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有时候比神话还要让人匪夷所思。”
杨逸笑了笑道。
毋庸置疑,这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
原本的历史上,董卓被杀时,牛辅并不在长安,当时他手上掌握着数万精锐大军,麾下有李傕、郭祀、樊稠、张济等西凉大将,只需要振臂一呼,攻破长安完全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吕布麾下的并州军,人数并不多!
而他收编的西凉降军,也多有不服,根本没办法完全掌控!
可就是这样一手天胡的牌面,牛辅竟然因为害怕手下士卒,杀了自己投降朝廷,便主动放弃军队,带着钱财想要逃跑!
然后,还真被贪图财物的手下亲信给杀了!
简直蠢到无法形容!
“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徐庶也点了点头,不过他脸上却是疑惑更甚:“可董卓的亲信全部被杀,胡轸、杨定、徐荣归顺,西凉军便大势已去,加上有吕布的并州军互相牵制……关中这就算是定了啊!”
“主公如何认为,他们与王允之间,还会有一场大战?”
这个问题,黄忠和陈到也不太明白。
“莫非是段煨?他是董卓亲信,表面假意归顺,实际想要为董卓报仇?”
徐庶又道:“可段煨的兄长,乃是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颖,向来忠于朝廷,镇守华阴之后,对董卓的种种举动,也从不掺和,如今王允掌控汉室权柄,只需要以朝廷大义安抚,他不大可能会起兵吧……”
他对西凉军的情况,倒是有些了解。
言下之意,西凉军残存的几人,不足以掀起浪花。
杨逸笑着摇了摇头。
“胡轸、杨定之流,董卓还在的时候,他们狐假虎威,被称为凉州宿将也就罢了,现如今董氏一族都被王允连根拔起,他们除了投降朝廷、苟延残喘之外,没有第二种选择。”
他侃侃而谈,遍数凉州诸将:“而段煨的兵马,则是西凉军中除了徐荣之外,唯一一部军纪颇为严明的军队,此人屯兵华阴,对董卓暴政视若无睹,却也不掺和。”
“这说明他有眼界、有脑子……与胡轸、杨定之流不同。”
“所以他不会起兵攻打长安。”
“但你们不要忘了,西凉军还有一支兵马,流窜在外。”
他越是这么说,徐庶三人便越是疑惑。
西凉军残存的大将,几乎都归顺了。
这不恰恰说明王允已胜、关中已定嘛!
黄忠、陈到对视一眼,齐齐看向徐庶。
就见徐庶眼神飞快闪烁,忽然间面露惊讶之色:“主公所说,不会是正在劫掠颍川的李傕、郭祀、樊稠、张济吧?!”
这话一出,黄忠、陈到愈发不解。
并非是他们不知道李傕、郭祀和张济的名字。
而实在是这几人实在不够格!
作为牛辅的部将,他们在整个西凉军的体系中,无疑是董卓的小弟的小弟,往日在董卓麾下,连独掌一军的资格都没有!
这次还是因为劫掠颍川,牛辅临时回了长安,他们手里才会有数万的西凉军!
而世人所知的董卓党羽,无外乎董旻、牛辅、胡轸、杨定等七八个人,也从来就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现如今,连胡轸、杨定、段煨都降了,他们这几个部将,还能翻天不成?!
如此想着,徐庶才会惊讶之极。
“只要王允不傻,以如今的大好局面,派胡轸、杨定、徐荣中的任何一个,对这支劫掠颍川的西凉军稍加安抚,李傕、郭祀、张济还不纳头便拜?”
他瞪大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他们还敢与王允死战?还敢反攻长安?!”
“他们为何不敢?”
杨逸嘴角弧度消失,悠悠的道:“董卓入主朝堂,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之后,膨胀到何等程度,天下有目共睹!”
“而他迁都长安之后,大好局势不也照样一步步败光?”
三国时代,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绝对不止董卓一人。
杨逸穿越而来,知道自己的出现,已经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所以他不会盲目相信历史。
之所以有这个推断,是基于对王允的了解,和对局势的判断:“王允出身名门,本就看不上董卓这种武夫,又在董卓的暴政淫威之下,战战兢兢了好几年,如今从一介有名无实的司徒,忽然间掌控了一国之权柄,品尝到了和董卓一样的权力滋味……”
“他会看得上那群西凉武夫?”
“所以元直如何认为,他会放下面子,主动去安抚西凉诸将?”
“万一,他想把那些西凉武夫尽数杀光呢?”
徐庶瞬间听懂了这番话。
这不是没有可能。
名门士族与边陲武夫之间的矛盾,贯穿了整个大汉四百年。
董卓这个武夫主政之后,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启用荀爽、杨彪、王允等士族领袖,以缓和形势,得到世家大族的妥协和支持。
而与之相反,名门世族掌控权柄的话,就如同黄巾之乱前的局面,朝堂上根本不会有董卓这种武夫的一席之地!
所以,如果王允也跟董卓一样膨胀的话。
他搞不好还真做得出来,把那些西凉武夫一网打尽的事情。
到了那时,别说李傕、郭祀、张济等人不会坐以待毙,就是胡轸、杨定这等已经投降归顺的西凉大将,也必然会倒戈一击!
区区一个吕布,压不住他们!
“双方混战,关中必然大乱,则百姓就会出现大规模逃亡……”
霎时间,徐庶终于领悟了杨逸的深谋远虑:“主公是想趁此机会,将这些逃亡百姓全都接到并州来?”
“正是!”
杨逸微微颔首,掷地有声。
这才是他此次“移民春耕”大计中,最重要的一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