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么一份亮瞎了赵祯眼睛的成绩单,大宋官家此时对李为的信任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赵祯为人忠厚、性格温软,但智商绝对不低。他明白现在这笔巨款不能进入内府,也让大娘娘知晓。这是他的真正的私房钱,完全可以做为他的底牌存在。
虽然大娘娘已经明确拒绝了某些逢迎她的大臣提出让她称帝的建议,但早已违制、身着帝服的太后毫不掩饰她对权力的渴望。
武则天称帝后,对李唐宗室的残害,殷鉴不远,赵祯也心知肚明。但他对此毫无办法,只能隐忍。
他自己没有任何自保的底牌。
与大娘娘情同姐妹的小娘娘对自己确实是疼爱有加,他也相信小娘娘会拚死保护自己,可一旦大娘娘下了决心,小娘娘的姐妹情谊肯定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的。到时候自己该是个什么结局还就是个什么结局。
赵祯迫切需要自己的底牌。
看到真诚对待自己的李为,以及李为秘制的这个香酱疯狂的吸金能力,赵祯已经心里确定,自己该是有底牌的时候了。
密室谈心,赵祯向李为坦陈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这种想法,如果让刘太后知道了,对赵祯的安全是会产生威胁的。
李为当然能够理解,不提他明白大体的历史走向,就是他本人比赵祯丰富得多的人生经验,所具备的认知上的优势是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不能比的。
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
针对赵祯的推心置腹,李为也是心生感动。给性情温软的官家兄弟、暂时隐忍的皇帝做底牌,于私、于公,没什么不可以的。
就在二人密商之时,赵祯口中的大娘娘、心中最为忌惮的人、大宋太后刘娥正端坐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感慨。
镜中的女人身着皇帝礼服,相貌威严,然而岁月的刻刀在她的脸上雕琢的痕迹愈加明显。
批阅奏折、处理朝政,绝对不是一件轻松写意之事,必须有大量的脑力和体力的付出。热衷于权力的刘太后非常勤政,而且,多年的实践让她对朝政的处理也是得心应手。
虽然早已掌控了皇帝的实际权力,但改朝称帝才是人生巅峰。有的大臣观颜宝察色,上表劝进,让她行唐朝武后故事,她岂能不曾心动?
可是历史和理智告诉她,改朝称帝必将伴随着血雨腥风,外有强辽窥视,内有赵宋忠臣,国家极有可能因此动荡而衰落。
而先帝真宗赵恒,那个宠爱她一生的男人,也是刘娥心里难以逾越的障碍。
刘娥是个重感情的人。
银匠龚美,是她从小被许配的丈夫,她做为一个童养媳,从小就和龚美生活在一起。后因生活所迫,被他卖掉,才有了之后进入当时还没继位的赵恒府中的故事。
在刘娥得宠后,非但没有将龚美这个知道她黑历史的人灭口,反而认其为兄。龚美因此改名刘美,成为大宋国舅,享受荣华富贵。
至于赵祯的感受,基本上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赵祯不是她亲生的,实际是她身边的李姓宫女所生,只是一出生就被她当成自己的儿子带着,用以巩固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李氏自然是敢怒不敢言,至死都不能与近在咫尺的儿子相认。此事宫里宫外,知道的人很多,但慑于刘太后的威势,至今没有人敢和赵祯说出真相。
赵祯十六岁时,选拔皇后,说是由皇帝赵祯自己做主。赵祯首先是看中了一个王姓女子,长得面容妩媚、身段妖娆,正是少年喜欢的性感美女。
刘太后以过于妖娆为名将赵祯的意见直接否决,并将该女送出宫去,却是嫁给了刘美的儿子。
然后赵祯又看中了温柔美丽的张氏,刘太后又以张氏不是出身名门为由予以否决,并自作主张立了出身名门的郭氏为后。
而郭氏,仗着是刘太后钦点之恩,横行后宫,还经常欺侮赵祯喜爱的张美人。
立后风波,成了刘太后给予赵祯最严重的打击,并给他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阴影。自此以后,赵祯在大娘娘面前,性格更加温软,唯唯诺诺而已。
而赵祯从小就和小娘娘娘杨淑妃、现在的杨太后亲近,刘娥演的是严母的角色,和赵祯并不亲近。
所以赵祯也是明白,他与太后之前其实矛盾已深。于公,刘太后违制弄权、迟迟不肯还政于皇帝;于私,对他过于严厉,他这个亲生儿子甚至还不如国舅的儿子。
当然,等他知道刘太后根本就不是他的亲生母亲的时候,该是如何的愤怒与伤心。
李为是知道这段公案的,狸猫换太子的典故在后世,路人皆知。但他现在也不能告诉赵祯,说出来,于事无补,反而只会害了赵祯。
【新书,跪求各位读者老爷给予支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