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武不分家,春秋战国时期,凡有名望在身的读书人,无一不精通兵法,通晓谋略,更甚者武艺高强。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所有好男儿,读书郎,至高追求。
然而,打隋朝广开科举以来,民间不可避免得出现尚文轻武的风气,原因无他,好好读书金榜题名,还练什么武,读什么兵法?也不是科举没有兵法类考题,只是近年来天下太平,朝廷需要的是治国能臣,而非沙场悍将,科举考题理所当然倾向于治国论策方面。
古语有云,居安思危。
老百姓享受太平没有危险意识也就罢了,吏部侍郎裴行俭可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唐立国三代数十年,国力日盛,边关太平,可裴行俭大人心头总是惴惴的,最近密切关注边疆情报,尤其是吐蕃和突厥两国。
“哎……”
裴行俭放下边关例报,叹着气,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边关太平,又是这四个字,越看太平,裴大人心里越难太平。
正值壮年的裴行俭,自太宗朝科举步入仕途,历经两朝,看尽多少文臣武将从风光无限到黯然退场,秦琼,李靖,尉迟恭,长孙无忌……凌烟二十四,如今还有几人?历史本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代新人换旧人,没什么好伤感的,可旧人去无踪,新人何处寻?
不错,朝廷文臣如云,可年轻武将稀缺,尤其缺少李绩,李靖之流,镇国级别之资的年轻后辈,更别说中低级将领的储备。
裴行俭愁得头发都白了不少,将领储备严重空缺的当下,急需补充一批新鲜血液。所以这届科举,乘着柳奭失势,裴行俭当仁不让配合东宫,拿下主审之位,为此他还登门请一代名将,自己老师——苏定方出山。
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还有七日,科举就要开始,可考题还没敲定。以裴行俭为首的吏部官员主张加大军事策问在此次科举中的比重,可文官一方不干了,这不是变相削减文官势力?
双封争执不下,以至于科举迫在眉睫,朝廷连张考卷的样本都还没有。
说起来,裴行俭其实也有顾虑,寒门学子条件不好,能读上书就已经很不容易,鲜少有专研兵法者,一旦科举改革,不知多少寒门学子十年寒窗的努力要付之东流。
可他也只能狠下心。
隔日一早,裴行俭换上崭新的官服,踏入吏部府衙,路上来来往往的官员纷纷驻足见礼,表示祝贺,谁不知道再过不久,裴大人就要由副转正,荣升吏部尚书。
对此,裴行俭心里毫无波动,平淡回应,加快步伐,径直来到吏部后殿大会议堂,坐了片刻,负责拟题的十六位官员陆陆续续到来。
没有嘘寒客套打官腔,裴行俭直接切入主题。
“诸位,科举在即,时间紧迫,今日必须敲定考题,好赶印考卷。我的提议不变,军事测论方面的考题必须要占四成。”
“绝无可能。”坐在裴行俭下手,国子监祭酒孔志方,当即反对。
手底下人还没说话,双方领头的先而针尖对麦芒起来,屋内随即寂静。
孔志方,出身孔家,已故老博士孔颖达之子,算起来还是孔老夫子三十三代孙,官不大,权也不大,可在读书人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要是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他们手里的笔杆子非写死你不可。
“那就三成,这是我的底线。”
裴行俭不得不退一步,谁叫人家顶着一个孔老夫子后人的头衔~
“最多一成。”
孔志方直接压过底线。
“孔大人!你为何处处和我吏部作对!?”
“朝廷少不需要那么多将军,大唐太平,需要的是治世能臣。”
“没有将士保家卫国,何谈治国?”
“朝廷武将无数,李绩,裴行俭大人您,还有薛仁贵大将军……”
“可他们不是年过半百,就已步入中年,难道不应该尽快培养下一代,为未来做打算?”
“那你们完全可以自行物色,军中大把的兵。赴京赶考的学子是来考取功名,当官光宗耀祖的,不是来当兵的!”
“当兵就不能光宗耀祖了?”
…………
当着所有人的面,裴孔二人展开的激烈的辩论,
孔志方的话虽然有些蛮横,也坦白讲,不无道理,学子参加科举是来当官的,不是当兵的……
顶头上司吵架,低下人话插无可插,按照前几日情况推算,估计能吵上几个时辰,几个人一合计躲到一旁小声交谈起来。
“此届科举陛下安排太子和雍王殿下同作陪审,你们不觉着奇怪?”
“还不是因为历年来科试舞弊事件屡禁不止。”说话的这名官员瞅了眼,唾沫横飞的孔志方,而后压低声音,“此届科举主审易主,说明宫里十分重视此届科举。好心提醒各位,别动歪脑筋。小心丢官事小,人头落地事大。”
周遭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讳莫如深。说句一点也不过分的话,他们之中超半数牵涉舞弊,有些求财,有些为了拉拢人脉,或照顾亲族,能闭一只眼就少睁一只眼。
“你决定非常明智。”
有个年轻的声音传来,方才出言告诫的官吏转身看去,只见一位头戴紫金发冠,身穿明黄衣袍的男子不知何时站在那儿,身后还跟着三位冷面寒霜的护卫,各个身穿墨胄,挎带腰刀。
“雍王殿下!”
当即有人认出李贤身份,裴孔二人赶忙结束口水互喷,领着低下人见礼。
“起来吧。”李贤挥了挥手,让裴行俭立在一旁,眼神似笑非笑落在孔志方身上。
孔志方心里咯噔一声,拱手道:“殿下可有什么教诲?”
李贤凑到他耳旁,手里撒去一枚铜钱,通体漆黑,用只有二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黑楼叫停科举金榜拍卖,孔大人少赚不少金子吧。”
『他……他是怎么知道的!?』
孔志方整个脸刷一下全白,他没有怀疑李贤话的真实性,对方敢这么说,一定是掌握十足证据。抬头在瞧,李贤身后的护卫,正冷冰冰看着自己。
若此事抖落出去,人头落地还是轻,孔氏一族千年名誉毁于一旦才是灭顶之灾。
“完……完了……”
“裴大人。”
在所有人不解的眼神中,李贤缓缓说道:“孔大人已经答应改革科举。裴大人拟做考题吧。”
“额……哦………啊!?”
裴行俭来了个懵逼三连,瞧瞧李贤,瞧瞧孔志方,几个呼吸就猜了个大概,估计雍王殿下手里有着什么把柄。
“我希望明天,甘露殿的桌案上能出现你,请辞还乡奏章。”
李贤下达了最后通牒,孔志方苍白的脸上回了一丝血色,感激得看了李贤一眼。
“多谢殿下。”
李贤面无表情,实则忍不住阵阵暗爽,不择手段的感觉真棒。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