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我的机缘强无敌 第一章 跳崖才能变强!

小说:我的机缘强无敌  作者:自闭人  回目录  举报

天澜国,某处不知名的山头。

白寻伸手撑在黑山崖崖上的某棵大树上,望着黑漆漆的崖底,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如今已是黑夜,皎月早已躲藏在云里,漆黑的山崖上冷风阵阵。

在这种环境里,不由让白寻心头生起了一丝寒意。

“这黑山崖少说也有千米高吧,我从这跳下去估摸着肉渣渣都不剩了。”

伸出身子望了一眼崖底,深不见底。

花费了将近一天的时间从山下爬上来,黑山的大概山高他算是知道了,千米高都是说少了。

不得不说,不愧是异界嘛,这种山高他正常嘛?

随随便便一座山,就有上千米高,真刺激。

望了望山底,白寻心里生出一丝胆怯。

从这山崖跳下去真的会有机缘嘛?系统不会骗我的吧?

虽说影视剧里常有,什么跳下山崖偶得神功,修炼有成,吊打天地。

可这种事情,怎么都感觉不现实吧..

如果一个出错的话,肯定会摔死的。

心头无数的疑问飘过,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叹息。

这个世界,自己也只有这一条出路了。

再怎么说,也是个金手指系统,不会骗人的。

白寻心里安慰了自己一番,坚定了决心。

“还有半小时,就算要死,死之前也要吃饱了再说,饱死鬼总比饿死鬼要强。”

从山崖旁缩回身子,在山崖周围找了一个勉强还可以休息的地方坐下。

他只是一个凡人,爬了这么久的山,早就累得不行了。

特别是一双腿,走起路来都是飘的。

几分钟后,白寻在离山崖有段距离的一片空地升起了火。

等火升起,从随身带来的包裹里拿出一个小铁碗,开始煮东西吃。

碗里也没放什么东西,都是一些上山途中采摘的野蘑菇。

煮了大约一刻钟,锅里的汤终于沸腾,眼见着汤煮好了,拿起布条隔热,端起碗抿了一口。

顿时一股灼热之感传遍了他的四肢百骸,身体上的疲惫感也消失了不少。

“野蘑菇炖汤,汤味鲜美,要是加一只鸡,在多一点作料就更好了!”

白寻感叹着,吹了吹热气,开始继续品尝。

就这山崖的冷风,欣赏刚出来的皎月,品尝着鲜美的蘑菇汤。

白寻紧张的心,也放松了不少。

“要是穿越到的是个和平的世界,就更好了。”

白寻这般感叹着,话都没说完,就听到从远处的黑暗中传来了一阵打斗声。

顿时,白寻脸色一变,将手里还剩下的汤,全部浇进火里,将火扑灭。

“怎么回事?”

听到逐渐接近的打斗声,白寻赶紧站起身,走到一旁的大树后面藏好。

片刻功夫,就着刚刚露出来的月光,木夏的视线里出现了数道身影,一前一后,追逐着出现在了黑山崖之上。

来人应该是分为了两波人,被追逐的是一个白衣青年,追逐他的则是一群身穿夜行衣的人。

不用多说,一看前面的就是大家公子,而身后的,都是追杀他莫得感情的杀手。

这两波人,都不是常人,至少是打磨过肉体的武者。

他们挥舞的刀剑,虎虎生风,恐有断金碎石之力。

对比起来,显然是那白衣青年更强,不过以一敌七也是力有不逮,很快就被逼到了悬崖边缘。

“张三公子,你何必再负隅顽抗,你只不过是锻体小成的武者而已,而我们有三名锻体大成的武者,遇上我们你是逃不掉的。”

其中一名黑衣人,手提一把大刀,步步紧逼那所谓的张三公子。

嘴上说着话,手里的刀未曾停歇,反而愈发凌厉,将其逼到了悬崖边,退无可退。

“张三公子,束手就擒你还可以多活一阵,毕竟或者的你价值可比死了要强得多,如今你也不用再想逃跑了,你身后可是黑山崖,有千余丈高,不是仙人,跳下去必死无疑。”

……

大树后的白寻,偷偷的窥探着这一幕,心中诧异。

张三公子?莫非是附近那忠南县三大家族张家的三公子?

能称得上一声公子的,还在附近的,也只有那三家人了。

忠南县有三大家族,分别是赵家,张家和李家。

其中赵家最强,张家其次,李家则是垫底,实力最弱。

自己眼前的这一幕,很显然就是大家族的公子被追杀的戏码,只是不知道是自家的矛盾还是两大家打起来了。

白寻也没想太多,更没有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心思。

老话说得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来这,只是为了找到那份系统探测出来的机缘,其他的事情都与他无关。

况且,他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明白的。

不修仙,凡人只能练武,初入锻体,小成,大成,圆满,就是凡人通过锻炼达到的最高程度。

眼前的这些人,那个不是练武的?

他只是什么都不会的凡人,贸然插手只会送命。

只是,他心里有一些担忧。

这里的机缘马上就要到时间了,而好巧不巧的,这个大家族的三公子,被追杀到了这里。

难道说...这份机缘是老天也为他设下的?他便是传送中的气运主角?

呸!管他的。

不管是不是,眼下的这份机缘,只能属于他!

“系统,机缘还有多久出现?”

“一分钟!”

ps:新书上传,鲜花,收藏,评论,看到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我的机缘强无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