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15章 一击得胜不罢手,穷追猛打要到底!

“大人,魏叔玉魏小公爷带着一群人正往府衙内冲进来,我们拦不住。”

李义府刚刚做到府衙,就听到衙役的汇报。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并州系、关陇系自以为得逞了,可他们怎么就不想想呢,吴王在他们之前已经就提振君子六艺准备了。”

“他要是没有自己独到的解决和想法的话,又怎么会贸然行此事呢。”

李义府苦笑着自言自语着。

“大人,魏叔玉小公爷怎么办,拦不拦?”身边的属官低声询问道。

李义府瞪了眼属官,连忙说道:“随我迎接魏小公爷。”

啊?

周围的属官全都傻了眼了,李义府可不管这群笨蛋。

他是个聪明人。

吴王星夜兼程的赶回来,魏叔玉领着一帮人浩浩荡荡来他的长安府衙。

搞事!

这就是搞事!

神仙打架,他充其量不过是个凡人,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得罪任何一方的。

“小公爷,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小庙了。”李义府远远的看见魏叔玉后就笑着迎上去。

他靠近后,瞧着魏叔玉眼中一闪而逝的失望之色。

暗暗抹了一把汗。

心中暗道:让本官判断对了,吴王这些兄弟,一个个肚子里都是坏水,果然是来搞事的!

“小公爷,您这是?”李义府故作不知的指了指魏叔玉身后跟着的一群领着扁食的老兵。

如今单单长安城外各个老兵工坊的这群丘八就足足有三万多人。

别看这群老兵缺胳膊少腿,可却抱团的很。

人家不欺负人,但谁也别想欺负这些人。

这三万多人的老兵,连带家属,大约十几万人,在长安城外,沿着泾水居住。

依托老兵工坊生活。

算得上是长安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人,只要吴王李恪的兄弟们招呼一声,恐怕除了造反,什么事都敢干。

魏叔玉拿出大哥的腰牌说道:“我奉大哥的命令,来看被你们抓入长安府监牢的士子,李大人可……”

“可以,当然可以。”不等魏叔玉把话说完,李义府连忙笑着满口答应道:“吴王是吏部尚书,关心士子是应该的,小公爷请随我来。”

李义府亲自给魏叔玉带路。

滑头!

往监牢走的路上,魏叔玉瞥了眼李义府,心中暗暗评价一句。

这种人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心腹,他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怪不得在狄仁杰到了魏王身边后,李义府就逐渐靠边站了。

怕不是魏王李泰,也在看清楚这人的品行了。

吱呀!

府牢大门打开。

魏叔玉进入其中,看着数十名士子挤在一个牢房,十分的拥挤,他不由皱了皱眉头。

“诸位士子,吏部尚书吴王李恪,派他的好兄弟,魏叔玉,魏小公爷来看大家了。”正在招呼冷漠以对士子的李义府,注意到魏叔玉的神色变化,连忙苦笑道:“小公爷,这也是没有办法,上千名士子,长安府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府牢。”

“我倒是想给他们安排的好点儿,可他们殴打吏部属官。”

“朝廷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魏叔玉懒得跟这个奸猾的像泥鳅似的家伙一般见识。

他走到府牢过道中间,大声说道:“我是代表我大哥来看望大家的。”魏叔玉很健忘的忘记了大哥叮嘱他,是代表朝廷的。

李义府听到这话,眼角不由跳了跳,装作没有听到。

“吴王派人来看望我们?”

“吴王回来了?”

……

士子们议论着,缓缓起身。

“谁是沈君谅、高周智?”魏叔玉喊道。

沈君谅和高周智相互对视一眼,站了出来作揖道:“沈君谅、高周智见过小公爷。”

魏叔玉打量着二人。

吏部衙门外发生的事情,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两个人以及少数人是难得保持理智的。

前途被断,十年寒窗付之东流。

在这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克制和理智的人。

纵使学识不够,单是这份心性就可以成一番大事,何况他也打听了,这二人还是今年这一届。

被誉为寒门中最有可能争夺前三甲的人物。

韦思谦、裴居道这些人都准备入仕了。

分明就是要在这一届科举中,向大哥展示士族的力量,向大哥宣战。

而大哥能够寄予厚望的,也只有这些寒门士子。

魏叔玉开口说道:“大哥让我给大家带了些扁食充饥,听闻你们在士子中素有威望,就由你们二人协助我给大家把吃食发到手里。”

“一切单凭小公爷吩咐。”

等吃食发到每一个人手后。

众人一边吃一边看着魏叔玉,明显想要说什么,可又不敢。

最后全都看向沈君谅和高周智。

二人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走近询问:“小公爷,听说吴王要提振君子六艺,将君子六艺科目加入科举中……”

“对,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去陇右也就是为了这个事情。”不待二人说完,魏叔玉就给出了答案。

士子们瞬间情绪失落,绝望。

……

“吴王,吴王来了。”

“袁恕己他们也出来了,中书省的宰辅们发话紧闭,他们竟然敢违背中书省宰辅的命令!”

“太放肆了!”

……

太极殿外,等候开门早朝的群臣看着灯光下,李恪带着吏部十几名主官走来,议论起来,渐渐议论变成了指责。

长孙无忌与王珪对视一眼,不由微微皱眉。

来势汹汹啊!

岑文本笑了笑,在李恪靠近后,率先踱步走过去,声音不高不低的说道:“殿下,你不在长安,可是误过了一场热闹。”

许多人听着岑文本的话,不由暗翻白眼。

心中画着圈圈诅咒岑文本。

“岑大人,我们吏部被不公正对待,多谢你仗义执言。”李恪声音平淡感谢道。

可大家听了后,眼角均都不约而同的跳了跳。

不公正对待?

这个结论,已经昭示着,今天早朝,这位吴王要反击。

吱呀!

太极殿的大门忽然开启,里面有尖细声音响起。

“开朝!”

岑文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温彦博刚要迈腿之际,李恪跨步从其身边经过,第一个走了进去。

温彦博不由微微愣怔,眼睛盯着李恪的背影,面色瞬间变得十分难堪。

下马威!

此举更加让大家感受到,这一回,吴王的锋芒。

李世民在王德的陪同下从后面走入高台之上,他看着独自站在第一排的混球儿子不由愣怔一下。

今天这混球身上明显不同。

有一股峥嵘锋芒!

他敏锐的察觉到,今日殿内的气氛格外的不同。

压抑。

朝臣们充满了浓浓的戒备。

他心中不由一笑,暗道:看来这个混球小子,给辅机他们的压力很大。这就是威严,不是用流血形成的威压。

而是做成一件件一桩桩事情形成的威慑。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很清楚,杀人霸道形成的威慑不会持久,而且反弹造成的自身伤害会很大。

始皇帝如何?

杨广如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杀形成的威慑,不够厚重,倒塌之际,就如洪水决堤一般,无法收拾。

外王内圣形成的威慑,才能足够厚重。

“拜见陛下!”李世民满意观察之际,群臣行礼。

“免礼。”

礼毕之后,李世民看着李恪,故作冷笑道:“李恪,你可知,你的吏部,给朝廷惹出多大的麻烦,让朝廷多么被动!”

“父皇,儿臣匆匆赶回来,很多事情还不知晓。”李恪答道。

话罢,他扭头看向朝臣,询问道:“不知哪位大人可以为本王说说详细的情况?”

“吴王你管理下的吏部,属官骄纵,引发了与士子之间的矛盾,在府衙门外发生扭打之事,整个长安城都传遍了,现在朝廷都快因吏部成为一个笑话了。”

戴胄开口说道:“这是给朝廷抹黑。”

“那么请问戴大人,事情的起因,发展是怎样呢?”李恪平静询问道。

“殿下这个问题还是臣来为你讲述吧。”岑文本站出来,大声说道:“起因是君子六艺,礼部提议君子六艺加入科举考核中。”

“然后温大人质疑你无法兼顾科举,希望朝廷将科举转移到礼部,由礼部掌管科举……”

待岑文本说完后,李恪拱手谢道:“多谢岑大人解惑。”

李恪踱步来到张成行身边,柴立武站在张成行身后,看着这位表弟,他不由有些紧张。

“张大人,礼部提议科举增设君子六艺,有无完善详备的计划?”

“只要有,科举只是移交礼部也不是不可以,吏部的事务的确十分繁忙。”

“吏部属官,恨不得多长几只脚,多长几双手,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他们很多时候,是朝廷当值来的最早的,下朝回去最晚的。”

“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吴王,我们正是考虑到了吏部的繁忙,所以才要将科举转移到礼部,并非不信任吴王。”温彦博开口。

“对,吴王这不是分权,这是为了更好完成朝廷的事务。”

“吴王深明大义,愿意将科举之权让于礼部,实在难得。”

……

李世民坐于高处,看着王珪等人给自己混球儿子戴高帽,心中不由冷笑。

这也是一种敬畏的表现。

如果不是对自己这个混球儿子怀有忌惮,这些人就不是捧了。

而是弹劾了。

“温大人,本王说过了,只要礼部有详细的规划,吏部愿意将科举之事移交礼部。”李恪在众人议论中,扭头冲温彦博说道。

然后不理会面色难堪的温彦博,转身对张成行拱手道:“张大人,我想听听你们礼部的计划。”

“吴王,我们礼部计划在科举考核之中增设六艺科目,六艺占科举总成绩的三成,笔试占科举总成绩的七成。”张成行回答道。

李恪面露失望的摇了摇头:“张大人,本王对礼部很失望!”

张成行的面色瞬间变红。

李恪根本不在意,语气中充满了失望说道:“从张大人的计划,本王看到了礼部各级官员做事情的松懈、散漫!”

“各级主管,做事情就是拍拍脑袋做决定。”

“这种工作的作风是只有礼部一部呢,还是朝廷诸部各级衙门都都存在这种情况呢?”

“吴王,你……你……不能如此污蔑臣!”张成行面色潮红,羞愧委屈,语结说道。

尽管当初站出来为礼部争取,他就做好了准备,可他还是小觑了李恪这张嘴巴的刁钻毒辣。

在李恪的评价下,礼部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温彦博看着张成行气势被压下去,着急开口:“吴王,我们都知道,吴王你能做事,但是吴王你也不能把所有人都贬的一文不值!”

“温大人你太着急了,本王只是实事求是的在点明朝廷各部、各级衙门的做事弊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摆正态度,我们如何管理好天下?”

“温大人是不是觉得本王在故意刁难,信口开河。”

“那好,本王就以这次科举增设六艺来说说,也请诸位大人听听本王说的有没有道理。”

“增设君子六艺这是一个好事情,本王赞同,吏部也赞同。”

“读书人如果只读书,没有君子六艺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保持尚武精神。”

“再过几百年,统治阶层就会变成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阴柔之辈,失去尚武、开放、自信精神,就可能出现野蛮文明摧毁我们更高更先进中原文明的可能。”

李世民听着、杜如晦等人听着。

他们恍然大悟明白李恪积极提振推行君子六艺的目的了。

不是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整个天下做考量。

李恪的解释,也让他们明白,君子六艺的重要性。

以他们的才智,只要被点醒,岂能发现不了现在科举单纯笔试的弊端。

“增设君子六艺,礼部有没有调查,学习君子六艺,寒门是否能够承担的起。”

“朝廷推行,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将推行过程中的阻碍、矛盾冲突减少到最低?”

“礼部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呢?”

“没有,本王没有看到,所以本王说,礼部各级主官,拍拍脑门做决定!”

“看来吴王是有完整计划了?”戴胄瞧着李恪逐渐占据上风,不甘心说道。

“当然!”李恪扭头看向戴胄,踱步来到戴胄面前,戴胄的眼神闪躲,不敢与李恪直视。

“我们吏部在准备推行之前做了调查,本王去陇右考察陇右各地的学塾,就是向了解陇右这个走在朝廷前面的样板,他们怎么做,他们是否有能力做到在教学中推行六艺。”

“……”

朝堂变成了李恪一人的舞台。

戴胄被李恪说的面色潮红,却不知如何开口。

“父皇,儿臣在综合考量了现实的情况,考察陇右后,依然决定在科举中增设君子六艺的考核。”

“不过与礼部的计划不同。”

“首先六艺成绩不纳入科举成绩中。”

“六艺分为六个科目,即便科举中不能一次性通过,科举之后,士子入仕之后,还可以补考,朝廷每年都可以在固定时间进行考核。”

“只要在六年时间内,通过了最低丙等成绩就算考核通过。”

“六艺决定的不是士子们能否入仕,而是在他们入仕中,根据他们是否通过六艺,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走到更高的位置。”

“更高的位置,就需要更为开放、自信,有着战国春秋、先秦汉武时期人杰的能力和风采。”

“入仕的士子们,领着朝廷的俸禄,然后在学习六艺,一年一科,只要他们还有着十年寒窗苦读的精神,解决了他们实际的困难,通过六艺考核并不难。”

说白了,在李恪看来,这种素质考核,有能力可以提前培养,没有能力,可以让这些人先有经济来源的支持。

“素质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体魄的锻炼、尚武精神的保持,任何是时候做都不晚,朝廷不是需要文官拥有开三石强弓,百步穿杨的能力,也不是需要文官能够骑马可以与游牧民族比拼马术,也不是一定要文官的书法能够各个成为大家宗师。”

“朝廷需要的通过君子六艺,培养人才的恢弘、包容、开放、尚武的精神罢了。”

杜如晦几人相互对视一眼,然后欣赏的看着这位年轻的殿下。

再看看张成行等各部主官。

吴王李恪还真没有说错,各部做事多以拍脑门决定。

就准备、计划、行动,差吏部太远了。

杜如晦当即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吏部的计划更为完善,谏言也更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臣赞同吴王的方案,同时也认为,科举之权至少目前放在吏部更合适。”

“臣也如此认为。”房玄龄说道:“吏部虽然事务繁多,可就目前而言,也只能由吏部多做一些,礼部还没有做好准备。”

“臣赞同!”

“臣赞同!”

……

温彦博等人面色十分难看,谁都没想到,李恪竟然能想出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先让士子们入仕,用朝廷的俸禄,给士子们六年的时间来通过六艺考核。

哎!

叹息声响起。

张成行羞愧作揖:“吴王教训的是。”

“陛下,臣懈怠了,请求陛下惩处!”张成行请罪。

连张成行都认输了,温彦博等人纵使想要继续,也无法继续下去了。

“张爱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礼部今后要做出改变,不怕发现问题,就怕发现问题后不愿意改变。”李世民温言安慰道。

张成行还勉强算是站在他这边的。

撤了张成行,换一个上来,可未必就能把礼部控制在手中。

而且此番这件事情,李世民也看的明白,是外甥立武撺掇礼部下面的年轻属官,逼着张成行站出来。

作为一部主官,如果不能为本部争取权利,那就别想统御本部。

“既然礼部都觉得他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科举之事还交由吏部主官,按照吏部的方案实施。”

“诸位爱卿有无异议?”李世民询问道。

长孙无忌等人心中十分无奈,可又无反对的办法,除非他们可以提出比李恪更详细的举措,优于李恪的举措。

“臣等无异议!”

“父皇,儿臣请求父皇为吏部属官做主!”李恪忽然愤慨请求。

来了!

所有人都明白,这次这位吴王摆明了是要护犊子。

反击取胜还不罢手,要继续穷追猛打!

温彦博、戴胄、杨宏礼几人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堪。

“儿臣弹劾温宰辅、戴宰辅、杨宰辅、王宰辅,身为上官,却是非不分,不能明辨忠奸,吏部属官兢兢业业做事,几位宰辅却不分青红皂白打压,如此上官,如何能够服众!”

“吏部戴至德,窦德元处事不到,却无惩戒,袁恕己等一干人等,体恤士子心情,保持克制,却反遭禁闭,如不给他们一个交代,不说吏部,就是六部下面的属官,今后谁还敢做事?”

“做事者罪!如果一个朝廷有这种苗头显露,那么这个朝廷就已经十分危险了!”

好狠毒的一张嘴!

温彦博等人恨得睚眦欲裂。

他们不过是乘机教训一下吏部属官罢了,到了李恪嘴里,他们简直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奸佞。

“有好戏喽。”

“就悄悄温彦博这些酸儒今天怎么下台吧。”

“吴王到底是从我们军中出来的,战斗力就是不错。”

……

一群军汉丘八们,幸灾乐祸的瞧着温彦博等人,低声议论,那嗓门却保证朝堂上所有人全都能听到。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