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81章 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

“恪报,恪报,最新一期恪报,吴王亲自撰文,清查天下吏治。”

“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

“踏踏实实是傻子,阿谀奉承是进步,溜须拍马是升迁,站队跟随是选择。”

“吴王直言不讳点,一针见血明庙堂陈腐弊病,誓要正本清源,真正实现庸者下能者上的良好风气……”

……

当李恪带领着吏部几名首先率先进入益州准备之际,最新一期的恪报刊发。

由他撰写的文章,在长安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讨论。

“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吴王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某些官老爷可不就是这样吗!”

“朝廷赶往吴王说出来,这表明朝廷是下了大决心正本清源了。”

“会不会是喊口号?”

“瞎说,吴王做事,什么时候半途而废了,看看现在的陇右,陇右不说了,就说说益州、岭南!”

“是啊,我们关中再不改变,关中爷们儿走出去,腰杆子都挺不直了,能说出口的,也一句生在皇城根儿下了。”

“之前的长安令王崇基王大人还是不错的,推行服务型官府,长安的风气好转了不少,现在这个李义府上任后,明显不如从前了,那些权贵子弟们,又开始在长安为非作歹了。”

……

醉仙楼包间中。

李泰听着从外面传来的议论声,将手中的恪报放下。

李义府坐在对面战战兢兢,十分拘谨。

“义府外面百姓怎么议论你,你听到了吧,王崇基因为推进落实服务型官府,从长安令升迁到了益州刺史,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不要真以为王崇基能够迈过升迁这个坎,是靠他太原王氏的背景。”

“如果没有他推行服务型官府的成绩和表现,他是不可能去益州任刺史的,这就是未来天下的大趋势,你如果对皇兄的那套理念还抱有排斥,就算我帮扶你,你也不可能走得更远。”

“更别说益州结束后,关中也要开始考核,你这个长安令在皇帝眼皮底下,太差了,本王相帮你都帮不了。”

李义府神色不由凛然,他知道李泰是借机敲打他。

“殿下放心,我马上抓紧整顿,一定不给殿下你丢脸。”

李泰灿烂的笑了,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

“诸位,你们看看,看看,他吴王可真敢说,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在他眼中,朝廷的官员都是碌碌无为的了。”

中书省官房,戴胄激动的口水四溅,抖着手中恪报大声说道:“他这是抹黑朝廷,是会让百官心寒的!”

长孙无忌没有抬头,仔细看着手中的恪报。

房玄龄抬眼皮瞥了眼戴胄,戴胄这么激动,恐怕是被这句话戳中痛处了。

他戴胄这个老糊涂蛋可不就是这样吗?

作吏部尚书的时候,早朝之后品茶、看报、小憩,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现在还成了中书省的宰辅。

在座的所有人都暗暗瞥了眼激动的戴胄。

大家都明白戴胄为什么激动。

心虚!

房玄龄翻动恪报,翻到另一个版面,同时笑着说道:“戴老误会吴王了,吴王在文中点明了,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是如此,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剔除这些东混西混,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

“溯本清源,让踏踏实实,肯干实干的官员走到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嗯,这篇文章写得好。”杜如晦也恰如其分的点头说道:“我提议,是不是可以将这篇文章摘录,由朝廷的邸报发给天下各州府衙门呢?”

“恪报的影响力虽然已经遍及天下了,可朝廷不能没有表示吧?”

“我们这也是挽救更多的人,给他们敲一敲警钟,免得明年过潼关,崤山以东进行考核,出现大范围的不合格,那可就丢人丢大喽!”

长孙无忌和王珪这才相继抬头。

二人都明白,杜如晦这是要以邸报朝廷的口径,来逼着其他各州府动起来,主动的去做服务型官府做的事情。

促进服务型官府以更快速度落地。

反对?

倒是恐怕就要真的面临大范围的罢黜了,对士族而言损失太大。

不反对,又让人十分难受。

“我赞同。”长孙无忌无奈点头,大势所趋,纵使难受也只能跟着大势。

逆势而行,损失更大。

“我也赞同。”

随着长孙王二人相继表态,这个事情在中书省形成了一致决议。

长孙无忌借口活动身子,从官房走出。

戴胄和杨宏礼跟着出来。

“辅机,难道真的就这么算了?”戴胄不甘心道。

长孙无忌瞥了眼戴胄,戴胄如此激动,无非就是觉得李恪文章中那句‘东混西混一帆风顺’在暗指他。

“两位大势所趋,不要逆势而行,吴王已经先行离开去益州布置了,这一次是你们去,你们也抓紧时间动身吧。”长孙无忌叮嘱道:“到了益州,做好监督就好,不要过多插手,让益州和吏部去折腾就行了。”

杨宏礼点了点头:“不错,我们做好监督,益州也算是李恪的半个支持者,益州可不像陇右,到时候如果李恪维护益州,我们就可以以此弹劾李恪了。”

……

太极宫暖阁。

哈哈……

李世民爽朗笑着骂道:“混球,这个混球,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他倒是会总结,朗朗上口,还押韵!”

长孙无垢也笑着放下恪报,说道:“这就可以证明,恪儿是真的用心去观察去了解,所以才能够总结的这么深刻。”

“庙堂百态、踏踏实实、阿谀奉承、逢迎拍马,站队,说穿了,也就这些。”

“他能认识的这么深刻,这次清查吏治,也一定能够让下面的风气焕然一新的。”

李世民看着窗外点了点头,说道:“可惜了,朝堂中枢暂时动不了,这东混西混一帆风顺,说的不就是戴胄这个老糊涂蛋嘛。”

“你当初把他放入中书省,也不是看中他这个老糊涂蛋好揉捏嘛?”长孙无垢莞尔一笑,打趣道。

李世民也不由笑了。

笑过之后,感慨道:“都说上位者要奸佞忠臣都要用,可用奸佞,用戴胄一般的老糊涂蛋,本身就是一种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如果一个政权朝廷长期需要用奸佞来达到治国理天下的目的,即便眼前的是花团锦簇,也已经预示着,这个政权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索性我们现在不严重,那混球已经看到了,开始着手改变了。”

长孙无垢听闻后,面色不有郑重。

……

益州。

“大哥!”城门外,长孙冲等一干在益州的兄弟在李恪的队伍抵达后,冲上来高兴的拥抱。

裴炎和窦德元看到这一幕,心中各有不同的感受。

裴炎感慨,昔日轰动长安,醉仙楼的结义,如今这群新勋贵子弟,都跟着李恪走上了这样一条有别于父辈的道路。

父辈打下了大唐江山。

而他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丝毫不比打江山差,是在奠定大唐的百年、数百年盛世。

如果将来有一天成功,这段佳话注定要彪炳青史,成为后世一段美谈。

而窦德元则对长孙冲这些人充满了反感和厌恶。

如果不是这群叛徒最早帮衬李恪,李恪就不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过越大。

王崇基一直等李恪兄弟们叙旧结束后,才笑着走过来:“益州刺史拜见吴王,吏部尚书!”

李恪瞧着王崇基。

王崇基这个人怎么说呢,是一个介于保守和开明之间的一个复杂的人。

他对此人不反感,如果天下士族都能像王崇基一样,改变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王刺史,这次本王带着吏部是来给你们益州找麻烦的,你确定欢迎我?”李恪笑着风趣说道。

王崇基飒然一笑,摊手道:“殿下能有魄力先从陇右开始,我们益州虽说比不上陇右,但附翼的勇气还是有的。”

哈哈……

“那我可不客气了。”

“殿下请!”

一群人回到府衙后,李恪做到了府衙大堂主位。

气氛也较之之前的轻松变得严肃。

“我们吏部这一次来的目的,你们也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李恪扫视众人之后,开口说道:“我们是来做前期考核的准备的。”

“地方各级衙门要尽快将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抓紧时间到成都府衙。”

“中书省的宰辅很快就会到了。”

“等宰辅们到了之后,我们就立刻开始,时间有些紧,大家做事尽可能不要拖拖拉拉,要是让两位宰辅不满意你们的办事效率,板子打下来,我可不会帮你们扛着。”

大家不由会心一笑。

这位吴王的讲话风格就是这么独特,训诫的话,听了也不会那么抵触。

“具体的准备,我会让吏部司左侍郎裴炎,考功司右侍郎窦德元配合你们,你们有什么不懂得,可以直接问他们二人。”

“我呢偷个懒,长孙冲给我做向导,带我去益州各地看看。”

大家都明白,这位吴王是想要看一看,益州现在的变化。

砍麻复耕等等一系列他当初提出的政令,是不是很好的落实。

“王刺史,你觉得这个安排怎么样?”李恪征询王崇基的意思:“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毕竟吏部远离益州,益州或许有特殊的情况。”

王崇基很受用也很感慨,这位王爷做事真的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且不论李恪皇子的身份,就是吏部尚书的职务,也可以直接发号施令了,但这位王爷没有这么做。

最后不忘征询他这位益州主官。

做事的方法恰如其分的让人受用。

王崇基笑着说道:“王爷既然说了,我还真有一些特殊情况,我希望由长孙別驾留下来主持考核,我陪着王爷去益州转转,天下人都知道,王爷对建设地方繁荣有督导的见解,我这个益州主官,也想近距离请教王爷一些问题。”

李恪知道,王崇基主要还是避嫌。

担心益州士族为了考核的事情,求到他身上来。

这种躲避,源自于他即保守又开明的复杂态度中。

“行,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就按照王大人你说的来办。”李恪没有迟疑,风趣说着应下了。

……

数日后。

李恪在王崇基的陪同下,带着窦诞、崔民干、魏叔玉几人来到巴西郡。

窦诞说道:“王爷,砍麻复耕已经第二年年底了,做的最好的就是巴西郡,当初因为房遗直他们大多在巴西郡任职县令,所以巴西郡是当时情况最好的。”

“基本在今年年底,巴西郡的砍麻复耕就接近尾声了。”

李恪点了点头,看得出来,王崇基入蜀之后,还很好的执行了当初的政令。

“王爷,我们益州上下都希望,王爷的灯泡制作能够到我们益州来,长孙冲说了,灯泡的制作中,需要一种碳化竹丝,而我们益州最多的就是竹子……”

李恪听王崇基竟然主动出击,请求将灯泡工坊放到益州,他不由对这个人更加满意了。

能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出击,这就是一个肯做事,要做事的人。

就算道不同,朝廷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当然可以,不过你们也不能涸泽而渔,做好砍伐种植相结合,不要浪费这方水土给我们的馈赠。”李恪叮嘱道。

“不会,绝对不会,我们想过了,制作竹沥之后的竹子,就已经被初步碳化,把这些制作竹沥剩下的竹子利用起来。”

“同时王爷的提醒,我们也会谨记的。”

李恪不由眼前一亮,用制作竹沥,经过初步碳化的竹子,制作竹丝,这一点他还真的没有想到。

“王大人,就冲你这个想法,叔玉给怀玉传信,让他派人到益州和王大人商讨灯泡工坊的事宜。”

魏叔玉看了眼王崇基,知道这个人虽然与大哥的道不同,可这个人还是入了大哥的眼。

他笑着应道:“我马上派黑骑的兄弟回去传信。”

“多谢王爷。”王崇基笑着感谢道,紧接着略带一丝不好意思笑着说道:“王爷,当初益州方面把孙神医的医学学塾给赶走了,属下知道你跟孙神医的关系很好,能不能跟孙神医说一说,我们益州上下都希望孙神医能够回来。”

“益州可以满足孙神医的任何要求。”

裴承先虽然是掉了脑袋,可即便现在,益州上下提及这个事情,都要骂几句蠢货才解恨。

岭南医学学塾已经三年了,当初跟着孙思邈离开的那批孩子,近一年偶有回来的。

那些十二三岁,背着竹楼,穿着草鞋,逢年过节回家探亲的少年们,已经能走行走在乡野之中,给百姓诊断一些比较常见普通的病症了。

这样一幕幕事情发生的多了,百姓称赞,传扬开了,益州上下才更加清晰的意识到李恪当初离开时,在益州城门处,对裴承先说的那番话多么有先见之明。

而这无疑让益州上下更加埋怨裴承先的愚蠢短视。

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大量的益州医学学塾学而有成的孩子走出去,背着竹篓药箱,踩着草鞋,用脚步丈量天下,用掌握的医术济世苍生。

这就是益州独一无二的地方名片!

不知有多少人抱怨因为裴承先的蠢,将这样本属于益州的荣耀让给了岭南。

早在知道李恪要进入益州,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就找到他,希望他能在李恪面前说一说这个事情。

哈哈……

李恪大笑一声,拍了拍裴承先的肩膀,打趣道:“王大人,这你可有些为难我了,孙神医去岭南建医学学塾的初期,是本王出钱的,不过后续都是岭南五府经略使府在投入,手心手背都是肉。”

“本王可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这事情还是你这个刺史,亲自去和薛经略使沟通吧,我是绝对不会掺和的,你别想拉我下水。”

周围崔民干等人全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同时也暗暗感慨一声。

裴承先急功近利,到底做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现在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了。

益州如今想要挽回孙思邈的医学学塾,可是已经晚了!

大家不由暗暗看着李恪。

王崇基不由苦笑,其实他早知道不可能。

“王爷,我们益州不求孙神医回益州办学,我们益州官府愿意以官府出钱,由岭南医学学塾帮我们在益州每年选一批聪明伶俐的孩子,送到岭南医学学塾,跟随孙神医以及其他医家先生学习医术。”

“我们益州也想为济世天下苍生做点事情,就当我们为当初做过的蠢事,尽量找补挽回。”

窦诞打量着王崇基,暗暗点头,这的确是个人杰。

有魄力,有能力,能想到这样一个曲线迂回的办法,不简单!

“这个忙我可以帮你,其实你们益州愿意,可以去岭南五府经略使沟通,岭南医学学塾升为学院。”

“让岭南医学学院在益州开设学塾,培养选拔基础的人才。”

“大头的好处肯定还是人家岭南的,但是你们益州也不吃亏。”

王崇基听的眼前一亮,他连忙作揖谢道:“谢王爷指点,今年回京述职,我一定要拉着薛经略使喝酒,薛经略使不答应,我就跟他一直喝下去。”

程处默笑着揶揄道:“王大人,如果是喝酒,恐怕一百个你都不是薛经略使的对手,你可别忘了,薛经略使是武将出身。”

哈哈……

轰然大笑声再次响起。

剑阁。

戴胄和杨宏礼的车驾从剑阁驶出。

戴胄揭开窗帘,瞥了眼,冷笑道:“听说当初咱们那位吴王入蜀赈灾,就是从剑阁开始的,就是在这里。”

“晋王等皇子每次提及这件事情,都会十分崇拜的必说吴王李恪带他们喝羊皮粥的事情,哼!”

“裴承先死在了益州,开了我们士族犯国法而明正典刑的先河,这一次,倒要好好看看,这个益州,有什么不同!”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