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91章 杜正伦围剿李贤!望山跑死马!

杜正伦很清楚他在西突厥的身份、位置。

他虽然为阿史那贺鲁所尊重重用。

西突厥内部,瞧不起他这个汉人,仇视他这个汉人之人大有人在。

若是他的建议建议打一打,令右贤王五弩矢毕损失惨重,经历失败的西突厥人,一定会将矛头对准他的。

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在他身上。

杜正伦可不想死。

若是不怕死,他就不会背弃唐人的身份,逃亡来到这种蛮夷之地,投效曾今为他所轻视的西突厥人。

论钦陵倒没有继续逼迫杜正伦。

他只是对这个人十分感兴趣。

杜正伦的才能毋庸置疑,这人落到现在的境地,说到底,就是一个原因,性格使然。

很多人人生中的失败,最根本原因,并非其能力不够。

而是源自于性格的缺陷。

而杜正伦性格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初心,人性中没有一种坚守!

此人急切的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捷径平步青云,放弃昔日正确的坚守,可以投效士族,可以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寻找捷径本没有错。

错就错在杜正伦太轻易的放弃了昔日的坚守!

坚守可以让平凡的人做出伟大的事业。

坚守对于聪明人就更加重要。

这些人生至理,论钦陵很小的时候,其父禄东赞就已经耳提面授,几次三番的告诫过。

成长中,论钦陵博览群书,又仔细研读过很多汉人的史书。

从哪些一个个,有资格记录在史册中的名字,无论奸佞好坏。

横向、纵向对比剖析哪些人物的经历,他不难从中发现一个相同之处。

哪些取得伟大成就之人,就算寻找捷径,就算做些卑鄙无耻的事情,其总要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坚守。

从不妥协改变。

最终这些人无不取得了人生能力范围内最大的成就。

寒门出身的杜正伦,恰恰就是没有人能够告诉他这个至理,他后天的努力中,博览群书,知识让其掌握了大量的做事的才华和能力。

而他急于求成,急于得到功名利禄的心,却没有从古人实践留下的人生经验中掌握古人成功背后最重要的一条至理。

坚守!

前期的才华,让杜正伦很快得以崭露头角,可很快他就败在了被他忽略没有发现的坚守上面!

论钦陵有些为杜正伦惋惜,这便是寒门与他们贵族起点最大的差距。

据他所知,贵族,尤其是中原的士族传承中,得以传承千百年。

就是因为士族阶层,一代一代,会将一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口口相传给后代。

正是这种不外传,被人所轻视的东西,保证了士族中,每一代人都有一些杰出人物,可以将这种经验所得的至理传承下去,得以让家族一代代延续下去。

普通忙于生计的百姓,很少有人有能力,有见识去总结,去将这些人生经验传给下一代。

许多朝代更替中,出现的新贵,忽然暴富,没有这种老旧贵族的传统,所以往往很快就会没落。

一些能够意识到的人,其家族稳定发展,就会慢慢变成老牌贵族。

华夏史,小到家族兴衰,大到朝廷更迭,其实无外乎一种美与德的传承问题。

据闻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给现任皇帝李恪留下了帝训一书。

其实这就是一种传承。

而大唐皇帝李恪在大范围建立书院,培养君子六艺,在其统治范围内提倡德行操守,什么五美四德之类的东西。

论钦陵清楚记得,其父关注大唐国内一举一动,听闻这个消息时候的反应。

整个人面色沉凝,沉默许久后,才叹了口气,自言自语评价了一句:“此事表面上看,大唐皇帝李恪提倡五美四德似乎是为了便于其统治。”

“可实际上,李恪比任何人都明白,普通百姓家族延续中缺少了什么,他在用政令引导百姓,士族人传承发展的精华,普通百姓不清楚,他就潜移默化灌输给百姓!”

“决不能容许李恪继续按照他的意愿去改造大唐!”

论钦陵现在脑海中都还清晰闪现着当时其父禄东赞的紧张与倍感压力的神色。

“论钦陵特使,你以为要不要打一打?”五弩矢毕忽然开口询问论钦陵。

对论钦陵,五弩矢毕十分看重。

这个年轻人或许就是未来吐蕃的主宰者。

而且此人在吐蕃的赫赫功勋,五弩矢毕也是听说过的。

论钦陵笑着拱手,谦虚说道:“右贤王,小子还未见过唐军新军的作战风格,不敢往下决断。”

“小子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解大唐军队的进攻风格,新军恰恰是我最想了解的,我当然希望打一打,至于如何决断,还是要看右贤王如何决断。”

论钦陵十分直白的将自己的心思说出,没有任何隐瞒。

直率分寸的拿捏,赢得了五弩矢毕以及周围西突厥将领的好感。

五弩矢毕笑了笑,缓缓抬手:“唐军的进攻阵型已经暴露无遗,骑兵掩护新军步卒,其目的就是试图打通曳姪河。”

“南路左贤王的失败,看似我们已经没有守曳姪河的必要了。”

“但不要忘记了,我们现在还在大范围的搜捕大唐长皇子,若是能够杀大唐长皇子,必定能够打击大唐士气。”

“同时提振我方士气。”

“故,本将决意不惜一切代价将大唐新军的进攻挡回去,直到我们身后的部落围歼大唐长皇子的骑兵,割下大唐长皇子的脑袋!”

话中,五弩矢毕转头看向杜正伦:“杜先生,有件事情,不知你愿不愿意亲自去做?”

杜正伦不由微微皱眉。

论钦陵也好奇的看着五弩矢毕。

杜正伦略作沉吟,拱手道:“请右贤王吩咐。”

“杜先生自入我西突厥后,一直无法赢得我西突厥各部的信任与尊重,本王知晓杜先生之才。”

“故想请杜先生持本王王命返回节制统帅后撤的各部,本王给杜先生统一指挥之权。”

“本王对杜先生的要求只有一个!”

“那便是将大唐长皇子李贤的人头割下来,敬献可汗,同时证明杜先生你的才能!”

杜正伦知晓,不但是证明,更是一份投名状。

论钦陵现在更加佩服和看重五弩矢毕了。

令杜正伦做此事,可以说无论是能力,还是选择上,都是上上决策。

他对五弩矢毕与大唐新军交战更加看好了。

杜正伦短暂的沉吟后,摘下斗笠,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阴冷说道:“正伦愿意领命!”

他仇恨的光芒是对大唐,对李恪父子的!

哈哈……

五弩矢毕朗声大笑:“好,本王在曳姪河畔静候杜先生佳音!”

在杜正伦离开后,五弩矢毕面色冷肃的看向已经谨慎走到浮桥中央的唐军。

“传令全军,留三万兵马压阵,余下七万,分别有七位万夫长统领,百步之外,掠阵抛射攻击唐军!”

咚咚咚……

随着五弩矢毕的命令下达,战鼓声,号角声旋即低沉急促,有节奏的响起。

第一波骑兵从大军后方冲出,抵近距大唐百步之外,凭借着娴熟的马术,忽然齐齐转向,同时一波波箭雨抛射而出。

“放!放!放!”

于此同时,浮桥上,苏定方等在前领兵的将领纷纷下达射击命令。

砰砰砰……

咚咚咚……

炒豆子的枪声与沉闷的炮击声同时响起。

弹幕射出,从百步外掠过的骑兵瞬间像割麦子一样倒下一片。

而同时,呼啸的箭矢抛射垂直从天上密密麻麻落下。

浮桥上打头的新军将士面色苍白,却依旧按照训练的动作装弹、射击。

有人倒下,后面立刻有人快速向前弥补空缺,确保排枪射击,弹幕的密集度。

两边主帅看到这一幕,均都不约而同心疼的唇角抽搐。

战争从开始便变成了以命换命的血拼!

“保持队形!保持队形,射击前进,射击前进!”苏定方一边挥舞着手中直刀劈斩落下来的箭矢,一边奋力疾呼。

三轮齐射后,射击完毕的士卒冒着箭雨在中下层将领的催促下装弹之际。

后续迅速从让开的队列中走出去,顶上去。

三排一个队列,往往打上两轮就全部战死。

骑兵在冯立的率领下,已经有上千人迅速冲过浮桥,在新军的浮桥前面列阵还击,替新军分担部分打击力。

只是人数太少,阵型太单薄,能够分担的压力很小。

……

巴尔喀什湖畔。

轰隆隆!

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只见黑压压的骑兵从远处冲来。

骑兵身着大唐制式盔甲,有些狼狈的奔逃。

李贤策马冲在前面,喝令道:“往前面的小山上冲,占据山势,迅速将后面的敌军歼灭,我们才能摆脱敌军尾随追击!”

“是!”跟随在李贤身边的将领随即勒马转向,带领数骑斥候向后奔略,同时大声呼喊传达命令。

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将后面的追敌解决掉,一路被尾随追杀,突厥人会不断通知周围部落的人向他们的方向汇合。

到时候他们绝对逃不了。

这已经是他们深入突厥后方,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总结出的经验。

李贤看着身后紧紧跟随他的三千出头将士,一路征战,有一千多兄弟战死在身后,匆忙中,他们连尸体都没有办法为兄弟们收拢。

紧接着,李贤看着前面的小山包。

望山跑死马!

这是塞北的一句名言,他不知道一路征战的兄弟们还能不能坚持到前面看到的山包!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