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诸余 第七章、山上剑与酒

小说:诸余  作者:言温  回目录  举报

天边的红霞也已被那傍晚拉扯而来。

一人衣衫褴褛披头散发,一人黑色长衫发以方巾束。二人随意坐落在后山的茅庐前的地上。

批头散发者,虽面容满是焦黑污垢,身上多处也有已经干枯的血迹,然其神色依扬目光明亮又神照。

批头散发者正是那渡劫成功,已是无尘境修士的佑安。

无尘修士者即神魂之念通透无暇,清净无尘,道念通达不受莫名诸般因果所影响,于无量万般中不失己心。

那落日余晖的一束残阳照在了佑安的脸颊,却见佑安看了一眼那西山的落日,随后顺势躺在地上念道:

“有道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映情映景,考亭你这有酒没?此情此景怎么能少了美酒。”

考亭看了一眼佑安,欲言又止。

凭空拿出一坛酒,一壶酒。

考亭拿了那壶酒,却将那坛酒推给了佑安。

“佑安兄,不得愁苦无处诉,何来杜康复明日。看来今夜要酣畅淋漓,不醉不归啊。”

佑安坐起身了接过酒坛,却未先饮。

“考亭,非是我诽谤周先生,然周先生今日于我国之论,实属有几分敷衍啊。”

“其一,于周先生之言我国此次兵事加国,只有失地以得保国,然所陷之地皆为我国土,所陷之地民皆为我国民啊。”

“其二,周先生言有人保‘我国不会被灭’,然若我国自走亡国路,谁能保?谁又能保?”

考亭示意进一酒,二人相视一笑,一人执壶一人提坛,痛饮一口,直道痛快。

“佑安兄,若真有那时,你不还在吗?”

却见佑安双手抱坛,喝酒如虎吞。

“考亭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剩下的只有二人敬酒饮酒再拿酒···

漫天星辰一一浮现。

翌日,卯正初刻,陈念依旧准时出现在学堂院里的大槐树下修行。

考亭昨晚喝酒太多又未使用修为,故而今日晚起啊。然当他看见槐树下的陈念,只得苦笑作罢“得了,今日以致以后我就不用再吸收初阳紫气了,还是等他三年吧。”

“还是去找佑安兄吧。”

苦茶待客,佑安也已备茶只待考亭。

由于学院那边有周先生坐阵,并无人敢随意探查。

铜壶里的水刚刚烧开,考亭也如约而至。

二人对饮一番后,考亭言说“崔信今日上午便会回来,你这最后一愿今日也可得偿啊。”

待得日升悬空,佑安与考亭同时觉察山外有一股风雨欲来之势,其势冲天。

然近山门时,那人气势陡然无踪,二人相视一笑,是崔信到了。

佑安、考亭二人缓步下山。

而那崔信入了山门后,就来到德堂拜见老师。

“老三,开春你托人带来的清茶我已收到。这次回来所为何事?”

“老师,这次中域之行可谓精彩之至,见人识物数不胜数,机缘巧合弟子有幸修为有所长进,有所感悟所以特地回来静心悟道。”

“你这想让我为你遮蔽天机吧,你这‘劣徒’,就知道打为师主意,对了剑客佑安来访我启文学堂,说是要与你问剑。”

崔信听闻顿感头如斗大,在中域时就天天被人追着喊着切磋、比武、问剑。搞得自己东躲西藏,这怎么自己回来躲躲清闲还是有人来。

“老师,能避免吗?”

崔信觉察有异动,神念一动。苦笑道:“避无可避啊。”

崔信试探道:“先生那我出去打发那人离去了啊。”

周先生点点头。

武夫入了那真我洞明一境,若如体内血气、元炁足够,可以一人撼动一流宗门百年王朝,修道之人若非合道一境万无可与睥睨。

“我这学生,武夫一途以致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有如登天啊,我观其修道一途也已抵达神虚门槛,之差一脚,此次回来应该无虞。”

“崔信兄,崔信兄。”

门外一道道急切之声迅疾而入。崔信无奈摇摇头也闻声缓步走出去。

崔信见门外来人身高七尺身着粗布麻衣,骤峰剑眉,其目如星络腮胡者便是佑安也。

只是佑安一见门口所站立之人,其人身高六尺二寸之余,体型略显单薄,大众脸,全无突出。

然,佑安却感自己面对着整片天空,深感此处时空对自己的压制似乎自己连出剑都难。

“敢问,崔信兄,可是踏足洞真一境,以致返璞归真啊。”

崔信颇感无奈,言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你还打不打啊?”

“一个武夫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怎可抵达洞明一境怎可窥探武神之境。”

“如若不敢,我压境与你且与你一试。”

一番言论令那佑安,如同茅塞洞开,战意且盛。

佑安起身向崔信拱手拜谢,两人相约后山之上午时正刻一试高下。

佑安战意愈来愈盛,竟于当地盘腿而坐静心观意。再思昨日考亭之说。

方圆百里瞬间乌云密布,劫雷轰鸣,其势重重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景。

原来是佑安将要突破洞真一境。

“可教,可教。”

八道劫雷,一道强一道,道道皆有灭世之威。

劫云散去已是未时正刻。

崔信待劫云散去,便留一语:“待他修养完毕,我再与他一战。我再后山等他。”

说完,崔信便于此地瞬间不见,只身落于后山。

申时初,佑安于劫后调整修养完毕。

知晓崔信留言,佑安也是于原地如风忽是不见。

后山二人,皆持剑而立。

“佑安,我所持之剑-堪舆。”

“崔信兄,我所系之剑名曰朷剅,其意也陋,只作割木心之意。”

二人点头示意。

“我所习练剑法为雷雨剑,”

“崔信兄,我当年金戈铁马时自创一剑法共七式名-破阵七剑。”

这二人,一人山上人,一人山下人,一人持剑侠客,一人持剑将士。

这时,周先生突然现身。

“我再不来,一会我的后山就没了啊。”

“佑安啊,你和考亭论道就搞出的动静就不小啊,若非我及时遮掩天机,我这小山小地方早就被人给踏破了。”

崔信、佑安二人只觉换了天地,眨眼便以身处周先生所造小天地内。

“你两放心打吧。”

高手对决,哪有那绚丽夺目的你来我往,若是分生死,三五招式便可行。

佑安自知不敌,故而先行出剑,其剑出战场厮杀声、战马嘶鸣声、将士哀鸣声。其身后浮现出五十骑黑甲持戟将士做冲锋姿态。

而观崔信,剑即出鞘并无它相无它势,只是这小天地里换了天日,乌云密布雷光闪闪。

那周先生,却是面露喜色,心道“这小子已经到这一步了吗?我这小天地内他也能以换天日。”

只见佑安一剑横扫-破军式祭出,身后五十骑黑甲即飞驰袭而杀向崔信,杀意漫天。大有破开这迷迭乌云之势。

却见那崔信持剑冲天指,顿时天雷滚滚,稍有不慎天雷落地,乍起丈深之巨坑,崔信剑式一变,道道天雷直击那佑安以及来袭的五十甲骑,道道天雷加携毁灭气息。

那五十骑片刻间即为虚有,似乎伴有阵阵凄厉之声。

而那佑安感到天雷之中透露出的毁灭之力,摇摇头,随即拱手认输。

再看那周先生,都要骂人了,自己造就的小天地刚才一刹那差点就要崩溃了,要不是他及时察觉尽力护持,这启文学堂就要没了。

修道难,习武难、得道如同空步登天自是难更难。

一场突入的雷雨打散了学堂里正在嬉戏玩耍的小书童们,四散而至屋檐下,观雷听雨。

崔信毫无悬念的赢了,只与那佑安话:“剑意不错,就是杀气太盛;至于剑式嘛,纵横睥睨大开大合,不适于问剑,万人敌怎可于一人。”

佑安也早有此感,但这是自己千百次战场上一点一滴慢慢感悟归纳所得之术,战场杀敌破阵最适合不过,却是不大适合个人问剑。

佑安点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晓,遂是向那崔信弯腰拱手竟行那弟子礼。

“崔师今日指教,我自当铭记肺腑,我决意在学堂后山这边自建一茅屋,于此地潜心修剑。”

“周先生,不知可否?”

然而,没等周先生回答。

只见崔信眼眸一动,随即连忙道:“好好好,佑安啊,你大可在此地安心悟剑,有事了我帮你出面,你懂得。”

说完还不忘向佑安直眨眼,生怕那佑安跑了一样。

周先生见他这般模样,瞬间明了。

“佑安,那你就在这里安心悟剑吧,有空了教教孩子们,帮他们强健强健筋骨。”

周先生说完便一脚带走了崔信。

考亭也只向佑安告辞:“佑安兄,你刚突破不久我就不打扰你了。”

周先生三人来到德堂内,但是周先生并未就坐,只是背对着考亭、崔信二人。

随手间一个小天地,这等修为只叫崔信无言,老师又强了···

“老三,你这剑道是悟了这毁灭一途吗?武夫一境何时到了真我洞明巅峰?你这次回来是要突破修士神虚一境?”

崔信挠着头想了想:“老师,我在中域时曾遇到一片时空裂缝,一不小心于是莫名到了昆仑颠,在那了遇到一位青衫书生,自称一余先生,那人传我半部道经和一小节莲藕。”

“莲藕我吃了,所以就莫名到了洞明巅峰,然后我看了那经文,弟子只能看的前面两句‘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大道不轻传,怎可轻易言现于天地,是故崔信言即出,继而感到一阵道势袭来重重威压,随有一道浩瀚的神念伴于其后紧随。

虽然这威压对于现在的崔信来说尚可承受,但这冥冥之中却有大因果加注于身。这令崔信面色惊变,修道之人不怕苦难,略怕劫雷,然最怕这因果,修为越高越去而远之。崔信正要出手辟祸于吉,只见周先生身前浮现一篇诗文。

只其首“拙赋”二字,其下: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谒时其文现,文气通天,世间万朝各地皆有阵阵文气从庙、宗、祠、坊如离弦之箭拔向天穹,一文现,万道不压,诸邪避,其恶消。那道压、其人神念皆不可近,片刻间道压消了,那人神念也再无指向,只得退却。

是故,周先生以自己道韵作小世界屏障。这才言道:

“老三,这神念来人是那太上道祖的弟子,楼观道教主-文始真人。你所诵之经则是他的《文始经》开明篇。”

“老三,既然已经身陷其旋涡,那便无法可避那因果,你且放心悟道,为师还在。你安心去后山溪边。”

崔信也知刚才之凶险,既然那人神念能随道势降临此处,那么那人必定已是超凡入圣,虽然身不在此方天地,但其一念也不是自己可以承受的。

况且,不拜师不入其道统就参其道,作那强取豪夺之事,是这世间公认的生死之仇。

崔信,不多言便向先生告退,去了后山溪边。

周先生再次衍算天机,发现刚才之事世间他人竟然无人察觉,恍然于是:“是那陈念于此地避了天机啊,除非我辈之人以自己的道衍算此地,其他断然不能啊。况且就那梧桐伞一物,合道境以下就无人可察觉。”

时以至未时三刻,学堂里的人都已经午休结束,赶赴书屋待上午课。

陈念这几天每日清晨卯时正刻吐纳初阳紫气,虽然修为并没有突破还是练炁一层还是练炁士。但是他体内的真气已经比常人那练炁六层体内的元气还要盈盛都快接近那练炁七层的,而且陈念这几日随着修行身高也略有变化大约已有丈半多些面容也干净了许多。

学堂里的午课从未时正刻到酉时正刻。期间书童们习读启文《千字文》,所剩弟子则有李爻、都闲、都凡、梦瑶、陈念等共计六人,在李爻的带领下研读《大学》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时周先生慢步进入书屋,坐在讲课桌后,待着陈念他们读完《大学》篇。而后言道:

“书之所以可载道,在其字,字之以载道,在其意。”

“人之博学在识字习意,博览群书,读书万卷其义自见。”

“然圣贤之学在观事物而明理,明理而以之行,道存天地间,无所不韵无处不在。是故,圣贤明道而行道,所谓圣贤。”

周先生环顾诸人,继而讲到:“你们来启文学堂,书要你们自己读、自己思,有不懂思而不得再请教。我只在此处教你们做一立身天地之人。读书可以不急慢慢来,但是做人不成。”

其下六人闻言只觉神清目明,魂似遨游缥缈处如沐春风。

李爻本就在无尘境耽搁多时,苦于无法达神虚之境,今日得见老师之言立地顿悟。

剩下陈念等五人只是心念遨游魂海深处,久久不能回归。

天晴气明。骄阳似火,晚霞红如锦绣绸缎。大空起火烧也万里似画。

几个人儿,今日听圣道之音,心不在焉好像是失魂落魄。

老十一陈念低头跑偏,若不是梦瑶一把拉了,恐怕需要床上休三天。

几人不知,周先生其后跟随了半天。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诸余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