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空间之门 第四十三章 改装马车

小说:空间之门  作者:闲逸龙  回目录  举报

虽然雄心勃勃要大展拳脚,但事情还是要一件一件来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把这些事先放一边吧,当务之急是改装马车最实际。不要说远行了,就是每次出行乘坐马车,在城内街道较平整还好点,出城到庄园去每次都被颠簸得入心入肺就很不好受,每次租轿又麻烦而且还慢。毕竟马车是自己的,用着方便。所以,这马车非改不可。

马车具体是什么时候发明,又是谁发明的因没有史料记载已经无从追索。最早发现马车的,是考古学家从西周时期燕国的一处墓穴中发现的。

墓中殉葬品中有5辆2轮马车和14匹马。现场出土的马车,可以清晰看到车轮已经不是用整块木板做成的,而是更轻便的轮辐式车轮。

在西周时期之前,马车就已经出现,无论战场冲锋陷阵还是居家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一直到19世纪前,马车仍然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我想不明白,在这个空间,现在的马车和西周时期的马车大至上也差不多,三千多年悠悠岁月,居然毫无进步,也的确让我无语。

对于拆除汽车太阳能板和导航仪安装到马车上,汽车上有工具,我感觉一点也不难搞。其他不敢讲,动手能力自问也还可以。我曾经有一辆用了十多年的摩托车,出现故障基本上都是自已动手维修的,曾经试过把摩托车整辆拆散最重新组装回来,技术还是捧捧的。

讲到拆散,自认最经典的就是有一次搬家,由于东西不多,就没有请搬屋公司,自己采用蚂蚁搬家法每次搬一点。最后搬洗衣机时,由于是滚筒式洗衣机,两大块铸铁配重块使到洗衣机的重量实在太重了,自己很难把它从八楼搬到楼下,又舍不得请搬运工。灵机一动,拿出工具不用十分钟就快速把洗衣机拆解开来,一件件搬到楼下,运到新居再重新组装。就此事,我把这过程发到网上,还引来不少的朋友点赞,收获满满的。

说到改装马车,从想到要沈铁牛加工弹簧开始,我已经有了全套计划。弹簧钢板我是用来做马车的减震器的,至于这几十只弹簧就用来做弹簧坐垫,舒适度总好过在马车上放上几层厚褥子或者软垫来得好。

说到减震,人们除了在车轮包裹上厚皮革外,天朝古代的马车还真有这一系统。据考古发现,出土的周代马车上,就有两个叫“伏兔”的零部件,其样子如一只兔子趴伏在车舆之下、车轴之上。这东西,不仅起到固定车轴的作用,还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

在两个伏兔之间,马车车厢底下,还有一个叫“当兔”的部件,而且,在当兔和车轴之间,还包着厚厚的皮革用来减震。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就详细地记载这一工艺。

马车虽然说是有减震,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减和没减有什么分别,如此减震了胜于无。可能起点不同的原故吧,当你一开始就是接触柔软舒适的汽车,再坐硬板马车,你又怎么会习惯呢。

来到这个空间,坐马车也无数次了,自己也拥有马车。反正我觉得如果长时间坐这样的马车还不如走路来得舒服,可见这样的所谓减震也只是聊胜于无。在这个空间,出行要舒服还是坐轿,但却太慢了,毕竟靠两条腿走路,怎比得上四条腿的马拉车?这就是针没两头利,要快就需要忍耐颠簸,要舒适就只能慢慢走。既然要远行,这马车一定要改装得舒适才行。要不,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了。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两个木制伏兔部件拆下,改为用弹簧钢板代替就行了。沈铁牛制造的弹簧钢板,我估计是经过热处理淬火等工艺生产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做减震部件正好。这样改装后,减震效果虽然不能和汽车相比,但比之原来的马车,可以用天上人间来形容,如果有橡胶轮胎就更完美了,不但减震效果更好,还能减少噪音。乘坐感觉就更舒适了。

如果这次伴随我穿越的不是汽车而是摩托车,我肯定会把车轮拆下装到马车上。用汽车轮不是不可以,只是太宽不好弄,而且我怕损坏了这车就报废了。如果发现了空间之门,我还需要这车,可以装载大量物品和家人,一起穿越回去。

看到我自己动手改装马车,梦瑶和晓梦她们惊得合不拢嘴。她们不能想象,一个读书人,怎么会做这些粗活?呵呵!她们一直都认为我是读书人。也难怪,因为我平时也是文士打扮,诗词歌赋虽然不能说精通,但也能不时的出口成章,这是一般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不能比的。

这个时空的读书人,虽然不能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一般对这些粗重累活还是不肖一顾,或者可以说从不沾手,自认有失身份。考取功名出阁入相才是第一要务,这么还是留给下人做吧。

改装马车看似虽然简单,真正改装起来也不是这么容易。这里没有螺丝螺栓,也没有电钻,什么现代化的工具都没有。

说到工具,钻还是有的,是手动木钻。我以前父亲还珍藏了一把。木钻是由一支木杆做成,一头夹着用铁枝锤扁磨成箭头状。一头修细,再套上木套。用麻绳在拉杆上两边固定,用时麻绳在钻杆上绕上两圈拉动就可以,不过只能用来钻木头,要钻铁,特别是钢板,基本上不可能。因为硬度和速度不够,只能钻木。

还有一种叫“金刚钻”的,一般都是用来钻较精细的东西,俗语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要修补瓷器,就要在瓷器上先打孔,在瓷器打孔,也只能使用金刚钻才行,瓷器的硬度太大,一盘的铁钻是不能钻的。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如今在我以前的空间,已经基本绝迹了,谁还的会为了打烂一只碗或一只花瓶去找人锔补呢,还不如买新省便宜。这门手艺,只会在某些文物修复机构还会使用。这项手艺活起于何时也无法考证,最早应该见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中就绘画了锔匠修补的画面。不过,在这里,还是经常见到锔碗补锅的,金刚钻也能买到。但一般的手艺人,无论木工还是金属加工,大都是采用楔子、铆接或榫接等工艺,就算铁丝也很少使用到,这就更增加了我改装的难度。

好在我对此早有准备,钢板上早已经预留了小孔。另外我车上也有金属钻嘴,真有需要,只要把它固定在手工钻上还可以勉强使用。至于螺丝,我记得,螺丝传入天朝,是在清朝咸丰年间洋务动动时随着机器设备一起传入天朝的,这里的人,其祖先在宋朝灭亡时已经穿越而来,根本不知螺丝为何物。能食用的螺丝就知道,炒上一小碟,纯天然绝对美味。

螺丝只是日常口头语,其实是紧固件的通用说法。现代工业,现代生活中,人类离不开螺丝,从使用领域来说,称螺丝是人类第一发明也不为过。但是,这里却没有。我想,如果将螺丝在这个空间推广使用,不单能促进这个时空的工业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更是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不过,如何生产螺丝,就是下一步的构想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改装马车这么大型设备,小螺丝根本就派不上场。大型螺栓和螺母当时没有想到,如果想到,给个样板沈铁牛,我想比制作弹簧还容易。没有螺栓螺母,只能使用铆接法用铆钉加固了,铆钉还是很容易购买得到的。就这样敲敲打打,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把车轮安装上。

弹簧坐垫就相对容易一点。因为这里没有整件的板材,只有找木工用榫接法把几块木板拼接成我需要的尺寸,我把弹簧排列在上面固定,用铆钉钉好,再用藤条在上面连接码好,再铺上厚厚的棕毡,外面用牛皮包裹,用铜铆钉把牛皮固定,一张非常舒适的弹簧坐垫就完成了。

做好后,晓梦第一个试坐,乐得她都不愿意起来,说和汽车的座椅差不多,晓春见到也一屁股坐上去,引得晓鹃晓春两女蜂拥而上,打闹成一片。看着她们在嬉戏,我拥着梦瑶不觉都笑了,虽然辛苦了几天,还是太值得了。

在这个时空,第一台真正能够减震并且配置舒适弹簧坐椅的马车诞生了,这是值得纪念的时刻。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马车都会使用我发明的减震法,可惜,这里没有专利可以申请。如若不然,单单这一项专利就可以让我赚到半夜睡着也会笑醒。

希望我能为这个空间带来工业革命的曙光,这也算我对老天让我穿越一场的回馈吧。

能够对这个空间作出贡献,也不枉我穿越一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空间之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