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卫鞅同志看着魏国被打成残废心里很开心,秦孝公趁此天赐良机出兵魏国,进攻河东地区。
魏国派出了公子卬和卫鞅对垒。
这时候卫鞅低劣的人品就表现出来了。
对于他这个人,历史上留下的比较多的就是他怎么改革秦国的事情,但是对他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却没有多说。
而真实的卫鞅除了是个出色的改革者之外,还是个很厉害的纵横家,同时他也是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品卑劣,自傲自大,没有廉耻心的人。他的悲剧结局就从这里开始。
公子卬是魏惠王的兄弟,卫鞅在魏国的时候和他的关系还不错,算是朋友。
现在双方对垒,卫鞅写信给公子卬说:“兄弟,你看我们现在是敌人,不过咱们的关系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我看这样吧,咱们也好久没见面了,咱们喝个茶聊聊天,然后订立个和平协议,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公子卬看他这么说很开心,毕竟能够不打战不死人,对魏国而言是很有利的,现在不是以前了。
于是公子卬轻车简从就去赴会了。
但是他不会想到,等待他的不是酒肉,而是一辆囚车。
卫鞅在半路埋伏了公子卬,抓了他。
之后趁着魏军群龙无首率领秦军大破魏军,逼着魏王割地求和。
而卫鞅这一战之后得到了位于商地的十五邑,这时候开始他就被叫做商君,也被叫做商鞅。
其实他在接受秦孝公封地的时候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因为他的变法本来就是要消灭秦国的奴隶主,而他摇身一变,却成为了大奴隶主,这就完全违背了他变法的初衷,落人口舌了。
之后的几年,魏国基本上就成了秦国的拳靶子,被秦国隔三差五的拿出来揍一顿。
秦孝公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带领秦国重新走向了巅峰。而他也将被历史铭记成为贤君的代名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根据战国策记载,秦孝公当时想把国君的位置传给商鞅。
简直大气的不能再大气。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孝公会把国君的位置传给他呢?他是真心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秦孝公被下了蛊毒或者脑子烧坏了以外只有一种可能,秦孝公已经开始猜忌商鞅了。或者说秦孝公已经开始不满意商鞅的所作所为了。
商鞅的功劳确实是大,不过在我看来,他到最后只不过是秦国变法的一头祭品。
商鞅变法得罪了太多的人,这里面还包括嬴驷和嬴虔,可以说只要他的靠山秦孝公倒了,那商鞅的死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历来的变法者都逃不过去的宿命。
而商鞅自己的人品也确实是有问题。
有个叫赵良的人就很明确的当着他的面指出了商鞅的很多不是。
比如法治太重不懂得教化民众,秦国上下的老百姓被他的严刑峻法折磨的死去活来,秦国百姓对商鞅的积怨已经很深了。商鞅他连出门都要带上一大队人马才敢出门,深怕前脚迈出去,后脚就让人给阴了。
而且他还是个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的人。
这点我觉得后来的改革者张居正跟他就很像,一面要求别人忍这个做那个,但是自己却穷奢极欲,而且还有自己的封地,当着自己的土皇帝,这是非常大的忌讳。
赵良对他说:“鞅啊,你可长点心吧,赶紧把地给人还回去,再推荐一些有真材实料的人去辅佐领导,然后你立马辞职走人,或许还能保住一条小命。不然要是现在的领导雨打风吹去了,换那个对你恨之入骨的上来,你就晚了。”
商鞅对他的话是什么反应我不知道,不过按照他之后的表现,我脑子里冒出了王志飞饰演的商鞅露出不屑的微笑。
之后就真如赵良所说,秦孝公死了,找后账的人来了。
嬴驷一上位,嬴虔就说商鞅要准备造反。
商鞅现在是后悔莫及啊,要是早点走人就没这事了,悔不该不听赵良所言啊!
于是他连夜潜逃到了边关,然后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成语“作法自负”。
说的就是商鞅准备去开房,结果没带身份证,然后老板打死不给他开房。商鞅狠狠抽了自己几个嘴巴子骂骂咧咧地走了。
之后他想要逃到魏国去。
很可惜,因为他的人品实在是让魏国人反感,之前骗公子卬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呢!
所以魏国人毫不客气的送他一个字,滚犊子。
走投无路的商鞅被迫潜逃回了自己的封地,然后真的造反了。
之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秦国的军队是他自己训练的,闻名天下的秦锐士三下五除二就把商鞅给杀了。
然后尸体运回了咸阳城,当众车裂。而他的族人也是很简单,嬴驷只是简简单单的说了一句都杀了吧!尽灭商鞅全族。
秦国的那些贵族看到商鞅死了都很开心,狠狠的出了一口气。他们本来等着嬴驷会跟其他国家的新国君一样废除之前的法令,结果第一天没等到。
第二天没等到,第三天还是没等到。于是大家死心了,因为他们知道,商鞅留下来的法令是不会改了,大家认命吧,好歹那个天杀的商鞅是死了,反正日子也过了这么多年了,就这么着吧!
从此秦国就进入了秦惠文王的时代,一个充满纵横权术的时代。同时,他的时代也为他的后代嬴政奠定了灭六国统一华夏的结实基础。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