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66章 笼罩在阴影下的新君!如何处置卢氏!

吐蕃。

呜呜呜……

牛角制成的号角沉闷而威严的响彻雪域高原。

王宫内。

禄东赞手中牵着一个少年登上高处的王座。

少年便是松赞的孙子芒松芒赞。

芒松芒赞之父,共日共赞在贞观二十八年早就松赞病逝。

李恪的出现,蝴蝶效应煽动的风暴已经让历史的车轮出现了巨大的偏折。

慕容孝隽看着禄东赞略显佝偻的背影,在东边升起的阳光照射下,投下的阴影,完全将幼小的芒松芒赞笼罩住。

他心中就有种不好的感觉。

共日共赞是松赞极力培养的继承人,是松赞培养出来,与大唐第三代继承人争锋的。

可惜,共日共赞过早的病逝。

松赞没有李世民好命。

共日共赞病逝之后,松赞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尽管松赞紧急选定共日共赞之子,芒松芒赞进行培养,但芒松芒赞真的太小了。

吐蕃国经过松赞殚精竭虑的建设和开拓,虽然在东边、北边、受到了大唐的围堵,可这些年却在西南方向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开拓。

昔日的戒日王朝只剩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大小勃律早已成为吐蕃稳定的疆域。

吐蕃疆域最西段已经抵近印du河流域。

论疆域,吐蕃无法与一东一西两个庞大的帝国相提并论。

可吐蕃蓬勃向上的朝气却不是罗马那种腐朽的老大帝国能够相提并论的。

内部利益的复杂性虽然也很多,但是绝对没有大唐一般千头万绪。

革新系、顽固腐朽的士族保守派。

开明先进,却又对士族充满依恋和情感的士族开明派。

日益壮大的商贾阶层。

民间活跃后,没有一个强有力宗教进行强迫束缚思维,倒是民间百姓对政权发出更多的要求。

等等……

大唐近期发生的事情有很多,吐蕃虽然忙着新君登基,以及防备大唐等等一系列事情,但对大唐的情况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可以说,大唐虽然庞大,可内部的环境十分复杂,革新二十年长足发展之后,也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三国种种利弊。

加之吐蕃的地形。

吐蕃当之无愧可以称之为两大帝国之间,数量繁多小国之中当之无愧的小霸主!

“请赞普入座!”就在慕容孝隽心中思绪繁复杂乱之际,高处有声音响起。

只见芒松芒赞在禄东赞的引导下坐在王座上。

“拜见赞普!”

“拜见赞普!”

……

一道道声音,宛若高原偶尔出现的极端风暴一般,一浪一浪的从内向外扩散。

“诸位爱卿免礼!”

从高处响起稚嫩的声音后,众人抬头便见禄东赞横跨一步,挡在王座前面,大声说道:“赞普因大唐而驾崩,此仇不共戴天!”

“赞普托孤本相,本相定当为吐蕃之未来殚精竭虑!”

“大唐眼下暂时并不平静,而我吐蕃经此不顾一切之战,也损失甚大,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是故,本相决定,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吐蕃要表面上重新与大唐建立起良好关系。”

“本相决定遣论钦陵出使大唐,此番出使,要详细的观察大唐内部的矛盾,了解大唐新君是否有能力解决大唐二十年革新积累的矛盾!”

“另,慕容孝隽出使罗马,罗马人乘大唐内乱,占据大唐安西一半疆域,西域是属于西方人的,我们吐蕃支持罗马人合乎道义的行动。”

“遣使往西突厥,与西突厥建立联系……”

“从即日起,吐蕃与大唐的商贸往来不再进行限制,商赋比例,仿照唐人十税一……”

……

“从即日起,设立仿照大唐中书省设立宣政院,本相将依照赞普遗命,出任第一任宣政院院长!”

……

慕容孝隽听着禄东赞在新君刚登基,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新政令的布置,心中的阴影更加浓厚了几分。

遣使四方可以理解,西突厥与罗马瓜分了大唐安西疆域,吐蕃一面向大唐俯首,一面却在道义上支持罗马与西突厥。

其目的很明白,就是为了凸显自己的重要性,同时拉上罗马和西突厥警示大唐那位曾今多次说过要登上吐蕃高原的新君。

这一点好理解,也是出于为吐蕃国着想。

可紧接着修改松赞对商贸的控制政策,慕容孝隽敏锐的察觉到了禄东赞的不怀好意。

在松赞在位之际,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商贸一直都有往来,但不是合法化的。

这些贵族与大唐的商贸,用唐人商事一个名词称呼,就是走私。

故意不合法化,这是松赞的一步高招。

首先可以确保吐蕃国内工坊的赚取大量的利益。

走私大唐的商品,如同玻璃、肥皂这些东西,质量的确很好,但是因为他的不合法化,价格奇高。

百姓根本无法用得起就只能购买更加便宜,由吐蕃朝廷掌控工坊制造出的香皂等商货。

为吐蕃国库的充实起到了极大作用。

禄东赞提出商税十税一,倒是可以弥补合法化之后国库的削减。

但松赞故意不合法化,逼着吐蕃贵族为首的阶层走私,钱财这是最次要的因素。

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政治上的主动性。

不合法化,只要贵族参与,就等于将把柄交给了松赞。

松赞利用这个把柄,可以时刻的威胁上层贵族,让这些贵族不敢也不能反对松赞效仿大唐的一些革新举措。

同时,这些贵族也是松赞养的猪狗牛羊。

就比如这次三十万精锐攻打大唐。

出征前就因为军饷粮饷切确。

松赞随意抓了几个中等贵族,抄家灭族,便筹集了军饷。

禄东赞的合法化是对贵族的一次示好和妥协,在这种示好之下,贵族也一定会投桃报李支持禄东赞执政,配合禄东赞迅速收拢吐蕃权利。

吐蕃某些方面与大唐很详细,大唐的权利大部分被捏在士族手中。

而吐蕃的绝大多数权利被上层贵族掌控者。

成立宣政院,在精通中原汉史的慕容孝隽来看,根本就不是效仿大唐官制中书省。

而是效仿曹操,或者准确些是诸葛亮大丞相府架空皇权。

“是,我等一定配合大相,维护吐蕃利益!”绝大多数的贵族如慕容孝隽所猜想的一般,雀跃齐声高呼。

忠心松赞的人相互对视,很明显如慕容孝隽一样,看透了禄东赞这老狐狸连翻安排背后的目的。

恪党禄东赞看来之际,挣扎犹豫数息,还是低下了头。

慕容孝隽也紧跟着底下。

就连吐蕃自己内部的忠心者都选择屈服,他不过是一个外人,在吐蕃毫无根基,如何能够反抗。

慕容孝隽抬着眼皮,试图看一看那位新君此刻的反应,可惜却被禄东赞的身影挡住,慕容孝隽忍不住叹了口气,心中暗道一句:“这是一位笼罩在阴影下的君主!”

唐史载:自此,华夏族裔一支吐蕃国,上至君主,下至百姓笼罩在了以禄东赞为首,幕府宣政院的阴影之下,作为一源同枝的大唐,有义务,有责任解救影子政权统治下的吐蕃!

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在双方新君登基后,进入了新阶段。

……

“老奴拜见娘娘!”

长安皇宫内,从新罗返回,入住宫中的崔莺莺刚刚从太极宫出来的时候碰到王德,王德连忙行礼。

崔莺莺对王德十分的尊重,这位老人可是先帝的影子,在丈夫登基这件事上也出力不少。

先帝在位时期,这位对丈夫也多有关照。

这份情谊使崔莺莺即便被册立为皇后也不会在王德面前摆皇后的仪驾。

崔莺莺连忙将王德扶起,浅笑说道:“王大监不必如此,你是宫内的老人,也是先帝为数不多最信任的人之一,今后陛下还要王大监多多帮衬。”

“娘娘客气了,老奴明日便要去陪先帝,今日来与陛下道别,在这里,也与娘娘道别了。”王德说着郑重作揖。

崔莺莺不由微微愣怔。

王德曾对先帝发誓,若死于陛下之后,定当为陛下陪葬,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

天下人都知道。

未曾想,这位老人真的要如此。

崔莺莺的神色不由变得郑重,双手折叠,郑重一拜。

“娘娘使不得,娘娘使不得。”王德连忙闪躲。

寒暄几句,崔莺莺离开后,王德看着这位新皇后的背影不由叹了口气,手摸了摸袖口中的圣旨。

然后迈步进入太极殿中。

当他走入暖阁,看到背对着暖阁门口,双手负于背后,盯着大唐疆域堪舆图沉默的新皇,不由愣怔。

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刚登基不久之后,渭水之盟奇耻大辱后,先帝的身影。

“太像了,太像了……”王德忍不住喃喃自语,自从李世民驾崩后,昔日那双对外人犀利的老眼就变得浑浊,此刻浑浊的老眼泪目。

李恪听到动静转身。

“老奴参见陛下。”王德郑重其事撩起衣襟跪下。

李恪快步走过去:“王大监这是作甚!”

“陛下,且听老奴把一些心里话,不敬话说完。”王德使劲儿压着身子不让李恪扶他,哽咽说道。

李恪无奈送开手,盘腿席地坐在王德面前:“那行,我们就这样谈,王大监想说什么尽管说,朕认真听着。”

“谢陛下!”王德匍匐五体投地。

李恪摆了摆手,三宝会意,连忙带着暖阁以及外面殿内的宫娥太监离开,亲自在外面守着。

王德哽咽说道:“先帝曾言,陛下什么都好,有一颗大公至正之心,可就是太重感情,兄弟情、夫妻情、父母情……”

“先帝选陛下为继承人,除了陛下的能力之外,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先帝知道,陛下继承皇位,昔日先帝开的那个不好的头就可以终结了,这是先帝和太后一生的遗憾,一生的愧疚。”

“可先帝也很犹豫,先帝曾言,陛下重感情是陛下当不了一个好皇帝最大的障碍。”

“为君者,要有一颗坚硬的仁慈之心。”

“……”

王德越说越没有顾忌,匍匐在地上哽咽说着。

李恪看着这个老人已经花白了的头发,心中有些伤感,这些话虽然对他当皇帝有质疑有警示。

他到没有感到生气。

相反很欣慰,王德虽为一个残缺不全之人。

可为了大唐江山,也算是殚精竭虑了。

比很多朝中那些沽名钓誉之辈强多了。

李恪感慨之际,王德爬着从袖口摸出圣旨,头也没有头,双手将圣旨举起:“陛下,这是先帝留给陛下的最后一道圣旨。”

“先帝曾说,自他始,革新需要三代人来奠基,先帝留下这道圣旨是对老奴说,让老奴告诉陛下,如何决定,交给陛下。”

李恪有些狐疑,也有些迫切想要看一看圣旨。

皇帝老子自驾崩,他都没有见上一面,也没有听皇帝老子对他说只言片语。

这是李恪心中一直存有的遗憾。

不过当李恪打开圣旨扫视几眼,面色顿时变得有些发白。

“混球,当你看到这道圣旨的时候,就证明你已经坐上你爹我这个位置了,你没有让爹失望。”

“我父子二人二十年配合,推陈出新,革新二十载,天下在有此繁荣活跃,然……”

“……”

“崔氏莺莺,士族崔氏出身,为父很担心将来你之后,她若不死,士族死灰复燃……”

“故爹给你的最后一道命令,若你愿意,崔氏当为你陪葬,立贤儿为帝……”

李恪拿着圣旨的手有些微微颤抖。

他缓缓闭上眼睛,泪珠从眼角滚落。

许久后,李恪才重新睁开眼睛,他擦了擦眼泪,将圣旨装起,伸手扶着王德站起,说道:“大监之言,父皇之言,朕记住了。”

王德没有问眼前这位新君对待圣旨如何决断。

“老奴此番来,便是与陛下拜别,望陛下带领大唐,实现天下大同的盛世!”王德说着郑重一拜。

随后李恪亲自将王德送出太极宫,站在门口,目视着王德离开的背影。

许久后,他才对三宝吩咐道:“去秀丽宫!”

三宝不由微微一愣。

秀丽宫是卢贵妃母子软禁之地。

自从新皇登基,先帝灵柩移到大明宫后,卢氏便被重新软禁在了秀丽宫。

皇帝去秀丽宫的消息很快在宫中传开。

“陛下去秀丽宫作甚?”

“谁知道呢,总之不好处置。”

“可不是嘛,卢氏口口声声称是被逼无奈,小皇子做了傀儡皇帝,他们母子是被逼的,把一切都推得干干净净。”

……

消息传出宫,就连温彦博等人也一时间屏息盯着皇宫等待着消息。

卢氏的处置,会成为他们这些人的一个前奏和榜样。

尽管他们不甘心失败,还在煽动民间百姓这团火。

可对于皇帝的态度也十分的在意。

若是贞观初年,亦或是高祖皇帝时期,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并不算什么。

轻一点流放。

最差也不过是自己死,家族富贵荣耀依旧能够保全。

可现在不同往昔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