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03章 逼急了,就直接易储,讲刀子政治,拳头政治!

“听说了吗,太子在并州可是掀起了大动静。”

“能不知道嘛,这段时间,并州弹劾太子,诉苦的折子向雪花一样飞来,听说中书省的大人们为此都发生了不愉快。”

“嘘,别说了,唐大人过来了。”

……

李恪身为吏部尚书,下朝后,裴炎、袁恕己主动跟着他离开。

“吴王。”

身后有声音传来,李恪转身便看到是刚刚回到中书省不到两个月的岑文本。

“殿下,你们谈,我们先回去了。”裴炎说道,他们知道岑文本这位身上贴着明晃晃恪党标签的宰辅,一定是有要事与李恪谈。

“嗯。”

待袁恕己二人离开后,岑文本踱步靠近。

李恪笑着打趣道:“岑大人,你是不是还觉得自己身上恪党的标签不够明显,回到朝中还这么没有忌讳,下次你被贬,恐怕就是流放了。”

岑文本洒脱一笑,做一请的手势说道:“殿下,有几句话想和你说说。”

“便走边说。”

中书省官房。

戴胄站在窗户内,透过窗户看着外面闲聊漫步的岑文本和李恪,阴阳怪气说道:“岑杀神还真是一点儿忌讳都没有,回来才多久,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恪党的身份,招摇过市!”

这一次,关陇系损失可谓惨重。

推举的宰辅没有成功,让岑文本入中书省。

中书省的格局一下子对他们十分的不利。

岑文本、房杜褚几乎绝大部分都站在皇帝一边,而这四人,岑文本自是不用说,明显的恪党。

房杜褚在很多李恪的建议上,只要是立于朝廷的,也会坚定不移支持。

这些人不群不党,没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偏偏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相同的诉求和目的,相互支持应援。

还有一个杨师道,大名鼎鼎的有限度宰辅!

谁也不会忘记他前朝杨氏皇族,与李恪有着血脉上的联系。

总共十二个宰辅,与李恪有联系的就有五个!

王唐二人则是魏王的人,很多时候,魏王会支持吴王反对关陇系以及太子。

关陇系明着在中书省占据了五个名额。

团结、利益诉求他们比隐隐团结在李恪身边的五个人更加紧密。

可近来始终不能在朝堂占据优势。

从前关陇系控制朝堂话语权的风光,忽然间不再了。

唐俭笑呵呵说道:“戴老大人,这不是明知故说嘛,咱们这些人,谁不知道,岑大人是吴王理念的忠实拥护者?”

长孙无忌瞥了眼王珪。

以眼神示意戴胄不要继续在这种没有任何利益的问题上争执。

杜如晦三人看了看关并两系双方,然后也不约而同看向窗户外。

“……殿下,太子在并州的动静闹得很大,对此你怎么看?”岑文本询问道。

李恪略作沉吟,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岑大人,你以为,就以陇右为例,陇右先行的规矩和制度,是否可以一直保持现在这个较低的火耗数额?”

“应该能保持至少五十年,五十年后……”

岑文本说着摇了摇头,苦笑道:“五十年或许都是臣的乐观预估,陇右的火耗问题,相较朝廷各州府,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各州府脱颖而出,说白了是陇右上限全体的一种廉洁自律。”

“底层做事的小吏,在陇右不断繁荣向上的氛围中,干劲儿足,加上上面官员的以身作则,用道德约束,下面的小吏纵使是辛苦一点,也愿意,加之陇右的发展,小吏家中也从陇右的发展中受益,所以他们也愿意吃点苦。”

“这种自身约束是最不可能持久的,就如殿下之前说过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自律约束一辈子的官途生涯的。”

李恪点了点头。

官场自古分为官与吏。

大唐的官,大多数都是士族背景,即便推行科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也不可能改变。

陇右的士族在他、岑文本、李行之的引导下,走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各州府的路。

这些人家境殷实,在他们引导下,这些人放弃了对佃客的掌控,同时也放弃了火耗分润的部分。

将火耗陇右火耗降到了最低,维持胥吏征收粮赋以及协助主官处理各种政务中的消耗。

陇右官府许多主官,在各种朝廷往来的宴请中,甚至都是自讨腰包。

陇右士族开明,加之陇右官员背后的家族,也在陇右的发展中受益,以及现在陇右风气的影响下可以做到这一点。

其他各州府衙门的主官肯定不可能做到这种奉献。

这决定于士族先家后国的特点。

大哥太子在并州搞出这么大的声势,天下震动。

说白了就是在这火耗上面。

有些州府衙门从主官到底层的胥吏,火耗分润太没有节制,给了太子打击报复并州系的机会。

“说到底,这涉及了俸禄、官、吏,整个朝廷的制度建设问题,历朝历代,始终没能把这个制度问题很好的解决。”李恪自言自语道。

岑文本点了点头,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

刀笔胥吏从朝廷只能领取十分微薄的俸禄,这点俸禄根本无法让胥吏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

而刀笔吏又要具体的做事,穿州过府,下到乡野,人吃马嚼这都是钱粮。

“殿下,这个问题恐怕在未来会越来越严重。”岑文本提醒道:“士族为官虽然有各种的弊端,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士族人虽然不会损己为国,可他们很多人在贪腐一事上还是有些底线的。”

“他们可以借助权利,从其他途径得到利益,所以不会为了一点点钱粮,损害仕途。”

“而随着科举不断的推进,大批的寒门入仕,这种情况恐怕就会改变。”

“当官为出人头地,也为钱财。”

对此,李恪不否认,后世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为官只为财不就是如此吗。

一些人寒窗苦读,一朝得志,总要抓住机会,捞一个富贵。

“说到底还是殿下所说的制度建设的问题。”岑文本想了想不由苦笑。

朝廷现有的制度,其实就无法约束贪腐。

有一个好的制度,画出框框约束百官,纵使无法阻止上下其手的捞好处,也可以将其最大程度的限制在内。

“大哥这并州查账目,算是把这个问题提前给引爆了。”李恪不由无奈的笑了笑。

现有官场制度粗糙的问题,李恪不是不清楚。

在他的预估中,官场制度的建设,应该是等士族的力量虚弱许多,朝廷的更加宽裕之后进行。

“若是太子能够一视同仁还好。”岑文本提醒道:“臣就担心太子是打击报复,并州严查,其他地方做做样子。”

“还有殿下,你现在是吏部尚书,这段时间太子从来吏部的罢黜意见折子不少吧?”

“你准备怎么处置?按规矩严惩,魏王那边的感受要不要考量了?”

李恪看了眼岑文本,他知道这才是岑文本找他的主要目的。

他与李泰的关系。

“初心!规矩!”李恪平静而郑重说道:“岑大人,于先生去辽东,我们吏部谈话后,他赠送了我一幅字,不忘初心。”

“我时刻牢记着。”

岑文本郑重作揖:“臣明白了。”

随后,岑文本看着李恪离开的背影,拧眉自言自语道:“于宁志,不忘初心,这个昔日秦王府十八大学士,雍州的杰出人才,他提醒殿下不忘初心?”

“他是知道今天这局面,即将吴王呢,还是给吴王什么暗示?”

“吴王有是否从这不忘初心四字中,得到了于宁志的暗示?”

如今看清楚王珪目的的,只有少数几个人。

帝后二人已经完全看清楚了。

或许王珪实现提示过的长孙无忌也看穿了。

暖阁。

李世民看着外面岑文本和李恪,笑着对长孙无垢说道:“你说这两人,他们是在议论小派系的私利呢,还是讨论公义?”

“我敢肯定,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他们在沟通恪党的私利。”

长孙无垢笑了笑:“恪儿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最重要的是你这个皇帝、父皇怎么认为。”

“承乾在并州极力大打击并州系,王珪坐视不管,青雀应该快急急忙忙从陇右跑回来,求助恪儿了。”

“王珪不但要借助此事,逼承乾的储君之位,他还要借此机会,分化瓦解恪儿和青雀的兄弟情谊。”

“一石二鸟,真让他成了,储君之位空虚,此次事情,恪儿如果还以公理公义发表吏部对并州的看法。”

“以青雀的性格,恐怕心中就会对恪儿存有一丝不满,兄弟的情谊出现了裂痕。”

“将来青雀就更容易接受关并两系的合作,共同就争储之事,联合起来先对付能量更强,对他们危险性更大的恪儿。”

李世民点了点头:“一直以来,青雀那个混账都是跟着那混球学经验、学做事的手段、同时也分润一点好处,现在让青雀损失,以青雀自私的性格,还真的会发生你说的情况。”

哼!

冷哼一声,李世民的眼神渐变冰冷:“王珪这个老狐狸,他这是挑拨朕这些儿子的关系,他们不变成敌人,他们始终就不安心!”

“别以为我不知道,他还为更长远考虑,他担心即便有一天,青雀在关陇系的支持下上位。”

“如果他们兄弟的感情不破裂,青雀还会重用那混球,继续推行他的理念。”

“这个老谋深算的狐狸!”

啪!

李世民说着,怒而一巴掌拍在桌面上。

“我就怕那混球还不知道,现在朝堂的热热闹闹,都是冲着他去的!”

“你不知道吧,其实青雀已经从陇右离开,急急忙忙赶回来了,承乾也过了龙门进入关中了。”李世民将两份情报交给长孙无垢。

长孙无垢看后,不由微微拧眉。

沉默许久之后,长孙无垢才说道:“我们更应该考虑,一旦王珪的目的达到,储君之位空悬之后该怎么办。”

“逼急了,就让那混球直接做这个太子!”李世民怒而发狠说道:“左右到时候,他都会被关并两系联合针对的。”

“还不如提早把他扶上去,我有陇右、岭南、益州三地半天下的财税支撑,就可以在关中屯扎重兵。”

“稳住关中,基业不动,我效仿杨广跟他们讲拳头,讲刀子!”

长孙无垢的面色变了变,刀子政治,拳头政治必然会流血不止,天下震动。

最主要的是,前朝失败的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连忙说道:“二哥,先不要着急,再看看。”

李世民冷静下来,握住妻子的手,拍了拍,自信笑着说道:“不用担心,你别看我们现在似乎还不如前朝大业年间,可其实我们已经比大业年间杨广有更大的优势。”

“杨广最大的失误,他就是错估了文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那些家底都是死物,不是活水,用完了就没有了。”

“可我们不用,三地半天下,这就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旦动刀子,我会调兵入关中。”

“那混球儿子之前说咱们朝廷的战略是举关中之重以临四方,总结的倒也是精辟。”

“一旦动刀子,也是这个策略,重兵稳住关中,三地提供财税,即便其他地方对抗朝廷又能如何!”

“我们有三地源源不断的财税支撑!”

……

帝后这番对奏言论,仅限于太极宫。

外界还无人知晓。

如果传开,恐怕天下就都要震动。

一日后。

李泰和李承乾同时抵达长安。

“大哥,你还真是心狠手辣!打击报复够狠!但你也别以为就能得逞!”李泰骑马与李承乾并驾齐驱入城之际,冷冷说道。

李承乾唇角微微上扬,义正言辞说道:“青雀,孤弹劾罢黜的都是极度贪吃贪占之徒,这是为朝廷,为天下!并州那些稍微收敛的,孤全都放过了。”

“怎么,为了保自己人,连朝廷、连我李氏江山都不顾了吗?”

话罢,李承乾扬鞭策马离开。

呸!

李泰气的冲李承乾离开的方向吐了口唾沫。

“臭不要脸,你要真的是心存公义,我李泰跟你姓!”

狄仁杰跟在后面听着李泰这话,差点笑出来,跟着这位魏王的脸皮也是足够厚,足够无耻。

狄仁杰略微犹豫,提醒道:“魏王,我建议还是不要去吏部了,这件事情,去吏部就是为难吴王。”

“太子这次虽说是打击报复,可他抓的那些人,都胃口太大了,正如他所说,稍微收敛的,他都放过了。”

李泰略作沉吟说道:“本王回来,怎么能不去见皇兄呢。”

驾!

狄仁杰不由无奈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王老大人,你这一手可还真是狠,陛下如果发现,你就是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狄仁杰虽然不知王珪最终的易储、关并联合对付李恪的目的。

但是他从王珪放任李承乾在并州大肆查账,已经察觉到王珪想要借助此事,离间李恪和李泰了。

狄仁杰快速跟上,他也想知道,一边是公理公义,一边是王珪对兄弟情谊的离间。

那位吴王有什么办法?

王珪这次大手笔,不在乎并州的坛坛罐罐,自损八百,直击李恪最在意的公义和手足之情。

逼着李恪做出选择。

狄仁杰也十分佩服王珪的手笔。

要知道,单单这次被太子查出的并州大小官吏,牵扯其中就有百余名!

晋阳更是出现塌陷式的连锁反应。

并州系的坛坛罐罐,损失不可谓不大!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