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75章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半月后。

长安城外。

李世民、长孙无垢领着朝中文武大臣同时出现在长安城外三十里。

在后面,更有密密麻麻的长安百姓翘首以盼等待着。

所有人,无论是达官显贵,亦或是普通百姓,都身穿着粗布麻衣,有人抱着酒坛,有人手中拿着香烛。

“俺儿子终于要回家了。”

“我三个儿子战死在辽东,没想到,有一天,他们还能回关中老家。”

“这些将士,我们关中的健儿是为前朝战死的,朝廷还能记得他们……”

……

李世民领着群臣站在前面,听着后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哭泣声,议论声,他的面色不有动容。

战死辽东健儿英灵归乡引起的轰动,他时知道的,可在皇宫中听到的,与现在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

只有身处在百姓中,从哪些低吟的声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百姓的诉求和意愿。

那无声的诉说,融入了风中,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在风从耳边吹过之际,感受的最清晰。

他不由握紧身边妻子的手,长孙无垢察觉丈夫情绪的变化,扭头眼神柔和的看去。

哎!

李世民深深的叹了口气,朝臣们听闻全都诧异看来,他沉吟片刻才说道:“朕现在越发能明白,俯身百姓中的真意了,乱世之中,百姓苦于无奈可以发出让上位者清晰感受到的怒吼,承平年代,多少百姓的诉求,因为距离、阶层等种种缘故的分割而听的不够清晰,不够感同身受。”

“李恪提出服务型官府,其实就是要朝廷能够更贴近百姓,聆听百姓低吟声音中的那些不敢大声说出来的诉求。”

长孙无忌等人听闻这段话,脸色瞬间变了变。

又是服务型官府。

迎接战死英灵归乡,都能让皇帝发出这样的感慨。

杜如晦拱手说道:“陛下说的是,服务型官府的理念是经过陇右、益州、岭南检验,一条切合朝廷的,正确的路,臣以为应该广而推行了。”

“陛下,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迎接战死将士的英灵,此事稍后再议,百姓们都看着呢。”温彦博立即提醒道。

李世民扭头看了眼温彦博。

“报!”

“吴王队伍已经抵达十里外!”就在此时,有斥候策马回来汇报。

李世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转身吩咐道:“准备奏乐,迎接英灵!”

“是!”

当李恪的队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之际,鼓声雷动,琵琶、筝、笛等乐器相继响起。

马军两千余人引队入场,披甲持戟,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

声震百里,气壮山河。

“归来!”在秦王破阵乐舞起乐鸣之际,李世民双手捧着香烛,爽朗大声道:“四海皇风被。”

“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

“今日告功成。”

长孙无忌等人面色肃然,紧随其后,举香烛,肃然高唱:“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

“秦王破阵乐!”

“陛下以秦王破阵乐迎接英灵!”

“秦王破阵乐是凯旋之乐,这是对战死辽东前朝将士最高的褒奖,他们不是战败者!”

“朝廷为将士们正名了!”

“狗娃,狗娃他爹,你们回来了。”

“大哥,回来吧,朝廷为你们正名了!你们不是战败者,你们关中健儿的榜样!”

……

人群,年迈孤寡的妇人,撒着纸钱,呼喊着自己儿子、丈夫的名字。

佝偻着身子,依稀可见年轻时是个魁梧汉子的老者,不停用黝黑、粗糙、满是褶子的手擦着眼角的泪水,呼喊着手足兄弟的名字。

他们的亲人回来了。

他们原本以为,他们的亲人再也不可能回来了,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一次又一次上演。

没有人会在意底层卑微蝼蚁的生命。

更何况还是为前朝战死疆场。

今天吴王恪,亲自在辽东的白山黑水中将他们亲人的骨骸搜罗整理带回来,朝廷还以秦王破阵乐来迎接英灵归来。

那份对亲人念想,有生之年得以圆满。

今朝的改变他们也能感受得到。

鼓乐声中,李恪带领队伍缓缓抵近。

百姓在官道两旁,后面装载着骨灰的长长车队旁边祭奠亲人。

李恪带着魏叔玉等人来到李世民面前:“拜见父皇,儿臣幸不辱命,带战死将士的英灵归家。”

李恪说着,双手将引魂幡递向李世民的面前:“送将士入昭陵,儿臣以为应当有父皇亲自来领着他们,儿臣没有这个资格。”

李世民看着站在他面前,严肃而郑重的儿子,他的眼睛微微有些酸涩。

他知道,这一路上,他这个儿子就几乎没有停歇,满脸的倦色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回来了,要亲手将最后这份荣耀交给他。

“你陪父皇上御辇,亲自替父皇执幡!”李世民丢下这样一句命令,与长孙无垢转身上了御辇。

长孙无忌等人则面色大变。

李恪上御辇,亲自为皇帝执引魂幡!

这是多么大的殊荣!

李承乾的手不由紧紧的攥住。

李世民根本没容李恪推辞,李恪只能跟着登上御辇。

李世民与长孙无垢看着站在御辇前面,手持引魂幡的李恪,二人相互对视一眼,吩咐道:“你来下命令吧。”

“出发!”李恪没有任何犹豫,立即肃穆喝令。

队伍重新启程,目的地,九嵕山的昭陵。

当日。

皇帝李世民亲自主持战死将士的入葬仪式。

仪式完成,李世民当着跟来的百姓,宣布:“即日起,凡为中原天下战死之将士,依循此例,入皇陵享受大唐天下的香火供奉,从即日起,昭陵北侧对天下人开放,任何人,均可入北侧英烈陵园祭奠!”

“谢陛下!”

“谢陛下!”

“谢吴王!”

“谢吴王!”

……

百姓纷纷感念而下跪谢恩,最后,感谢声,由皇帝李世民变成了吴王李恪。

御驾返回长安时,王德小跑着来到李恪的身边,传达李世民的吩咐:“吴王,陛下体恤,让你先回王府休息。”

李恪点了点头,也没有多想,拱手道:“王大监代我谢父皇体恤。”

“是!”

李恪勒马转向,从队伍中刚离开,议论声就响起了。

“陛下真的是体恤吴王啊。”

“屁,什么体恤,你难道没有听到九嵕山最后,所有百姓都在感谢吴王吗?”

“难道是陛下……”

“谁知道呢。”

……

朝臣们窃窃私语的议论着。

房杜二人相互对视一眼,眼底均都不约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九嵕山最后的情形,的确有些犯忌讳了。

是夜。

吴王府。

“嫂子,我大哥还没睡醒?”程处默坐在会客厅,有些着急的又一遍询问崔莺莺。

崔莺莺摇了摇头,面色也十分担忧。

九嵕山上的一幕,陛下入城后没有让丈夫随行入宫,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都令人十分的担忧。

“明明是一件好事,怎么就变成一件糟心事情了呢!”程处默懊恼道。

魏叔玉打了个哈欠,安抚道:“我们不要先乱了阵脚,陛下不是什么都没有表示吗?”

“叔玉,你们也陪王爷一路归来很累了,我已经在王府让下人给你们准备了房间,你们先休息,不论什么事情,都得等王爷醒了再说。”崔莺莺看魏叔玉几人也着实累得够呛,就劝说道。

魏叔玉点了点头:“也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

东宫。

“哈哈哈……”

笑声从李承乾的书房中传出来。

“吴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件好事,竟然临了临了变成了一件坏事!那些愚昧无知的贱民还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温彦博抚掌称快。

侯君集冷笑道:“我建议明天早朝,大家就一起弹劾吴王李恪!”

“我赞同,百姓只知吴王,而不知陛下,这对朝廷是不利的!”

“我也赞同。”

……

李承乾看着舅舅还没有表态,拧眉询问道:“舅舅,对此事你怎么看?”

“弹劾可以,但是不能用这个借口弹劾,陛下就算真的心中不高兴,用这个借口弹劾,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反而不会处置吴王,还会重重褒奖的。”长孙无忌提醒道。

刘洎恍然大悟:“不错,陛下是个十分自负的人,我们这么弹劾,太明显了,陛下为了面子,也不会处罚吴王的。”

温彦博询问道:“那么辅机以为,找一个什么借口?”

“吴王身为吏部尚书,却离开吏部半年之久,滞留辽东,疏于他的主职。”长孙无忌很显然早想好了,脱口而出。

啪啪啪……

温彦博抚掌赞道:“这个借口好,如果可以的话,乘此机会,夺了李恪的吏部尚书职务。”

“吏部没有他坐镇,他就无法借着清查天下吏治,推行他那一套东西了。”

陇右考核结束,他家敏锐的意识到,没有推行服务型官府的地方,绝大部分很难通过李恪那种具体事例的笔试考核。

因为那些题目,都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了,才能答出来。

名为笔试考核,可其实就是一种经验考核。

有没有真正做事,写下的答案就像是照妖镜一样,一照一个准!

想要答好那份经验性试卷,就必须去做事,积累经验,而只要为了答好那张卷子做事,其实就是在推行服务型官府。

无名而有实,李恪的目的一样达到了。

这让温彦博等人十分抓狂,却又苦于没有办法。

今天皇帝入城后对李恪表现出名为关心,实为冷漠的态度,让他们看到了把李恪从吏部赶走的机会。

李恪走了,人走政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

……

翌日。

早朝,君臣礼毕后,戴胄就站出来,大声弹劾道:“臣要弹劾吴王,吴王此番虽有大功,可他毕竟是吏部尚书,弃吏部尚书主职而不顾,无论吴王有多么大的功劳,他都犯了渎职之罪!”

“陛下,臣也要弹劾吴王,吴王今天又没有来参加早朝,吴王如此懈怠,臣以为吴王不合适担任吏部尚书一职!”杨宏礼紧随其后站出来。

“臣附议!”

……

哗啦一下,朝中太半朝臣站出来弹劾李恪。

杜如晦眉宇间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他暗暗看向坐在上面的皇帝,昨日之事,大家都清楚记得。

今天皇帝的反应,便可知皇子到底有没有把那件事情记在心中了。

“诸位爱卿说的的确有理,不过吴王李恪毕竟为朝廷立了大功,就罚俸三年吧,接下来吴王再有懈怠,朕一定从重处置!”李世民冷着脸平静说道。

实则心中在冷笑。

眼前的一幕,无疑证明他的目的达到了。

退朝后。

温彦博等人结伴面露微笑离开,他们就差弹冠相庆了。

“辅机,看来陛下心中真的有一根刺,今天虽然没有达成目的有些遗憾,但也乘机试探到了陛下的心思,倒也放心了,现在不处置,怕是因为李恪立下大功,不好处置,接下来只要他在犯错的话,陛下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打压的!”温彦博激动的分析道。

长孙无忌也面露轻松点头,他也认为昨天李恪犯了忌讳,引起了皇帝的猜忌。

“哎,树大招风啊!”杜如晦与房玄龄一同从太极殿出来,看了眼前面的中书省同僚,无奈叹了口气。

褚亮紧跟上来,听闻后,笑着说道:“总比那些人把曲阜孔氏的衍圣公搬出来好,听说,有人已经有这个打算了。”

闻言,房杜神色凛然。

这个传闻大家都听说了。

李恪这次声势浩大的带着将士英灵归乡,加上陇右百官在考核中的良好表现,予以许多人很大的压力。

有风声传出,有人想要把曲阜孔氏的衍圣公搬出来。

杜如晦眼底不由闪过一抹亮光,心中狐疑道:“难道……”

他猜到了一种可能,不过又不敢相信。

太极宫。

长孙无垢看着宰辅们陆陆续续走入中书省官房,松了口气说道:“昨天入城你的冷漠,再加上今天对恪儿罚俸三年的惩处,衍圣公之事应该暂时不用担心了。”

这一次,他们培养的这个孩子表现的太优秀,辽东、陇右均都跟他有关系,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丈夫就要对外故意释放一些信号,让某些人心中轻松,放松警惕。

李世民闻言,摇头道:“迟早的事情,我们这么做,只是给他拖延了时间,有消息传来,曲阜那位当代衍圣公对那混球的做法十分反感。”

“尤其是对皇叔李行之重新解读先之劳之十分厌恶。”

长孙无垢语气微冷道:“当代衍圣公当然会厌恶了,他孔氏几乎通过各种手段,就差把整个曲阜的土地都掌控住了,还在不断向外贪吃贪占。”

“孔圣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代,成为了挡在追求天下大同,革新道路上最顽固腐朽的存在吧。”

“对了,承乾让海棠入宫请求,要给皇孙举办抓周宴会,请我们去主持。”长孙无垢想到了此事,征询丈夫的意见。

李世民摇了摇头:“承乾啊,做点正事的心思没有,就想着如何……算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很显然不愿意评价李承乾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其实他们夫妻心中清楚,这就是要让天下人,兄弟们看到父皇母后独爱独宠他一人罢了。

“这样吧,李恪那混球家的产子也半年了,选个日子,一起在宫内举行,我们现在也是当祖父祖母三代同堂的人了。”李世民笑着打趣道。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莞尔一笑。

紧接着提议道:“恪儿这次辛劳付出很多,我们不能奖赏他,抓周之日,就赏给他的孩子吧。”

“嗯,听你的,咱们隔辈亲,疼孙子,总该没有人嚼舌头了吧?哈哈……”李世民说着心情大好,开怀大笑。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