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36章 以外制内,缩小差距,成为先进的引领者之一!

太多了!

任谁都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地方邀请吴王李恪。

原本以为这是革新系。

岑文本展示并州的邀请,不过是想要替李恪出口恶气。

现在这么多地方,还全都是大唐天下,发展最好的几个地方邀请李恪。

皇帝知晓了会怎么想。

而崔宗伯拿出辽东的请奏,就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家都觉得,在陛下垂拱而治时代序幕揭开之际,秦王、魏王被禁足撸掉一切的权利。

陛下顺从朝臣弹劾声浪,让吴王远离中原,前往新罗就藩。

这种种的举措,都是陛下在加强自身权利,将一切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因素排除在外。

辽东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封锁吴王这位民间有着贤王声望皇子最关键的一节。

这道折子就不应该上!

辽东大都督于宁志,关陇系出身。

偏偏在这个时候,上了这么一道折子。

关陇系在其中发挥这什么样的作用?

思索之际,众人起身往太极宫方向走去。

路上,温彦博凑到长孙无忌身边,低声说道:“辅机,于宁志上奏这份折子,这一手高明,是辅机你的安排对吗?”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不是。”

“这些年,你们因为于宁志提出的双轨并行制度,对于宁志疏远抵触,为了内部的稳定,我也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他了。”

温彦博脸色不由有些尴尬。

当初于宁志提出,在士族传统力量已经殆尽,或者士族传统力量没有涉及的偏远州道,可以容许革新的存在。

以此来拉拢当初还并不怎么势大的革新系,迅速瓦解吴王李恪为首的革新系。

这个建议提出来之后,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

于宁志差一点被他们喷成二五仔。

秦王也因此冷落疏远于宁志。

最后于宁志出任辽东大都督,算是帮关陇系掌控住了辽东大都督府的精锐兵力。

即便如此,随着于宁志远离朝堂,以及他的一些理念。

与整个关陇系也渐行渐远了。

当然,于宁志还是关陇系的人。

每年年关述职回朝,都要与他们在秦王府叙旧,只是关系不如从前那么融洽了。

本质来说,于宁志、宇文节这两个人都差不多。

就是太有个性了!

他们虽然是士族、也没有脱离关陇系,没有脱离秦王系,可是他们对革新不抵触,甚至愿意推动革新。

某种程度,与张成行那个老货一样。

不过张成行现在基本已经脱离了关陇系这个团体。

温彦博当然明白长孙无忌这句话的意思了。

这就是在暗示他们,如于宁志这样的人杰,在关陇系、秦王系内部还有很多人。

如果你们还是不能包容他们,容许关陇系、秦王系内部的多样性存在,迟早有一天,他们也会对我们这个团体失望。

如张成行一样渐行渐远,直至离开的。

温彦博默默思考着,等快要接近太极宫暖阁之际,低声保证道:“辅机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现在大局为重,今年宇文节、于宁志述职回来,我会让大家开诚布公,好好听一听内部的各种声音。”

“把我们内部这些年轻人、中年人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容许发表任何意见。”

长孙无忌看了眼温彦博,失落之余,也略微行为。

温彦博为首的,关陇系内部最为庞大、最为保守的一群人做出了一定行的妥协。

但是温彦博那句大局为重反应了一切。

那就是现在的妥协让步,不再尖锐的针对内部一些不和谐声音和人,是因为陛下百年之后的争夺继承权所迫。

将来一旦成功了。

那么这种妥协就不存在了。

其实长孙无忌更希望关陇系内部能够跟活跃一些。

就如宇文节、于宁志这些人多一些也不怕。

这些人的声音,可以让关陇系更加强大。

就如同于宁志、宇文节所希望,将来秦王登基,能够在天下范围内,施行双轨并行的制度。

长孙无忌就十分欣赏!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一个既能保护士族传统利益,稳固士族地位,又可以是大唐的国力能够充分的得到发展。

如辽东、安西都护这些不涉及士族利益的区域,全面推行革新也没有什么。

再比如已经完成革新深化的陇右、益州、岭南,既然已经既成事实,连这些地方的士族都愿意放弃固有利益,那就保持这种形式的存在。

可惜于宁志、宇文节这种想法,在关陇系内部,反对的声音太强烈,太尖锐。

他作为关陇系领袖,也根本无法明着支持。

倒不是担心支持得罪大多数。

他长孙无忌这个领袖,还没有人敢反!

长孙无忌只是很明白,他的表态支持,会让温彦博等人感到更加害怕。

针对于宁志、宇文节这些人会更加尖锐。

这势必会将他看好的这两个关陇系的好苗子,逼得被迫离开关陇系。

他的沉默,恰恰是保护二人最好的办法。

同时他也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

一个外部环境,逼迫内部已温彦博为首的绝大多数群体,感到紧迫,主动做出妥协让步。

长孙无忌不由有些期待今年年关,于宁志、宇文节这类眼界更开阔,做事更加灵活的中青层返回。

当然还有裴居道、韦思谦、戴至德、窦德元这些年轻一代人回来。

他们聚在一起,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想法、思维、理念的碰撞,必定能够让关陇系变得更加强悍。

革新系为什么成为了现在天下政治版图各方势力中,最引人瞩目的一股势力?

就是因为这股势力中,充满了活力、包容性、开放性能够容纳接受任何有利于他们发展,有利于他们治理地方的意见和建议。

关陇系固然由他士族核心本质利益的约束。

但是也需要新理念、新思维去武装、去强大,让关陇系不至于落后革新系太远,即便不能超远革新系。

但也要成为先进理念思维的一种代表!

否则……

长孙无忌这些年一直在观察李恪,观察革新系。

他恐惧的发现,如果关陇系不用更为先进的思维理念去武装自己,去做出一定行的改变。

成为先进的引领一方。

即便将来外甥承乾登基,反攻倒算,从五胡时代开始,尤其北魏、北周时期掌控北方政权。

甚至在隋朝一统天下后,成为天下政权第一大势力的关陇系,将来注定要没落的。

作为其领袖。

长孙无忌绝对不希望这样一幕出现。

唔……

抬腿迈入太极宫之际,长孙无忌回过神,略微沉吟,点了点头。

等众人进入暖阁,就看到卢贵妃伺候在一旁。

王德跪在地上,战战兢兢,似乎犯了什么错误。

“拜见陛下。”众人微微愣神,连忙参拜道。

卢氏看着这些宰辅们,似乎没有看到她一般,心中不由有种不忿。

这就是大唐天下!

或许下面的官员见了她这个年轻的贵妃还会作揖。

宰辅们严重,只有皇帝和皇后!

不为皇后,身为后宫的女人,在宰辅们眼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地位!

“你们来的正好,吴王李恪让朕的皇孙递折子给朕,希望能入天牢见一见魏征和高季辅,你们觉得,朕是该同意呢?还是该否决?”

众人没有立即回答,均都不约而同微微蹙眉,思考着,皇帝是想答应呢,还是不愿意答应呢?

瞧一瞧跪在地上的王德,陛下恐怕是不愿。

还真是巧了。

这件事情,与他们要上报征询的事情碰在了一起,恐怕陛下心中会更加不舒服吧?

温卢等人不由暗暗冷笑。

房杜等关心李恪的人,则不由苦笑。

还真是好巧不巧。

温彦博眼珠子转了转,率先作揖道:“陛下,魏征与高季辅为吴王而入狱,吴王想要在临走之前探望,也是人之常情,臣请陛下同意!”

岑褚二人对视一眼,心中暗骂一句。

温彦博看似在帮吴王,实则冒着坏水!

若是没有他们手中这些来自地方的折子,吴王见一见魏征二人,陛下就算是不快,可这二人毕竟都已经失势,入了天牢。

可现在……

那些地方,可都代表着一方封疆大吏!

“臣也同意!”卢赤松当即赞同。

李世民瞥了眼温卢二人,虽然还不清楚温卢二人打什么目的,但是他知道,此二人绝对没有那么好心。

王德匍匐在地上,微微抬头瞥了眼温卢二人,心中不由嘲弄冷笑。

这二人恐怕不会明白,陛下之所以生气,根本就不是什么猜忌。

而是因为吴王自己没有入宫请求,而是用上折子的这种小心翼翼的方式。

陛下在恼怒那位殿下的谨小慎微呢。

“那好吧,既然你们两位宰辅都觉得应该满足他的这个要求,朕就答应了。”李世民顺势说道。

紧接着,冷冷呵斥王德:“王德,待会儿你亲自去传旨,告诉李恪,见完魏高二人,马上就藩去!”

“陛下,恐怕吴王暂时还不能走。”崔宗伯不待王德回答,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口拿出折子,汇禀道:“许多地方官府听闻吴王要去新罗就藩,认为吴王恐怕是很难再回中原。”

“所以纷纷上折子,希望朝廷能够容许,在吴王就藩之前,能够去地方转一转,为他们发展知名出路。”

哼!

李世民微微冷哼,询问道:“都有哪些地方?我们大唐人才济济,什么时候离开某一个人就不行了。”

“这是你们的严重失职!”

“臣等知罪,请陛下惩罚!”宰辅们面色变了变,连忙请罪。

心中不由苦笑,果然如他们猜测,皇帝现在是越来越不好伺候了。

喜怒无常,令人捉摸不透。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说,都有哪些地方!”

“臣这里有并州的折子,内容大同小异。”

“臣这里有陇右的折子。”

“臣这里……”

……

岑文本等人先后将各自看到的折子拿出来,双手奉上,放在皇帝身边的案牍上。

李世民拿起随意翻看之际,众人静静等待着。

片刻后,李世民放下折子,起身下地,来到大唐全境堪舆图前面,背对着众人,沉沉说道:“地方官府以繁荣地方为目的,请求中枢配合,中枢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地方这种积极性不能打击,就同意地方的请求,王德去给李恪传旨吧,让他探视魏高二人之后,先去并州、然后陇右、益州、岭南,渡海前往辽东。”

“齐王、晋王、蜀王、皇孙李象陪着他一起去,也让其他皇子皇孙们学一学他的本事。”

众人能听得到,皇帝在本事儿子咬音加重。

“另外辽东大都督府,別驾郭待举、长史孙约束调离辽东,返回京城,分别代替魏高二人的职务。”

“你们有没有意见?”

众人相互暗暗对视一眼,作揖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待众人离开后,卢氏崇拜看着皇帝,盈盈一笑询问道:“陛下为何要调郭孙二人回朝,担任御史台两个重要职务呢?”

李世民眼底闪过一抹讥讽,笑着反问:“你以为朕有什么用意呢?”

卢氏浅笑回答:“郭孙都是朝廷地方革新系俊杰,臣妾听闻,于大都督这些年就是在郭孙二人的配合之下,将辽东建设的十分好。”

“陛下让此二人担任御史台要职,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借用御史台的权利,弹劾督促地方那些保守守旧官员,主动作为,更有担当?”

哈哈……

李世民爽朗一笑,点了点卢氏:“朕就说过,你是个聪明的女子,不过你没有说实话,自己知道就好了。”

卢氏听闻皇帝这句话,心中不由高兴。

果然被他猜中了!

宫外。

宰辅们听着内里传出的爽朗笑声神色各异。

李绩低声说道:“陛下一边答应,一边调李恪辽东革新系旗手郭孙二人,这是在防备着那位殿下。”

闻言,温彦博不由笑了。

长孙无忌提醒道:“这是没错,不过陛下调郭孙回朝,担任御史台要职,将御史台交给革新系,接下来革新系就要盯着朝廷和地方,给陛下当枪使了。”

温彦博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皇帝这一手,对李恪固然没有任何好处。

可对他们士族来说,也没有任何好处。

御史台被两个革新系掌控,这二人就会像猎鹰、像猎犬一样盯着朝廷,盯着地方。

对革新懒政怠政者,这两个狗东西一定会死命弹劾的!

皇帝垂拱,坐镇太极宫,一双阴郁的眼睛,时时刻刻冷冷盯着他们。

温彦博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

于此同时。

并州。

“刺史大人,为什么要邀请吴王来并州?”杜正伦闯入宇文节的书房,开口就迫不及待的质问:“为什么属下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宇文节看着杜正伦愤怒激动的模样,心中冷笑。

杜正伦怕什么?

他心中十分清楚。

他拍了拍额头,一副想起来的模样,说道:“正伦,不要着急,这是地方联名写的折子,我只是随手转交朝廷罢了。”

“陛下能不能答应还是两回事。”

杜正伦手心拍着手背,痛惜道:“大人,你做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

“我听闻陇右这些吴王派系的人,都要酝酿给吴王造势,我们并州这个时候掺和进来,长孙大人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认为大人你也变成了一个革新系?”

呵呵……

宇文节笑着摆手,毫不介意说道:“无妨,我在某些方面支持革新的态度长孙大人他们知道。”

“他们要是瞧我宇文节不顺眼,大不了也向张老大人一样,把我宇文节踢出去。”

杜正伦的眼睛不由微微缩了缩,心中暗骂一句见风使舵的小人!

宇文节现在这么有底气,根本不怕被关陇系踢出去,张成行带了一个好头。

杜正伦觉得,也是宇文节看清了如今朝堂的形式。

皇帝垂拱而治。

任何人都不相信了。

关陇系更是如此。

若是宇文节与关陇系闹翻了,恐怕换更加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呢!

宇文节这种底气的变化,让杜正伦忽然猛然意识到,随着皇帝垂拱而治的序幕拉开,朝堂的大变局,引起了太多连锁反应。

宇文节的底气,恐怕会让关陇系反过来拉拢宇文节!

因为关陇系绝对不希望宇文节成为陛下的心腹,完全背离关陇系!

而他试图挑战宇文节,取代宇文节,似乎成为了白日做梦!

聪明人!

宇文节看着杜正伦的模样,心中暗暗评价一句,紧接着又暗暗补充一句:可惜只是一个聪明的小人罢了!

“正伦,我猜测,陛下十有八九会同意,吴王来并州,你要配合好我,争取让吴王好好看一看并州,给我们指点指点。”

闻言,杜正伦面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最不想见的人就是李恪!

躲过了好几次,这一次还是躲不掉了!

‘并州是我杜正伦的主场!’杜正伦咬牙心中狠狠道:‘在我的主场,你李恪这个即将落毛的凤凰,别想张狂!’

咚咚咚……

就在杜正伦沉默之际,敲门声响起、

宇文节连忙起身,笑道:“窦兄,怎么样,我们并州给你的条件足够好了,你考察了这么久,决定在我们并州了吧?”

“我知道,陇右在拉拢你、益州、岭南也在拉拢你,可你要想一想,我们大家同为关陇系,你不支持我的政绩,有些说不过去吧。”

窦静瞧着宇文节,不由笑了笑:“宇文大人,你现在的嘴脸和陇右的郝刺史是一模一样了。”

窦静说着,看了眼杜正伦:“正伦也在啊。”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