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96章 预示着未来的铁幕铁腕时代

郝俊能够明白这位殿下为什么要鸡犬不留。

若是可以的话,恐怕这位殿下恨不得将所有听说杜正伦抹黑皇帝和太后之人全都从这世界抹掉。

杀光、杀绝巴尔喀什湖周围所有参加围剿的西突厥部落。

同样是在给他们这些人做榜样!

要知道,这位殿下其实是先帝和太后亲手抚养大的,在先帝和太后身边的时间远远要超过在当今帝后夫妇身边的时间。

这些污言秽语,若是传回中原,传到皇帝耳中,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得死!

郝俊答应的毫不犹豫就是一种表态。

同时郝俊也认识到这位殿下与当今的不同了。

如果是当今的话,他可以肯定,即便是听闻这些传闻,也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愤怒也只会针对一批特定的对象,绝对不会牵连这么广。

西突厥人的死活郝俊不在乎,无辜的西突厥人,要埋怨也只能埋怨杜正伦的卑鄙害了他们。

他首先要确保他们这些进入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大唐武装团体不受到此事的牵连。

他觉得有必要通知岳父,提醒他们,这件事情,事成之后要带到棺材里面,谁都不准提及此事。

否则将来或许会成为身边这位无情抹杀的原因。

李贤咬着牙齿,唇角微微上扬,泛起一丝让人心中发寒的笑意,吩咐道:“鼎新,将杜正伦的布置传回去,告诉他们,从即刻起,趁着西突厥部落的青壮再一次抽调,给孤开始行动!”

“臣遵旨!”

自此,发生在巴尔喀什湖畔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开始。

一场由大唐长皇子主导的,令后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铁血事件上演。

也正是这一战,让世人重新认识了长皇子李贤。

此事发生后,世人皆称长皇子李贤,是大唐帝国有史以来,最像太宗皇帝的君主。

这也称为高宗李恪时期,唐王李贤唯一展现的强势一面。

此役,也被后世研究唐史的史学家称之为李贤铁幕铁腕时代开启的征兆与预示。

巴尔喀什湖畔的血腥厮杀开始之际。

李贤的请示也传回了北线大营。

帅帐中。

尉迟敬德看完李贤派人送来的请命书后,松了口气的同时,眉头紧紧地皱住。

李贤无恙,这个消息令尉迟敬德等人打心底里深深地松了口气,可李贤又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

尉迟敬德将请战书递给其他人。

待众人看完后,他询问道:“李朗将的请战书中提出的建议你们大家都看了对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将军,我不同意。”

“对将军,这样太冒险了!”

“我也不同意!”

……

诸将想都不想立刻否决,让大唐的长皇子冒这么大的风险,他们绝对做不出来。

冯立注意到薛苏二人沉默不语。

笑着询问道:“苏将军、薛将军,李朗将你你们麾下的将领,你们有什么意见。”

薛仁贵直接说道:“主帅、副帅,在座诸位将军,我们不能否认,李朗将这个建议是可行的,对将来也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之所以否决,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虽然口口声声称呼他为李朗将,心中却无人敢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朗将。”

“末将也不敢,他是大唐的长皇子!”

“但陛下在大军出塞前的要求末将也不敢忘,此事是否请示陛下呢?”

苏定方点了点头:“我赞同请示陛下,既然我们决定不了,还是交由陛下决定吧。”

诸将不由惊愕的看着薛苏二人。

尉迟敬德则狠狠地瞪了眼二人。

让陛下决定,他可以猜测到,陛下十有八九会答应唐王的请求!

这两个胆大包天的混蛋!

尉迟敬德心中气的暗骂,二人的话,让大家无法堂而皇之的否决唐王李贤的请求了。

否则将来让陛下知晓,陛下一定会震怒的。

苏定方二人瞧着尉迟敬德气的眼珠子瞪成铜陵状,便不由无奈苦笑。

哼!

尉迟敬德气的低微冷哼一声,转头命令道:“冯将军,快马加鞭将李朗将的这份请命书专程陛下!”

“苏定方!”

“末将在!”

苏定方连忙起身,神色郑重严肃,他知道,尉迟敬德这位老将这会儿心中正不爽呢。

所以不敢有丝毫马虎。

尉迟敬德冷冷道:“抽调你新军中五千骑兵,由薛仁贵率领,找机会在追击五弩矢毕北线突厥敌军过程中脱离战场,秘密领兵与李朗将合兵一处。”

“末将遵命!”苏定方大声铿锵应道。

暗暗松了口气,这个安排也是他希望的。

“薛仁贵!”

“末将在!”

“你与李朗将汇合之后,你协助李朗将指挥,若是有任何闪失,你自己提着脑袋回来请罪!”

“末将遵命!”薛仁贵平静应道。

尉迟敬德看着此二将就不由觉得头疼,挥了挥手,怒斥道:“都滚出去!”

哎!

待其他人离开,帐内只剩下尉迟敬德与冯立后,尉迟敬德不由无奈叹了口气,骂道:“这两个愣头青!”

“大将军怎么就培养出这么两个愣头青!”

冯立知晓尉迟敬德担心什么。

薛苏二人的行为,是很容易遭到上位者记恨的。

如果长皇子李贤真的因为他们的决定而出事,这种可能性更大。

尉迟敬德其实在回护二人,将二人当做了大唐年轻一代,未来军中帅才在培养和保护。

尉迟敬德的安排也是为了保护他们。

新军出兵,薛仁贵亲自去协助长皇子。

此举可以让长皇子心中舒服一些。

请命书尽管是长皇子自己提出来的,可长皇子知晓薛苏二人支持他冒险,心中会不会有些不痛快的想法呢?

上位者的心思谁也摸不准。

所以尉迟敬德将薛仁贵派出去,待在长皇子身边,可以将这种不快的可能性派出。

而且薛仁贵无论是军事指挥才能,还是个人武力,都可以保护长皇子。

冯立略作沉吟安慰道:“陛下不会。”

他也只敢保证当今不会因为此事记恨薛苏二将,至于长皇子,他接触的不多,并不是很了解。

尉迟敬德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冯立的观点。

他们这些将领在当今麾下做事,其实某种程度比先帝时期更加轻松。

先帝时期,他们这些领兵将领比较放心放得开,那是因为先帝的气度和他们与先帝的关系。

尤其是尉迟敬德这种秦王府出身的肱骨老兄弟。

当今不同。

当今让他们放心,是因为当今做事情更讲究规矩。

只要在当今以唐律划定的框架内做事,就绝对不会有事情。

当今做事与先帝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别人在框架内做事,在规则内行事,而他自己也不会破坏规则,破坏订立的框架和底线。

这种感觉其实不止军中将领有。

朝中文臣也有,天下百姓也是同样的感觉。

所以在当今即位之后,不到半年时间,整个天下就营造出了一种先帝,乃至历朝历代在位时期都没有过的一种宽松氛围。

宽松来自于规矩。

天下人都明白,在当今在位期间,只要在唐律框架下行事就绝对不会有事。

就如同长安街道修缮之后的人行道、车马道一样。

起初或许觉得有些不适应。

可这种规矩一旦人人遵守后,就会感觉比以往都宽松束缚很多。

尉迟敬德等人谁都没有意识到,框架、规矩营造出的好处,正在人心中慢慢的根植。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华夏历史上出现千百年。

其实是种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为中。

最多不过是道德约束罢了。

道德洁癖时代的底线很高,却让落实形同虚设。

没有人意识到,这种影响,会对这个族群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

十数日后。

顺州行辕。

李恪看完儿子李贤的请命书后,连连点头称赞道:“倒是有些胆略。”

此时的李恪,尚且不知巴尔喀什湖畔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陛下,臣反对长皇子的建议!”长孙无忌已经知晓请命书的内容,在李恪的话音落下后,立即反对:“陛下,李朗将不管我们如何称呼,他始终都是大唐长皇子,陛下唯一成年的长皇子!决不能冒如此大的危险!”

“臣赞同长孙宰辅之言!”房玄龄看了眼长孙无忌,态度也十分坚决的反对道。

“臣也反对!”

“臣也反对!”

……

跟着离开来到顺州行辕的宰辅重臣们纷纷开口反对。

这还是自李恪登基以来,朝臣们第一次如此一致的反对。

李恪不由有些头疼。

他倒也明白这些人反对的原因。

的确,这是他唯一成年的皇子。

而且是先帝,也是他目前着重培养的继承人。

不出意外,只要李贤今后不变坏,他这个位子是要传给李贤的。

这也是先帝的意思。

先帝当初将这个混账留在身边着重培养,亲自教导,在传位诏书揭开,立他为皇帝后,他明白,满朝文武也明白了先帝的安排。

不过李恪并不打算顺了群臣的意思。

手指轻轻敲击着案牍,他心中在暗暗思考,该如何说服眼前的重臣们。

“舅舅。”安静中,某刻李恪抬头看着长孙无忌,郑重说道:“你们认为朕为什么要让李贤领军?”

“你们都以为朕是想要锻炼李贤,不否认,这的确是朕的一个目的。”

“但这不是朕唯一的目的,也绝非主要目的。”

李恪说着起身踱步走到皇帐门口,背对着群臣,看着外面一顶顶帐篷,自言自语说道:“自晋之后,随着五胡入主中原,经历了数百年的乱世,前朝统一天下结束乱世。”

“两代而终,高祖皇帝开国,天下归唐。”

“胡风盛行的情况之下,前朝没有解决军队忠诚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本朝也没有解决……”

李恪终于不在隐瞒将他的担忧与想法完全说出来。

“想要解决军队忠诚问题,为君者就必须知兵,这个问题需要用时间来解决。”

“朕不清楚自己能否在位期间解决掉这个问题,所以李贤他就必须知兵,必须知道战争的残酷。”

“只有知兵,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这一次,无论你们是否反对,朕都要一意孤行!”

“如果他战死了,朕就送另外一个儿子去军中!”

“军队忠诚问题不尽关乎朝廷的延续,更关乎天下百姓的福祉!”

“传令北线大营,朕同意李贤朗将的请求!”

长孙无忌等重臣不由神色凛然凝重,他们这才明白皇帝的良苦用心,也意识到,胡风影响下,自大隋到本朝,其实正如皇帝所言,一直没有做好忠诚这篇文章!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