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不出长孙无忌所料,李世民果然派人来召长孙无忌入宫觐见。
长孙无忌见到李世民之后,先是拜见道:“臣长孙无忌,拜见陛下!”
李世民开口试探道:“免礼吧!今天召你入宫,乃是为立太子之事!朕觉得吴王恪英武果敢很像朕,朕欲立他为储君,你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听后假装思索了一下,然后回道:“臣以为吴王恪不能为储君,今陛下有嫡子晋王,且晋王已年满十四,何故废嫡立庶?若吴王恪为太子,恐晋王与恒山王皆不得活!”
李世民听后心中也很满意,看来在立太子这事儿上,至少关陇集团是和自己想法相同的。
随即问道:“你劝我立稚奴为太子,但稚奴仁懦,恐不能守得住国家,怎么办?”
长孙无忌立即答道:“有朝中文武以及勋贵辅佐,晋王自能守住国家。”
李世民听后沉吟片刻,问道:“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外甥,所以才反对立他为太子的吗?”
长孙无忌一听,心中想到“当然是这样!”
但是口中却回道:“晋王仁慈厚道,做为一个守成之君,已经足以胜任。开拓进取之事,自有朝中将领完成。为今后不再出现诸皇子争位之事,当立下有嫡立嫡,无嫡才能立长的规矩。”
“若没有规矩,今后恐诸皇子争位之事还会发生。如此之事,乃大唐与皇室之不幸也,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听后思考了片刻说道:“恩,有理!你先退下吧!朕再琢磨一番!”
“是!”
应声之后,长孙无忌转身离去。出了甘露殿,长孙无忌心中便知道,立李治为太子之事,已经十拿九稳了,自己返回朝堂之期亦不远矣,随后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皇宫。
李世民接连罢朝数次,四月初七这天终于召开了朝会。
一众大臣到达太极宫朝会大殿,等了一阵,只见李世民带着李治来到殿中。
等文武官员参拜完毕之后,李世民开口说道:“前太子李承乾有罪,贬为恒山王已经启程就藩。侯君集谋反也已经赐死,如今太子之位空悬,诸位爱卿都议一议,哪位皇子为太子吧!”
高俊侠听了这话,又看了一眼随李世民一同前来的李治。想到,你都表现得这么明显了,还议个屁!
既然你要人先开口提出来,那我就遂了你的心愿,于是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太子之位自古已有定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此乃稳妥的传承之道。”
“今陛下有嫡皇子晋王治在,那么臣以为晋王治当为太子!”
高俊侠说完之后,李道宗、程知节也反应过来,长孙无忌连同他身后的关陇集团统统出班附和道:“胡国公所言乃是正理,自古以来传承有序!此乃礼法所在,今陛下有嫡皇子晋王治在,那么晋王治当为太子!”
而支持李恪的人,见得大殿中的勋贵,以及关陇集团的人,都已经明确的表示支持李治。又想到李治是跟着李世民一同前来的大殿,也知道李恪已经失去了争位的可能。
若是此时强要争夺,估计争位不成,还会为今后惹下祸端。随即也只得出班赞同,支持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见大臣们都已经统一了意见,而这意见也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开口说道:“拟旨,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樊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嫡子治、英日奇表。天资粹美、仁义厚道。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授治以册宝。立为皇太子。以正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高俊侠听后大感脑壳疼,你直接说立李治为太子不久完了吗?非要长篇大论的整上一篇,最后还不是要说立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说完立太子的诏书之后,接着说道:“拟旨,诏。加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司徒、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特进、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太子太保。命胡国公高俊侠为京兆尹、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等李世民口述完圣旨,高俊侠几人抱拳俯身道:“臣领旨!”
然后李世民开口说道:“前番议定征吐谷浑,何人愿意领兵讨伐?”
李世民话音落下,一群武将炸开了锅。一番争夺之后,勋国公张亮如愿以偿的拿下了领兵的大权。
朝参到了这里就到了尾声,李世民见一众大臣没有再启奏的,于是说道:“退朝!”
“臣等告退!”
随后太极宫中的一众大臣相继离去,而高俊侠此时却是懵逼不已。自己好好的大理寺卿,怎么就改成了太子府詹事。
满心疑惑的高俊侠,就这么回到了胡国公府。
回到府中,高俊侠与众人打过招呼,然后自己进了书房。
座在椅子上,高俊侠开始思索起来。这大理寺卿没了就没了,正好自己也嫌弃这玩意太费时间了。
这下不用每天道大理寺当值,自己正好可以闲下来,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这下城外的庄园总算有了用处,找个日子自己搬出城去居住。
至于太子府詹事,这玩意是啥?高俊侠表示自己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不去理会就对了,有事儿自然会有人来找自己。
劳资可不干陪太子读书的事儿,像我这般英明神武的人,怎么能干这么无聊的事情。每天晒晒太阳,他不舒服吗?陪着媳妇儿小妾什么的,聊聊人生难道不够惬意?
至于那京兆尹,老子至今都还不知道那衙门在何处。更别说它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了。
看看这才叫生活,拿着三分儿顶尖的俸禄,啥事儿都不用干,每天吃吃喝喝,等着月底李老板发工资就可以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