为什么?

请看:“盖自开辟以来”

什么意思?就是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说的是盘古开天的事情:“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看到这里,就会明白,原著,已经描述过,就是开天辟地的“石头”已经在那里。

“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里面仙胎成熟,就像熟透的西瓜,终有一天,会迸裂,然后出来一个石卵。

产的是石卵,不是“人”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可敬,佩服!从那时候开始,古人就用故事讲述了人类的“生物学”

因为,灵长类动物,都是胎卵生育的。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原著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法宝原型”见风后就变化成了其他模样,说明这世界的“先天”和“后天”的区别还是很大。

石卵的状态-先天

见风-媒介

化作石猴-后天

这个顺序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这句话阐述了孔子学说“人性本善”,先天造物的道理,没有经过后天的熏陶,自然纯洁的,不染污垢的,懂礼,知义。与婴儿雷同出生,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哭泣,是与宇宙、世界、地球共振的第一步,是地球允许并包容婴儿存在的第一步。

这其实就是“天地的规则”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向世界打招呼,顺道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其中可以看出,先天造物,是存在一定的先天的神通的。蕴藏在石猴身体里面的神通潜能,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怀璧其罪的原因之一。

由于不懂事,生下来时,就目送两道金光,看看全世界,那全世界看见他了吗?

正所谓:“当你注视深渊,其实深渊也在凝视你。”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凌霄宝殿。”:简称玉皇大帝,其实整个称呼是不准确的,严格意义上也叫:“玉皇上帝”,可以看出,玉皇大帝的荣誉称号是繁琐的;西游世界中的按照尊称顺序应该敬称:玉皇大天尊或大天尊;至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玉帝”称呼,部分人可以称呼,就像人与人之间,有大名和昵称类同,能够称呼玉皇大帝为“玉帝”的,人物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另外:凌霄宝殿,是一座殿堂;坐落于金阙云宫。

后来石猴吃了水食,金光将潜息,是潜伏下来,并非消失,于是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玉帝是真将“金光射冲斗府”看得如此轻描淡写,还是另有隐情?暂且不表。这里留下了十足的疑虑。

智商不在线?能够做名义上的三界至尊?那他究竟在顾忌什么?隐瞒着什么?

九天十地,三十三重天,再上三层是独立存在的:天庭、地府、水府、西天、兜率宫(道教)、阐教(玉虚宫)、截教(碧游宫)、神佛漫天,信仰与势力盘根错节,神佛存在的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已被遗忘,自己也不是世上天生的神灵,而是后天修习而成。

对神佛来说,漫长人生所缺少的是“乐趣”。

仅此而已...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东游却西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