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宋:对不起,我是超人可以豪横 花开早:三英初识

郑家,随着人流边赏灯边向皇城的宣德楼移动。到亥时整,‘’宁宗皇帝,将率满朝亲贵,御;宣德楼,与万民同欢,共庆元宵!俱时,大内皇家还会推出灯王,供君臣子民观瞻赏乐。

越离宣德楼近,游人越多,临安的防隅巡警(没错,宋朝就有巡警一词,职责和现代一样),浙西安抚司的步校(消防队)厢禁军的马步两军(首都卫戍部队)在入宣德楼的街口,设栏盘检,维护治安。

郑家人来到街口,见游人太多,恐怕一会热闹起来有什么闪失。郑远山见街口的临安第一酒楼,三元楼灯火辉煌,正在迎客,心里便有了主意,当下携众人挤出人群,闪入酒楼。这三元楼靠近余杭门(就是武林门,明代又恢复旧名武林门),宣德楼便建在余杭门城上,与西湖隔桃花河相望。平素接待的尽是豪门显贵,外国使节,富商巨贾,等闲之人一辈子恐怕也只有站在楼外看看的份了。郑家:显然不是普通人家!三元楼东家,沈大掌柜的亲自出迎,一番寒暄后,把郑家人引上三楼临街靠窗的雅室。郑远山走到窗前,往宣德楼方向看去,顿时将整个街景尽收眼底,周遭环境看个清清楚楚,此处可谓是最佳观景之地了。

郑远山随意点了些酒水吃食,便与家人俱都守在窗边,观看街景。只见宣德楼的正对面高高耸立起一座缚山棚高约十丈,宽约八丈,用布幔遮住,不知道里面扎的是什么彩灯,想来这就是今年的灯王了。随着亥时临近,余杭门上传出一声声的肃静之音,随着人声传递,全场鼎沸的音浪,渐渐安静下来,人们纷纷仰首向城门方向看去。

巡城的巡警,厢军、都急急的整顿队伍,将游人隔开在护城河之外。在一片静寂的街中,一声金鼓声陡然响起,随着雄壮的鼓点有节奏的敲击中,余杭门上,灯光大亮,高高的宣德楼上逐渐人影浮动,一对对的金甲武侯、宫娥内侍、鱼贯登楼,分班站好。

此刻,亥时钟声响起,宣德楼上一只大大的孔明灯升起,下挂巨型条幅,上书“嘉定与民同乐六个楷书大字。随着钟鼓之声停顿,城头上一声清亮的声音,高声传喝道:圣天子驾到,与万民同贺元夕佳节。声音落地之时,场内外的所有人等,不论贫贵,皆都俯身下拜,三呼万岁!

在山崩海啸的‘’万岁呼声中,唯一能站立着,享受这份万众膜拜之荣光的只有一人,这个人只能是大宋的皇帝,嘉定帝赵扩。

城楼上,一声唱喏传出平身后,紧接着又三声金鼓响起。那高达十丈的“缚山瞬间,大放光明。静静的街上,顿时又响起雷鸣般的喝彩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嘉定十六年的灯王点亮了。

这灯王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绿色幕布里,下面是“海水江涯,上面是“庆云朵朵的画面布景,中间两条龙形光影,上下翻腾,破浪穿云,栩栩如生!幕布左右,分别扎着,骑座青狮白象的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的巨型双面彩灯,两位菩萨,均满身璎珞,法相庄严。一手结法印,一手五指微张向下,十道水幕在灯像中空的地方,在两个大型水车传动下,如瀑布般的从菩萨指尖流出,象征甘霖普降人间,寓意开春之后大宋朝“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整座灯山,制做之精良,气势之震撼,为历年之冠!观赏的人群再一次爆发出,如潮的掌声、叫好声。气氛瞬时达到顶点,一幅盛世画卷在浓墨重彩的元夕夜缓缓展开,“天堂之城,名不虚传!

三元楼上,被母亲郝氏,抱在怀里的郑豪,津津有味的看着楼下的盛世图卷,心中想着多年以后,这天堂的快乐就要变成地狱般的凄惨,这满街狂欢的人们,就要在野兽的狂欢中,变成一具具的死尸,流淌的甘霖就要变成流淌的鲜血,想到这里,郑豪不禁对这街中盛景,再无兴趣观看。

一阵踏歌声,从街尾响起,街上杂乱的声音,也渐渐变得整齐有节律起来。临安城内大小几十家舞队(后世的戏班,歌舞团),开始从城中各街头巷尾出来,朝宣德楼前汇聚。元夕节是整个大宋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城中舞队最重要的一天。朝廷在这一天出库银,发给所有公私租房客,三天僦屋钱(也叫痴钱,就是房租。杭州在那时代,房租就是出奇的高,也分地段,和今天一样,不少三品以上的大员都不见得能买得起房,只能住在公租房内。)所有舞队尽皆有赏,从冬至日开始,舞队允许上街,一直到十四这天,官府开始兑付赏钱。沿街商铺买卖也俱都赏钱。入夜时,舞队遇到巡夜的官差时,也是特例特办,不但不盘查,还犒酒钱放行。

舞队奏着欢快祥和的曲调,载歌载舞与游人互动而行,一些年轻人也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加入舞队当中狂欢。

此刻在三元楼的厨房后门,一辆黄牛车正停在门口。一个身着朴素,体型高挑,面容清秀的二十余岁青年,正将最后一桶厨余搬到车上,把木桶捆好,固定住。这个青年便随后厨的管事进房结账。青年给厨房算完厨余钱后,厨房管事的端出一盘蒸鱼,笑吟吟的对青年说道:杨兄弟啊,这大节庆的,劳你受累了。这不有客人吃剩的蒸鱼一条,只在腮边肉用了几箸,剩下的动都未动,你要是不嫌弃,就将就一些用了吧,扔了也是怪可惜的,酒楼可是要卖三百文一条啊!那杨姓青年,憨笑着挠了挠头道;李管事,瞧您说的:我一个乡下人,平时也就是过年节能吃口肉,象这珍贵的开河鱼,就是往常捕着了,也不舍得吃呀!早就进城换油盐钱了。况且由您这临安第一楼,名厨做出的料理(没错,日韩都是学宋朝的叫法)怎能挑剔。麻烦李管事,您给寻张油纸蒲叶,给小弟包上,我带回家中给二老尝尝鲜,有劳了。

李管事,赞赏的一笑,挑起大指道:“好兄弟,真是孝顺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好!老哥这就给你包上,你平时练武,又干体力活,体力消耗大,这个我是知道的。这鱼你拿回家去,这后厨中还有些剩的饭菜,我让人给你热热,吃饱了再出城回家吧。

杨姓青年,连忙给李管事道谢!待吃过饭,看看天未到子时,今夜临安不关城门,无虞出不了城。看看这后厨房中灯光耀眼,比之家中不知亮多少倍。便把包好的蒸鱼拿到房外的牛车上,自己从怀里掏出一本兵书,反身回后厨,找个角落坐下,开始看书。

刚看了几页,就听到外面传来一串鞭炮的巨响,紧接着一声牛叫声响起,随后便是有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传来。林姓青年脸上变色,急急的起身出门查看。来到门外,就见拴在树上的牛车不见了,树上绑着断了一截的牵牛绳,地上散落着打翻的木桶和炮竹的纸屑。显然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淘气,点燃炮竹,惊吓着了黄牛,挣脱栓绳跑了。这杨姓青年知道今日元夕节,满街都是人,天子又亲临宣德楼,与民同乐。这伤了游人,惊了圣驾,自己有几个脑袋也不够掉的呀!想到此处,这杨姓青年面色惨白如纸,顺着牛车上洒下的,厨余汤汁印记。拔腿就追。

郑豪窝在母亲的怀里,毫无心情看着下面的街景,有一搭、无一答的,应付着旁边兴奋大叫的婵儿姐姐。忽然下面的人群出现骚动,呼儿唤女的惨叫声开始响起。人潮如一群无头苍蝇似的,四处乱窜。一头壮硕的黄牛,拖着架板车,从三元楼旁边的巷子里冲出,直奔宣德楼方向而去。拥挤的人群,自动闪出一条道路,来不及避躲的游人,都被黄牛顶倒在地,惨嚎连天!守在街口的厢军武侯,见牛车冲来,一边高喊护驾,一边操起兵刃,向黄牛围了过来。其中一名武侯,催马提枪,迎着黄牛就是一枪。这一枪不刺还好,这一刺,没刺到黄牛要害,只是顺着黄牛头顶划过,留下一道深深的血槽。黄牛吃痛,把头一低,狠狠的撞在战马腹部上,被撞的战马痛的人立而起,横向倒退。马上的武侯,猝不及防之下,从马上被掀翻在地。黄牛顶开战马,野性大发,一转身向宣德楼方向又冲了过去,那战马掀翻了主人,未等身形稳住,后腿一尥,蹬在身后的战马胸上,同样这匹战马也受到惊吓,掀翻主人,与先前那批战马脱缰而出,朝着黄牛车的方向狂奔而去。

郑豪在楼上母亲怀里,看到这一幕,根本来不及考虑,会不会惊世骇俗!双腿在窗沿上一瞪,轻松了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几个飘身就到了地面。吓得母亲郝氏和一众亲朋张口惊呼不已。郑虎臣,更是转身就要下楼,去救侄儿。只有郑远山,焦三、铜板、三人摇了摇头,拦住众人道:大家不必慌乱,随我来。这豪哥儿,天赋异禀,有扛鼎开山之力,眼下为了救人,不得已显了本领,惊世骇俗是小,救人为大呀!众亲朋见郑远山毫不担心儿子的安慰,反倒是一幅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样子俱都稍稍放下些心来,半信半疑的随着郑远山下楼去寻郑豪。

大街上已经乱做一团,城楼上的皇帝和一众亲贵听到护驾声音,不明就里,刚要下楼避难,就见一牛二马绕过灯山,向城门冲来。一小两大三条身影,快逾奔雷闪电的追在身后。城门上下的军将,纷纷强弓劲弩上弦,枪林盾牌列布,小心戒备,严阵以待。见是几条牲畜受惊,不是什么造反叛乱。“嘉定帝放下心里不安,停下脚步,回身走到城头,手扒垛墙,向下仔细观看。

堪堪那黄牛车就要撞在军阵上,只见那最小的身影,追到黄牛车后,双手猛然抓住板车后框,跟跑几步,调整好步伐,双脚跟钉在地上,身体后仰,双臂往后用力一拖,随着一声清亮如鹤鸣的啸声冲天而起,伴着黄牛的哀痛声,那只受惊的黄牛吃不住身后的大力拖曳,双腿一软,咕咚一声,跪卧在地,呼呼地喘着粗气。

跟在那小身影之后的两个大身影,也追上了两匹惊马,一条身影抓住前面惊马的尾鬃,借力一跃,跨上马背,双手靳紧缰绳,双腿用力一夹马腹,那匹惊马人立而起,两只后蹄转圈的刨蹬,想把身上之人甩了出去。奈何那人如膏药般的坐在身上,怎么也是甩脱不掉,惊马渐渐没了力气,最后打着响鼻,停在原地不动了。

与此同时,另一匹惊马却是没了这般运气。追上来的那人,接近马头,愤然大喝一声,挥起右拳,凶狠如雷公之锤般的,狠狠击在惊马腮上,伴着骨裂声起,那匹惊马哀鸣一声,横着便摔了出去。再一瞧,那惊马侧躺在地,口吐血沫,瞪着一双马眼,腹部急烈的起伏着,眼见是活不成了。从惊牛、惊马,闯到城下,到被制服,只不过是过去了,短短的片刻功夫。

三条身影,低头看看已被制服在地的牛马,又抬头互相打量了一下。那两条大的身影齐指那小的身影道:吾、力不及也!说完三人仰天放声大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宋:对不起,我是超人可以豪横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