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咚!
长安城外三聚县的衙门口,鸣冤鼓被敲得隆隆作响。
两名衙役一边整理着还没穿好的衣服,一边匆匆忙忙的向门口跑去。
其中一人因为太着急还被门槛绊了个踉踉跄跄。
“我说你,就你,大清早的敲什么敲!”
两名衙役跌跌撞撞来到此人面前。
一见眼前这人,面容虽显消瘦,但却精神抖擞,穿着满是补丁的灰色长衫,脚上一双布鞋破旧开线,但浑身上下干净整洁,不沾半尘。
腰中还别着一把折扇。
两名衙役无奈的摇摇头,这身打扮太熟悉了,于是不耐烦的说道:“陈吉梦啊陈吉梦,怎么又是你。”
陈吉梦,一个月前穿越来到大唐。
前世为华人第一律师,国际辩论赛连续三年的最佳辩手。
一向理性的他从不相信穿越,系统那些网文桥段。
但这三十天来,腹中饥饿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都说贞观之治乃是大唐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起点。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可这三十天的时间里,除了知道此时为贞观二年,李世民刚登基一年以外。
只剩下填饱肚子的危机感。
大旱已有数月,关内蝗灾泛滥,百姓甚至到了卖儿卖女换取粮食的地步。
长安城也未能幸免,虽说比其他地方好一些,但依旧食物紧缺。
陈吉梦没有系统给的超能力,也没有即将觉醒的神力,只有一张嘴。
一张穿越过来就是大旱而等着吃饭的嘴。
无奈之下,只能干起老本行,在长安城外不远的六合村当起了一名状师。
乡野小村哪有什么大官司,顶多家长里短,陈吉梦也凭借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勉强混口饭吃。
但恰巧又遇大灾之年,真是祸不单行,百姓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陈吉梦也就几乎面临失业的窘地。
两日毫米未进,陈吉梦难抑心中愤恨,写了一纸状书,来到衙门口。
见衙役出来,他从怀中取出状纸,厉声说道:“状师陈吉梦,受托前来告状,请县令大人即刻开堂审理!”
两名衙役想赶又没办法,若是寻常百姓,他们可以问问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不大也就赶走了。
但是状师诉讼,县令必须受理。
这也是李世民自登基以来的其中一条政令,状师大多都是读书之人,对于公理正义心中自有一番衡量。
所以但凡有状师上门,这县令就得被迫营业。
“今天又告谁?你这段时间可没少来啊。”
其中一名衙役总算是整理好了衣服,愤愤说道。
“状师陈吉梦,受托前来告状,请县令大人即刻开堂审理!”
不卑不亢,语气坚定的又说了一遍。
两名衙役一看这状态,今天怕是又有好戏看了。
“得得得,你等着,我们这就准备升堂。”
说罢转身进入府衙,还顺便关上了大门。
二人径直来到县令大人卧室门口。
隔着门俯身轻声说道:“大人,那个陈吉梦又来了。”
过了一会才听得里面传来伸懒腰的声音。
“告吿告……三天一小告,五天一大告……”
二人向后退了一小步,县令大人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大旱之年,这县令却是大腹便便,丝毫看不出饥饿之像。
穿着内衬的衣服,双眼迷糊的问:“又告谁?”
其中一名衙役双手一恭,说道:“回大人,这次他没说。”
“整个县的乡绅,富商,地主都被他告了个遍,一天到晚没事干了!”
衙役赔笑着回到:“大人,他是个状师,这告人不就是正事嘛。”
县令白了他一眼:“知道了,准备升堂去吧。”
“得令。”
见二人退下,县令也准备回房更衣。
旭日东升,大旱之年的空气干燥无比。
陈吉梦站鸣冤鼓前,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腹中已是咕咕作响。
不多时,县衙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村民,交头接耳。
“陈吉梦又要告谁了?”
“没听说这几天出什么事儿啊。”
“这家伙来这一个月就没消停过。”
“你这话说的,人家可干的都是好事。”
“就是,上周李财主屯粮卖高价,要不是陈吉梦,你怕是还没饿死先穷死了。”
“那就等着看看呗。”
约莫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府衙大门打开,跑出来四名衙役分立两旁。
站定后其中一人喊道:“状师陈吉梦,准备升堂!”
只见陈吉梦不慌不忙,并没有进入府衙,而是走到衙门口石狮子的背后,弯腰抱起了一卷草席。
一众围观的村民也是好奇,于是跟着陈吉梦一同走进府衙,准备吃瓜。
陈吉梦来到大堂之上,将草席放于身边。
两侧的衙役手持水火棍,击打着地面。
“威~武~”
县令大人穿着官服,从侧帘而入,坐在大堂之上,惊堂木往桌上一拍。
“啪!”
“来者何人,状告何人?”
只见陈吉梦掀开草席,里面竟然躺着一头骨瘦如柴的死猪!
身后的百姓几乎同时发出“啊?”的一声,紧接着开始窃窃私语。
县令也是一惊,身子往前探去,揉眼细看。
“你……你这是何意?”
只见陈吉梦右手拿出腰中折扇,甩臂而开,左手托着状纸,目视县令,一身凌然正气。
“三聚县六合村,状师陈吉梦,状告当今天子李世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