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北风落 厉贺黎奏劾(二)

小说:北风落  作者:南楼空  回目录  举报

宣宗皇帝自信对所谓的寇贤贪污一事始末掌握得比厉贺黎清楚,草草看过奏折以后便不想理会,道:“厉卿所奏,朕已知晓,爱卿请回吧。”

厉贺黎见宣宗皇帝并没有对查办寇贤有任何表示,顿时着了急,便又道:“陛下,经臣所查,仅西南水旱备,灾寇贤便有四十万余两贪污,若三司会审,定然还能发现新的线索。更何况寇贤任夸国司提政史十余年,满朝文武不乏其门生旧属,其中是否有更大的问题,必须速速查明啊!”

若平日里宣宗皇帝见厉贺黎如此倔强,便也会迁就,至少会想办法化解。而今自己全部心思都在已死的太子和尚在牢中的柳妃身上,哪里能顾及这块茅坑里的石头。便起身道:“爱卿所奏,朕已知悉,改日必然细查。爱卿请回吧。”说着便要向里间走去。

厉贺黎闻此,想到寇贤素来得宠,而今竟让宣宗皇帝不辨是非,太子之死更让宣宗无心朝政,如此一来,大佥如何得了?便一下跪倒在地,呼道:“吾皇圣明!寇贤贪污,而今已是证据确凿,万望吾皇不可因个人喜恶而不顾忠奸,致使官吏腐化、朝纲败坏。臣知太子新丧,吾皇忧心劳力,然天子非一人之父,实乃万万人之父!吾皇切不可因一子而弃万千子民于不顾啊!”

厉贺黎讲到寇贤,宣宗本来只是不想理他,岂料他今竟将提起太子,宣宗一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腔悲愤尽化怒火,吼到:“厉贺黎!你也知道太子新丧?国事为重,太子就不重了?朕定要杀了你的两个儿子,让你也尝尝丧子之痛!”说着,又对门外吼了句“来人啊,将厉贺黎给朕撵出去!”便拂袖而去。

陈虬在门外听唤,急忙带了两个阉寺进了殿来,对厉贺黎道:“厉大人,请吧!”

厉贺黎口中呼喊了两句“皇上!”见宣宗已经进得内室,无奈只得闭口。陈虬拦在厉贺黎前面,再次对他道:“厉大人,请吧。”

厉贺黎见到陈虬脸上明显带着不屑表情,气不打一处来,便也把袖子一甩,出殿去了。

厉贺黎走出清和殿时,太子的灵柩刚刚到达陵地。他在清和殿中向宣宗弹劾寇贤的消息也在他走出禁宫南门之时,在宫内外迅速开始了传播。

寇贤得到消息之时,是为太子扶灵的人已经返回宫中的时分。他对此一点也不意外。厉贺黎是有名的清官和硬骨头。寇离在西南干出的那档子事迟早会传入厉贺黎耳中,他甚至已经预设好了一切结局:厉贺黎上书、宣宗下令彻查、贪污一事败露、自己扛下所有罪责,而后宣宗虽恨贪腐,定然也会念及多年情谊,饶恕自己死罪。那么此刻寇离便必然要丢官、不管自己是流放还是变为平民,这个不孝子都会跟着自己,但无论如何,保全寇氏这唯一的香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前几天厉贺黎在调查他的事情时,就已经有门生将消息传到了寇贤耳朵里。他自知情况不妙,便急急召回了儿子寇离,此刻,祠堂里祖宗牌位前,这个不孝子早已经被他打得皮开肉绽。

而在这之前一两个时辰,厉贺黎也回到了家中,他的两个儿子厉文昭、厉文亘也都放下手中的事情,过来拜见父亲了。

寇贤虽常常对儿子耳提面命,但比起厉贺黎仍然相去甚远。厉家家教严格以至于苛刻,厉贺黎的两个儿子自然是品行端正,然而性格却不完全相同。成武二十五年的这个时候,厉贺黎长子厉文昭十八岁,读书刻苦,为人恭谨,深得厉贺黎真传;次子厉文亘十六岁,性格豪爽,文采风流,在京城更是小有名气。长子沉稳敦厚,次子急智果敢,俨然已经成了厉贺黎的左膀右臂。

厉贺黎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长吁短叹一阵,不曾想自己而今竟是碰了这么大一鼻子灰。想想宣宗适才所说的话,分明昏君暴君,厉贺黎想不通,开创成武盛世的宣宗皇帝明明是难得的明君,而今为何会如此?

厉家两子问安完毕,厉贺黎看着这两个孩子,想到自己这些年在官场树敌无数,每每自己需要去调查官员之时,朝中诸臣或者郡县诸官总是推三阻四、虚以委蛇,两个儿子虽未入朝为官,却总能对自己的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想来这次能查清寇贤贪污的这四十万两,也多亏了两个儿子跟着自己深入西南,查访取证,所以对于官场之事,他也并不避讳自己的儿子。

见父亲郁卒在心,厉文亘首先问道:“父亲为何惆怅?难道是弹劾寇贤不顺利?”

厉贺黎抬起头看了眼两个儿子,回道:“圣上宠幸寇贤,又逢太子新丧,竟对为父大发雷霆,甚至说……”讲到这儿,厉贺黎便止住了,他深知宣宗最大的优点便是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所以纵然一时气极,扬言要杀自己的两个儿子,待到其冷静下来,自然不会当真。只是这话若被旁人听去,难免对宣宗有所误会。于是厉贺黎便不再往下讲。

厉文昭见父亲不再讲话,便道:“父亲赤胆忠臣,圣上并非不知。而今太子新丧,圣上一时沮丧,难免忠言逆耳,不听劝谏。儿子以为,父亲可稍待几日,等圣上心思回转,再做劝谏,必然可成。”

厉贺黎叹息道:“哎,为父可以等,我怕西南六郡的百姓等不了啊。备灾银两若不及时下拨,州郡不及准备,倘或明年天时不予,百姓就遭殃了。”

听得如此,厉文亘也道:“父亲过虑了,而今圣听不明,父亲倘若再进谏,达不到效果不说,必然还连累自己,何苦来?”

厉贺黎一听厉文亘此语,不禁怒由心生,喝道:“黄毛小子,谁准你在此大放厥词!‘圣听不明’四个字岂是你能妄议?更何况,‘文死谏,武死战’,为天下苍生黎民,我厉贺黎死何所惧?竖子不学无术,只知摆弄诗文,有何见地可言?”

厉文亘被父亲一呵斥,不再多言;厉文昭见父亲在气头上,也不多言,父子三人在房间愣了半晌,厉贺黎忽然拍案道:“我厉家累世忠良,而今岂可畏缩?我还要再进宫一趟!”说着便起身整理衣冠,往外去了。

两个儿子深知拦父亲不住,也不再劝谏,只有厉文昭问道:“父亲先用饭再去不迟。”

厉贺黎摆摆手,道:“百姓为重,我一想到此,哪儿还吃得下饭。”说毕便出门去了。

两子恭敬送走父亲,厉文亘向门外探探头,确认父亲已经走远,便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适才拘谨的神情一扫而空,对哥哥厉文昭说道:“哥,父亲还是这么犟,而今天子圣明,能容得下他,那一天皇帝驾鹤去了,我们厉家怕是不保。更何况,父亲老这么不管皇帝心情和面子瞎折腾,怕是不用等到下一个皇帝,你我都难以善终啊!”

厉文昭听得此,说道:“你小子休在背后议论,仔细父亲回来给你松皮!”

厉文亘笑道:“哈哈,哥哥疼我,不告恶状,父亲哪里会知道!”

厉家两兄弟在家里说说笑笑的时刻,厉贺黎已经在去禁宫的路上走得一身汗了。大佥国今年的冬天呼气成霜,却冷不了厉贺黎一腔热血。

不多久,厉贺黎便又达到了禁宫南门,他本欲径直朝里走,却被门口的侍卫拦了下来。厉贺黎顿生疑惑,却听侍卫道:“大人,皇上口谕,太子新丧,举国哀悼,而今罢朝,公卿大臣均不得觐见。”

厉贺黎立刻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觐见已经惹得宣宗皇帝极度不悦了,故而干脆所有人都不见。厉贺黎虽然着急,却也对侍卫客客气气说道:“将军通融,我是御史中丞厉贺黎,今日觐见圣上确是有十万火急之事,还望将军通报。此事关乎苍生社稷,不敢有一刻怠慢啊!”

侍卫也对厉贺黎一拱手,客气道:“小将知道你是厉大人,你忠君体国满朝皆知,只是而今我奉命而行,不敢稍有怠慢。皇上既有旨意,莫说厉大人了,就是三司的提政史大人过来了,小将也不敢放啊!还望大人不要为难小将!”

厉贺黎知道强迫守门侍卫是毫无作用的,急得在宫门前团团转。素来嫉恶如仇的厉贺黎经此挫折,更加坚定要奏请皇帝查办寇贤之心,但自己连圣上的面都见不到,又该如何是好。就在徘徊间,南门城墙外的“圣朝天灯”映入了厉贺黎眼中。

关于“圣朝天灯”,还有一段故事。太宗皇帝在位后几年,身体状况十分差,权臣杜颂之把持朝政,州郡官员上奏的事情难以到达太宗跟前。高宗即位之后,惩治杜颂之,为避免这一情况再次上演,便在南门外修建天灯台,设立“圣朝天灯”,并留下遗训:后世州郡官吏,若有关乎社稷安危之事要面奏皇帝的,可以点亮“圣朝天灯”,天灯一亮,皇帝必须立即升朝召见。天灯设立之后一百余年,只被点亮过一次,但大佥历代皇帝对此确实都很重视。而今厉贺黎要想让宣宗皇帝召见,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了。

然而厉贺黎点亮天灯,宣宗皇帝依然没有召见他,而他一家,却由此迈向了万劫不复。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北风落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