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搭设着一座简易草棚,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灾民正在这里排着长队,眼巴巴的盯着草棚里面。
那里面有三四个壮汉,正一碗又一碗的舀着米粥,分给这些灾民。
尽管壮汉们派发的米粥有些稀,一碗根本不够填饱肚子,但是对于灾民来说,在这旱灾年里,有一口吃的,就已经很满足了在,怎么敢奢求更多?
在这座草棚不远处的一个小树林里,两个中年男子以及一个十一二岁少年,正透过树木间的空隙,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切。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天子李二,太子李承乾以及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
看了半天后,为首的李二开口道:“辅机,打听到是哪个大户人家在此施粥了吗?”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答道:“陛下,臣已经打听清楚了,在此处施粥的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而是这附近永宁村的村民”
“永宁村?村民?”李二闪过一丝诧异之色,转着头看了看周围干裂的田地,疑惑道:“今年关中大旱,百姓颗粒无收,这村子哪来这么多粮食布施?”
“这臣就不知道了!”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补充道:“不过臣倒是打听到,这次施粥,乃是这永宁村的村户捐粮促成的,据说各村户至少捐了二百斤粮..”
“二..二百斤?”
听到这个数字,一向不喜形于色的李二眼中闪过一丝骇然之色,倒不是二百斤太多了,而是这种干旱年里,每一斤粮食可以说都弥足珍贵。
而这永宁村的各个村户一出手便是二百斤,这得多大魄力。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村户能够捐二百斤粮,那就说明他们本身还有更多的余粮。
各个村户都有足够多的余粮,这永宁村到底是怎么办到的?李二陷入了沉思。
就在李二陷入沉思时,一旁的长孙无忌悄悄对太子李承乾使了个眼色。
李承乾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然后出声道:“父皇,儿臣之前和施粥的人交谈时,也打听到一些情况。”
“哦?”李二眼中闪过一抹诧异之色,但更多的是欢喜,因为他此次带着李承乾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李承乾体会到民间疾苦。
此刻听到李承乾能够放下身段主动去体察民情,他怎能不高兴。
“承乾,快说来听听!”李二笑着道。
见到李二龙颜大悦,李承乾稚嫩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喜色,开口道:“父皇,儿臣打听到,这永宁村之所以能有粮食来此布施,全是因为永宁村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据说这个少年还是永宁村的村长。”
“十六岁的村长?承乾你不会打听错了吧?”李二一脸错愕。
“不会,儿臣已经再三确认过了。”李承乾摇了摇头,然后面色古怪道:“而且这个少年,父皇你还认识,他名叫...韩宣!”
“韩...韩宣!”李二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道:“是一年前,朕从悬崖边救下来的那个疯小子...韩宣?”
“正是!”李承乾点点头确认道。
确认无误,李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一年前,他曾扮成商人微服出巡,在途中意外救下了一个名少年,这少年正是叫韩宣。
李二之所以会清晰记得这件往事,主要是因为在这位名叫韩宣的少年被救了下之后,少年曾对他说了一段疯言乱语。
说什么自己是穿越的,还说什么将来要改变大唐社会结构,解决百姓温饱,开展什么工业革命...
如此荒谬的话,李二怎么会信,直接就把这韩宣当成了脑袋受伤的疯少年...
但李二怎么没想到,时隔一年之后,他居然又听到这疯小子的名字,而且这疯小子还成了一村之长,并且还带带领着村民施粥赈灾。
“疯小子...村长...施粥赈灾...”李二反复念叨了几句,眼前突一亮道:“辅机,这里离永宁村有多远?”
长孙无忌自然是明白李二话中意思,恭敬开口道:“陛下,已经备好了马车,小半个时辰便可到这永宁村。”
李二点点头,再度抬头看了看远处排队领粥的灾民,目中流露出一丝不忍,叹气道:“走吧,随朕一起去见识见识这疯小子,兴许从他那里能找到救济百姓的法子!”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