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娱乐:开局和林婉儿分手 第二章 听到名字就脸红

第二章清冷的声音【跪求鲜花和评价票】

拦了一辆出租车。

报了地点。

车子在路上飞驰,苏瑾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渐渐陷入回忆。

网上有很多人黑他。

说那首他作词作曲的歌曲其实是榕鑫达找枪手代写的,苏瑾只有一张帅脸,根本没有才华云云…

能红极一时。

靠的更多的还是那张帅脸。

实则都是扯淡。

那些人就是酸他长得好看。

不过。

有一点他却不得不承。

那就是前身自己编曲写词的那首原创歌曲确实挺一般的…

曲子是典型的4536251。

词写的也就那样。

和地球的金曲根本没法比。

没错!

此苏瑾早非彼苏瑾。

两年前。

遭遇雪藏的前身,回老家没多久就因想不开喝农药自sha了。

取而代之的。

是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

苏瑾前世是一个艺人。

网红出道,上综艺翻唱歌曲而光受好评,然后签约了公司。

后来还演过几个网剧。

堪称三栖发展。

可惜。

一觉睡醒后,苏瑾就发现自己穿越到了这个平行的世界。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接收完原身记忆。

苏瑾迅速理清了当前的社会关系,也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查询到了这个世界与地球的不同之处。

简单来说。

这个世界无论哪个方面几乎都与地球一致,除了文艺界……

比如,时事科技和前世就大致相同,华威5G傲世群雄,大江无人机世界第一,米国还是那个世界警察,好莱坞也是电影的天堂。

但是!

原本地球上应该出现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歌曲作品通通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苏瑾压根就没有听说过的作品。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他注定要做文抄公啊!

当时。

苏瑾的心情可以用‘小母牛长大了——老牛逼了’来形容。

毕竟。

地球上那么多经典作品,随便抄点都够自己恰饭了吧?

当然。

艺术家的事怎么能叫抄呢?

这是传播地球文明!

叫弘扬东方文化!

为天地立学,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再换种说法,语文叫借鉴,数学叫类比,英语叫copy,地理叫迁移,生物叫转录,物理叫参考系,化学叫同分异构体,政治叫求同存异,历史叫文化大统一。

当然。

苏瑾更偏爱另外一种说法。

只会在网文中出现。

叫:‘致敬’……

胡思乱想一阵。

出租车到达目的地。

苏瑾付账下车。

旋即径直朝小区内走去。

浑然不知在他身后不远处,一辆白色轿车停靠下来。

通过风挡玻璃,能够清楚的看到坐在驾驶位上的是一个女人。

若苏瑾在这里

肯定能一眼认出她。

因为…

她正是李韶虹办公室的小江!

此时。

小江目光紧盯着苏瑾。

见他进入了小区,连忙下车跟上,悄悄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

由于时间原因,只来得及拍到侧脸,苏瑾就拐入一栋单元楼。

不过也够了…

看着手机上的照片,小江表情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以花了两包香烟的代价,成功从小区物业拿到苏瑾的联系方式以及确切地址。

旋即。

她带上无线耳机,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熟记于心的号码。

片刻后。

电话就被接通。

“什么事?”

电话那头是一道女声。

清冷!

孤高!

仿佛没有任何情绪。

似是空谷中独自绽放的幽兰。

而听到这道声音,小江的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的恭敬,迅速说道:“吣姐,他今天来公司了!”

电话那头闻言先是一滞。

紧接着。

呼吸急促喘息了几下。

转而平淡。

可惜。

那略带颤抖的语气出卖了她那紧张而又强自镇定的心情。

“…是他吗?”

“没错,是苏瑾哥…”

“……”

下一刻。

女声语气冰冷,带着警告:“你叫名字就叫名字,不许叫他哥!”

话语之内,满是醋意。

连个称谓都要吃醋…

小江心中无语,嘴上却道:“吣姐别生气,我错了,苏瑾…那个字只有吣姐能叫,别人都不行…”

好说歹说,才让电话那头的清冷声音重新恢复了镇定。

“他住在哪里?”

“五环的旺园小区,三栋二单元902号房,前两天刚搬过来的。”

“很好…他去公司干什么了?”

小江道:“我再门外悄悄听了一会,他已经和公司解约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好一会儿,才听到女声继续说道:“李韶虹同意了?”

小江有些犹豫,但想到这位的性格,还是咬牙实话实说了。

“同意了,但是有条件…”

“说!”

“……说不许让他接触您。”

电话那头再次静谧下来。

许久之后。

那道声音才再次传出。

“我知道了,你这两天就先跟着他吧,随时向我汇报他的情况,我要知道他的一切动向,明白?”

“明白!吣姐……”

小江似乎有些犹豫。

“说。”

“我悄悄拍了一张照片,但只能看到侧脸,有点模糊。”

“……发给我!”

PS:【跪求鲜花和评价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娱乐:开局和林婉儿分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