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星的父亲自从从家具厂退休以后,就搬回李家沟去住了,而且他为人低调,并没有向其他人炫耀自己在han国有一个手眼通天的亲戚,只是告诉外人自己的儿子被送到han国某个发达的亲戚家去养了。
因而很少有人知道李卫民家里的事情。
林肯加长车行驶在乡间的柏油路上,后面跟着是天德市各级领导长长的车队。
李任星离开华夏国以后,有十几年没有回过李家沟,而原先泥泞的乡间小道,已经被整修成柏油路。
天德市的副大统领执意要陪李任星回村看一看,在天德市领导看来,李任星这个han国华裔企业家,就是落到天德市这个树枝上的金凤凰,只要把李任星伺候好了,那么大把大把的投资就会洒向天德市这片土地。
副大统领曹国强在一旁喋喋不休地向李任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
“这几年各级政府对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视,投入了大笔资金对农村进行建设。”“玉山县李家沟也修了公路,盖了新教学楼,免去学生学杂费,资助农民建沼气,补贴支持养猪,引导科学种树,实行医疗保险……”
“一系列的爱民、富民措施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李任星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曹国强高谈阔论,一边看着两旁的风景。
变了,真的变了,原本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抓知了的树林没有了,只有一片片农田和一两颗孤零零的树木,原本成片的森林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李家沟原本冬天四处透冷风的土坯房也变成了一片片保暖能力更强的红顶的大瓦房,李任星依稀记得自己3岁那年冬天,由于家里煤用完了,体弱多病的母亲用被子将自己和小任星搂在一起取暖。
直到后来李任星的父亲进城谋生,凭借自己一手木工绝活让家里人过上了好日子,李任星依稀记得自己刚用上彩色电视的那股子新奇感。
还有母亲躺在医院白色的病床上那张因生命垂危而惨白的脸色。
.....
那些或欢欣或悲伤的记忆一幕幕出现在李任星的脑海里,最终渐渐褪色,定格成一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
“小李啊,李家沟这几年变化很大,你又十年没有回到家乡过,没有我这个向导你绝对会迷路的。”曹国强邀功似地道。
“有劳市领导们费心了,玉山县的变化也着实令我吃惊,我回公司一定会认真考虑大华对天德市的投资项目的。”李任星回答道。
其实李任星也还没有想好自己在天德市这个小城市到底能做点什么。
曹国强一听李任星这么上道,知道自己没白唇舌,脸上笑得更加灿烂了,更加殷勤地向李任星介绍着眼前的一切,要知道,李任星所在的大华公司在天德市的投资项目可都是算到市领导的政绩里面。
李家沟村长李富贵一大清早起来就忙个不停,昨天接到电话,李家沟要来大人物了。听电话说是李伟明的的儿子。
李伟明和李卫民在同一个村里居住,他儿子没上大学直接去han国打工去了,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有不小的成绩,在某个han国跨国企业下面当厂长。
李伟明的儿子一直是李伟明的骄傲,甚至是全村人的骄傲,因为在全村人心目中,能出国打工并能在外国扎根,说明这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农村里,出个国旅过游就算是名人了,更别说在外国当厂长了。
李伟明知道从城里家具厂退休下来的李卫民也有一个在han国投奔亲戚的儿子,于是内心老是想着和他一拼高下,村里人也好奇李卫民和李伟明的儿子到底哪个厉害。
但李卫民为人低调,不想到处宣扬,便谦虚道:“我儿子只是投奔在han国的亲戚,没你儿子有出息。”
李伟明听了很是受用。
前年李伟明去了han国看了一下自己在han国的孩子,回来冲着村里人一顿海吹,有时候还刻意当着李卫民的面吹自己的儿子,但李卫民只是一言不发地听着。
李伟明认为李卫民就是嫉妒自己有一个出息的儿子,而且“卫民”与“伟明”发音相近,农村人迷信,李伟明一直认为李卫民是在沾自己名字的光,他儿子之所以去han国也是沾他的光,于是愈发跟李卫民不对付。
农村水浅王八多,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农村也会夸张地看待。
李家沟村长李富贵接到市里领导打来的电话后,连忙火急火燎的赶往李伟明家。
正在村边唠嗑的一帮农村老太太和农村妇女看到村长这么风风火火地往李伟明家赶,就调侃道:“唉呀妈呀,我的大村长,什么业务这么着急,是不是县主任要来视察了。”
村长应道:“县主任倒是没来,倒是明天从国外来了个大人物。”
“国外?”一群农村妇女听说村里明天要来大人物了,也火急火燎地跟在村长后面看热闹。
此时,50多岁的李伟明正在躺在天井的太师椅上听着京剧,此时的农村正值农闲的时候,而李伟明因为自己在han国的孩子不定期地从往家里寄点钱,这些钱也足够李伟明过上富足的生活,因而也不用出去打工,所以李伟明现在过的是像清朝王爷贝勒一样的生活。
村长带着一众农村妇女风风火火地走进李伟明家的天井。
“伟明,不得了了,你儿子要带着市里的领导来看你了。”村长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李伟明一脸懵逼:“什么,市里的领导?为啥啊?”
村长李富贵笑道:“嗨~还不是因为你家孩子足够优秀,据说带着外资要来我们市投资来了。”
李伟明顿时喜上眉梢:“好小子,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爹说一声。我现在就打电话批评他几句。”说完作势要掏出自己的老人机,一双肿泡眼却滴溜溜地观察众人的表情。其实就是想告诉众人,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儿子,这么优秀的人是我的儿子。
“伟明,先别打电话,或许这小子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呢?你再去打电话责备他岂不是违了他的心意,显得不通情理。”一旁看热闹的农村妇女插嘴道。
“对啊伟明,还是别打电话了,再耽误了孩子和市领导重要的事。”村长也劝说道。
“行,我就听你的。”李伟明想了想,把手机又放进口袋里。
“要说咱们家伟明啊,是打小有出息,小时候村边有颗槐花树,别家的小孩都不敢往上爬,只有他一个人蹭蹭地爬了上去。”一个拿着带着廉价遮阳帽的中年妇女首先开始了拍马屁模式。
“对啊,这小子大小就长得虎头虎脑的,以后必有大出息。”一个妇女也接过了话茬。
“我以前听县里的中学老师说,这个孩子上课挺活泼好动的,爱抢答问题。”众人七嘴八舌道。
越说越离谱,李伟明的儿子随他亲爹,大小就调皮捣蛋,喜欢偷鸡摸狗,因而招来很多很多邻居的憎恨,而这些缺点现在都成了优点。
众人中也有人发现了话题有点离谱,此时李卫民恰巧从菜园回来经李伟明家,就有人转移了话题:“哎呀,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啊,终归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啊。”一个扛着锄头,裹着红头巾,刀条脸,高颧骨的中年妇女道,看面相就知道是个厉害的角色。
这名中年妇女叫陈玉凤,是十里八乡里有名的毒舌,语言刻薄犀利,村里人都很惧怕她的毒舌,对她敬而远之。
而陈玉凤多年前丈夫因为肠癌去世了,无一儿半女,性格就更加恶劣了。更有封建迷信说她是克死了自己的老公。
李卫民虽然话不多,但面冷心热,谁家要安个门框,做个农具什么的都去找他,他从来没有拒绝过,有手艺2傍身,别人对李卫民尊重有加,平时请李卫民吃个饭喝个酒什么的。因而李卫民的人缘很好。
陈玉凤曾经有意让李卫民拿她续弦,但被李卫民拒绝了,因而对李卫民怀恨在心。
李卫民只想在这个小村庄里安安静静地过完后半生,他没有太高的眼界和生活追求。
众人并没有人接茬,李伟明感受到了气氛的异常,于是笑道说:“玉凤啊,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啊,如果人人都成了大老板,都是有钱人了,那谁还去打工种地,我们又吃什么喝什么啊。”
一番话,看似是在劝解玉凤,但众人都听得出来,李伟明是在讽刺李卫民家的孩子没有出息。
陈玉凤咯咯咯的似老母鸡一样尖笑着:“哈哈,伟明大哥你是真幽默啊。”
李卫民也听出了李伟明讽刺的意味:“伟明,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你儿子是很厉害,但也没必要捧一个踩一个吧。”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