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34章 退居幕后,垂拱而治的时代开始

宰辅们缓缓抬起头。

温彦博的额头渗出一丝丝冷汗,忐忑不安的起身,眼神余光暗暗看了眼李恪。

心中大恨呐!

从声音首先可以确定,陛下安然无恙!

可李恪这些时日,就是不透露一点风声,他这分明就是故意的!

故意让大家急不可耐,好让陛下觉得他们别有用心!

其人其心,险恶卑劣至极!

李恪转身推开太极宫门,做一请的手势:“大哥、青雀、诸位宰辅里面请,父皇的身体还是比较虚弱,有什么事情,大家进去简单说一说就好了。”

“理应如此。”长孙无忌笑着点头说道。

众人跟着李恪入内。

在暖阁中,众人见到了坐在软塌上的皇帝。

皇帝明显瘦了很多,肉眼都可以清晰的看出。

“吴王陛下这是怎么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你是如何照顾陛下的?”温彦博急于挽回刚才在皇帝心中的失分,看到皇帝暴瘦的模样后,抓住机会,表现出一副关心皇帝的模样,扭头紧盯着李恪询问。

这询问,更像是质问。

唰!

正准备请安的众人,唰一下看向温彦博与李恪二人。

“温爱卿,你别难为他了,此事与他无关,是戒除的正常反应。”就在此时,李世民忽然开口淡淡说道,平静的话语中,却透露着丝丝温怒情绪。

温彦博面色微微变了变,不待他开口,李世民便声音冰冷询问道:“温爱卿你在担心什么?”

此话,就如同一击重锤,狠狠砸在众人心头。

尤其是温彦博,面色瞬间变白,再次噗通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慌乱,哽咽道:“陛下误会臣了,臣是关心陛下的健康,臣一边拳拳之心,往陛下明鉴!”

温彦博一边说着,一边叩首。

刹那间,后背冒出一层冷汗,打湿了内衬。

李世民看都不看温彦博,眼神冷冷的落在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心中咯噔一下。

“承乾、青雀,你们在担心什么?青雀,你不是该在陇右督战吗?为什么扔下大军不顾,跑回来?”

平淡的话,让李承乾和李泰二人腿肚子打转,连忙跪倒。

“父皇儿臣,儿臣只是二十余日没有见到父皇,担心父皇的安危。”李承乾慌乱说道。

李泰也连忙哽咽道:“父皇,儿臣在土门关实在放心不下您……”

啪!

李世民忽然猛地一巴掌拍在身边的案牍声。

“陛下息怒!”

长孙无忌等人连忙跪倒,大声请罪。

李世民指着李承乾、李泰二人:“你们不是担心爹的安危,你们是担心我万一死了,李恪他秘而不宣,控制大局,你们与你爹我身下这个位置彻底无缘!”

“儿臣不敢!”

“父皇,儿臣不敢……”

李承乾二人慌张恳切说着,重重叩首,以此表明心迹。

“你们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

“你们背后各自有一个并州系、关陇系支持,天下最大的两个士族派系,你们还有什么不敢!”

“知不知道我为什么戒除了,却久久没有露面,是我不让李恪透露戒除的消息的。”

“我就是想看看,朕的儿子,朕的臣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很好!很好!朕很满意!”

咳咳……

李世民说着,咳嗽起来,剧烈的喘息着。

李恪不由微微皱眉,开口低声说道:“父皇,大家都是关心你的安危,做臣子的,这分寸不好拿捏,父皇也要体谅大家的难处。”

“父皇先休息一会儿吧。”

咳嗽声渐渐止息,李世民缓缓闭上眼睛,冷冷命令道:“秦王李承乾监国之职免除,秦王组禁足一年,朕接下来需要休养一段时间,皇孙李贤辅国。”

“魏王李泰督战之职免除,魏王府禁足一年。”

“朝中诸大臣,任何人不得接近!”

“重组临时尚书省,皇孙辅国期间,玄龄、如晦、郑爱卿、王爱卿、辅机以尚书名义辅佐皇孙。”

“军、国大事,中书省无法决断,转交尚书省,由尚书省进行决断,不必递交太极宫。”

皇帝嘴皮子动了动,直接撸了魏王和秦王的所有权利。

至少在一年之内,这两位手中是一点权利都没有了。

不可谓不狠!

而尚书省自从高祖皇帝之后,就开始逐渐废除尚书省的职权。

现在却忽然成立临时尚书省,由五位宰辅,以及皇孙李贤组成临时尚书省。

一番布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皇帝这是要干什么!

就连李恪都不由皱眉。

李世民眼神余光瞥了眼站在旁边那个混球儿子,又看向默不作声的宰辅们,冷冷道:“怎么,诸位爱卿对真的命令有所异议吗?有什么疑虑,现在可以说出来,朕不会接受,但朕愿意听一听你们的疑虑!”

众人听了这话,唇角忍不住狠狠抽搐几下。

这是人话吗!

朕不会接受,但朕愿意听一听!

霸道的让所有人心中唯有苦笑。

“臣等遵旨!”没有人敢反抗皇帝这道旨意。

所有人都觉得,皇帝变了!

“既然你们都听明白了,也答应了,那就请安吧,好好辅佐皇孙李贤,处理好国政,从今天开始,朕要垂拱而治。”

“朕要看一看,朕坐在这太极宫内,不去治天下,有那个人最先沉不住气,想要朕死!”

“陛下息怒。”众人诚惶诚恐大声道。

于此同时,所有人都听懂了,皇孙辅国这个机制,未来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自此,李世民一朝,进入了皇帝隐居幕后,垂拱而治的特殊诡异时期。

尽管还没有真正开始,可所有人都隐约感觉到,随着皇帝隐居幕后,一双阴冷的眼睛,站在局外,以旁观者的角度,冰冷冷的盯着大家。

令所有人战战兢兢。

“爹,你到底要干什么?”等群臣请安离开后,李恪终于忍不住,着急抱怨道:“李贤是我儿子,你不能把他拉到这诡异波折的朝局中!”

李世民眯着眼,眼神余光瞧着他这个混球儿子,一脸生气的模样,心中不由笑了笑。

冷冷说道:“等你爹死之前,会把他安全的交到你手中的,你说的不错,他是你儿子,他还是你老子的孙子!”

“这皇宫中局势你也看到了,你让我怎么办?”

李恪沉默。

当皇帝的悲哀莫过于此。

一旦这只压服天下的猛虎老了的时候,周围想要挑战的人、势力就开始抬头。

古来帝王,又有几个是真正寿终正寝的呢?

……

皇帝戒除成功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宫外。

一起传出宫外的,还有关于皇孙辅国、临时尚书省的消息。

不过后面这些消息,对百姓来说,远不如第一条消息。

“太好了,陛下安康无恙!”

“陛下露面了,我就说,吴王绝对不会是那种人,吴王若是想要争一争那个位置,早争了!”

“感谢漫天神佛保佑,陛下安康!”

……

百姓并不怎么关注的消息,却成为了朝臣们议论的焦点。

长孙府。

温彦博、李绩、崔宗伯等关陇系上层在这一夜悄悄聚集于此。

秦王已经被勒令禁足,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秦王府。

皇帝那句你们敢,你们背后各自有并州系、关陇系支持,可是有些诛心。

顶风作案,万一触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大家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绩端坐在哪里,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自言自语说道:“辅机,陛下对吴王的态度转变了。”

李恪!

始终被李绩忌惮。

他已经把李恪得罪狠了。

绝对不希望,李恪成为大唐帝国未来的主宰者。

温彦博放下茶杯,愤怒说道:“辅机,这次我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皇孙李贤辅国,成立临时尚书省,陛下藏在幕后垂拱而治,整个军国大事,全都交给了皇孙李贤,陛下这是要做什么?他是不是转变心意,钟意李恪了?”

“不会。”崔宗伯摇了摇头说道:“我倒是更加觉得,是我们急切的动作,让陛下心中十分不安。”

“秦王、魏王被禁足,撸掉了一切权利,尚书省中,房杜郑三人,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关并两系各自有辅机和王珪。”

“可是革新系没有一个人。”

“至于皇孙李贤,其实说白了,也完全操纵在陛下手中。”

“尚书省六个席位,陛下占据了四个,他可以高枕无忧的隐藏幕后,牢牢把控局面。”

“还可以站在局外,隐藏在暗中盯着我们。”

“咱们这位陛下变了,变得让人害怕!”

是啊,皇帝变得不再像之前一样大度了。

这一点,温彦博今天深有体会。

他今天只觉得自己距离鬼门关只有一步之遥。

“辅机,崔老大人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吴王李恪必须离开长安。”李绩十分坚持的说道。

长孙无忌瞥了眼李绩,这一次,李绩比温彦博都要着急。

至于为何,长孙无忌心中清楚。

无外乎陛下现在谁都不信,可吴王李恪,因为这次事件,成了陛下最信任的人。

温彦博回过神,冷笑说道:“陛下不是让皇孙辅国吗?咱们就逼着李恪的儿子,亲自逼走自己的父亲!”

“陛下在戒除之前不是说了嘛,戒除之日,这位新罗郡王,就要动身前往新罗!”

长孙无忌听闻后,略作沉吟,点了点头。

李恪是应该离开了。

不然将来的事情,真的就难料了。

……

王珪府中。

卢赤松阴冷坚持道:“老大人,必须让李恪离开!虽然陛下此举是为更好的掌控权利,为了隐居幕后,握着权利,又能更加清楚的盯着大家,但是若李恪不走,他儿子辅国,陛下万一有什么事情,他们父子就占着很大先机。”

“退居幕后,垂拱而治……”王珪自言自语苦笑:“从今天开始,都收敛收敛吧,陛下变了!”

……

随着李世民的好转,消息传开,天下人心稳定之余,吐蕃也迅速退兵。

不过大唐朝堂却并没有因此而安静。

月余后。

催促李恪新罗就藩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

折子不断的被送入太极宫。

李世民为此发怒,严令朝臣,按照之前御令,决定不了的事情,交由临时尚书省处置。

最终,这件事情集中到了尚书省。

前往尚书省临时官房的路上。

房杜二人结伴而行。

房玄龄苦笑道:“对于催促吴王离开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该离开。”杜如晦淡淡说道:“留下来只能是成为别人的靶子,而且经此一事,陛下与吴王建立起的信任难得,现在抽身离开,并不是一件坏事,就我家的哪两个混账东西,走的远了,我会想念,可他们要是天天在我面前转来转去,用不了太长时间,我对他们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都不满意。”

房玄龄不由一笑,连连点头:“巧了,老伙计,我也有相同的感触。”

话罢,二人不由相视一笑。

在他们二人看来,在皇帝明显对权利开始收紧,猜忌心增加之际,吴王李恪此番得陛下信任,及时抽身离开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普通人家的父子尚且如此,天家父子更是如此。

尚书省,李贤郑重其事的坐在专属他这个辅国的位置上。

在他面前,放着厚厚一摞折子。

他看着这些折子,动也没有动,折子的内容他都清楚,是催促自己父亲就藩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静静看着这位皇孙。

等着这位年幼辅国的决断,是让自己父亲去偏远的新罗就藩呢,还是坚决反对!

……

于此同时。

太极宫。

李世民、长孙无垢等着尚书省的消息。

李世民高兴的笑了,得意说道:“那混球恐怕不会想到,他的去留,现在由他儿子来决定。”

长孙无垢白了眼丈夫,提醒道:“你不要用力太过了,贤儿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你现在就传他一些霸道之术,小心恪儿跟你没完。”

丈夫让李贤辅国,自己退居幕后垂拱而治,目的是什么,她很清楚。

外面的人都以为这是为了更好的攥紧权利。

可只有她知道,这是在培养李贤,大唐需要三代人去奠基,去彻底巩固!

同时也是担心李恪那孩子,将来在百年之后不愿意入局,儿子在长安,那孩子为了自己儿子的安全,也一定得入局。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