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55章 朱雀街喋血,凯旋大礼,地动山摇

东宫。

李承乾脸色阴沉漆黑的坐在书房中。

候海堂陪在旁边,宽慰道:“太子,吴王不过是监国罢了,你始终都是储君,窦老他们的行事本就剑走偏锋,鬼蜮伎俩可得逞一时,却不可逞凶一世。”

“上次入宫母后对我说,处事要以正为主,以奇为辅,行事而有德,无论是做个普通庶民百姓,亦或是做掌权的高官显贵,人生路才能越走越长,我想……”

“别说了!”李承乾冷着脸怒叱一句:“这些大道理,孤比你更懂!”

咳咳……

就在候海堂面对李承乾咆哮无助之际,低微的咳嗽声响起,长孙无忌从外面走了进来。

“舅舅。”

李承乾咬着牙急切道:“李泰为什么会突然插手,并州系怎么回事?”

“等会王珪就会来,来了一切就都清楚了。”长孙无忌说道。

果不其然,不久后,王珪来了。

李承乾脸色十分难堪,不过他嘴唇微微动了动,刚要开口,长孙无忌抢在前面,语气温怒道:“王大人,我们需要你的一个解释。”

“辅机……”王珪心中无奈叹了口气,说道:“总之这次算事情的失败,算是我们造成的,不过我们绝对不是你们想的背后捅刀子,在对待吴王李恪这件事情,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除非有一天,李恪改弦更张,不再推行他那一套理念。”

王珪也只能说这些,难不成明着告诉长孙无忌,他们也是被李泰背后捅了一刀子吗?

且不说丢人与否。

他也不想给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系以并州系与魏王不和的印象。

“王大人,李泰这么让你们难堪,你们并州系还要推他和我作对是吗?”李承乾一开口,长孙无忌的脸色不由微微变了变。

王珪当即冲皇宫位置拱手:“太子,我们没有推魏王,我们是朝廷的臣子,效忠的是陛下,也没有要与太子作对的想法,是太子你想多了。”

哼!

李承乾不由冷哼一声,蹭一下起身:“难道对于这次的失败,你们轻飘飘一句承认自己错了就完了吗?”

“太子!”长孙无忌声音低沉的开口阻止李承乾,然后歉意道:“王大人,太子性子急,别见怪,你的解释,我相信了,我会和窦老他们解释的。”

“多谢辅机,我先告辞了。”王珪起身离开。

王珪黑着脸从太子府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开。

消息传到禄东赞耳中。

禄东赞叹了口气对慕容孝隽说道:“看到了吗,关陇系、并州系的这种联合是十分脆弱的,李恪就是看到了这一点。”

“想来魏王李泰也十分忌惮关陇系和并州系又走到一起,所以才会来了这么一手,李恪这个人,出手总是这么刁钻狠。”

慕容孝隽点了点头:“这一次让他稳定朝堂之余,关陇系和并州好不容易的联合又产生了裂痕,而且现在还是敌对,就算长孙无忌上面这些大人物们明白这恐怕是李恪推动,明白内讧不好,但是他们无法阻止下面人的敌对。”

“听说今天关陇系的崔知温等人和并州系的人,在长安扫街的时候发生了争执,差一点打起来,若不是蜀王李愔和晋王李治拿着小本本在旁边记录他们的言行,恐怕早打起。”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无法联合了,而并州系更是会被孤立,好一手算计!”

禄东赞讥讽道:“最可笑的是虞世南,竟然被气死了!”

说着,禄东赞脸上的嘲讽之色消失,转而变为苦笑:“辽东的情况对大唐越来越好了,或许用不了太久,大唐皇帝就会凯旋回朝……”

“大相放心,赞普是绝对不会放弃援救大相的。”慕容孝隽连忙安慰道。

……

正如禄东赞与慕容孝隽的议论一般。

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朝堂,因为关陇系和并州系的不合,甚至隐隐间的敌对,没有人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

大家对彼此都不信任,担心制作小动作的时候被人报复捅刀子。

李恪居于太极宫中,如臂挥指整个朝堂。

春闱结束。

大地复苏,长安的百姓换上了轻便单薄的衣服。

暖阁。

“殿下,此番科举,总计选中三百名,其中士族两百七十名,士族三十名,状元、榜眼均出自寒门。”杜如晦拿着折子汇报道。

长孙无忌和王珪静静地站着,只是当他们听到这里的时候,嘴角忍不住狠狠地抽搐几下。

“状元孙处约、探花岑文倩、榜眼郭正一,前十甲分别是张大安、张文瓘、郭待举、李安棋……”

太惨了!

士族掌握批阅科举试卷的权利,还是第一次这么惨。

后世将贞观十四年的春闱称之为寒门届,第一次寒门大规模的出现在科举榜单上。

贞观十四年由李恪主导的这一届科举,出了六名宰相,三十几名封疆大吏、六部侍郎尚书,史称科举最牛一届。

长孙无忌和王珪听着杜如晦继续往下念名单,痛苦的闭上眼睛假装养神。

片刻后,杜如晦读完,询问道:“殿下,关于这一届的高中的士子,你还有什么吩咐?”

李恪沉吟片刻,说道:“不要让他们浮在上面,你们拟一个章程出来,让吏部在他们安排职位的时候能够多考虑地方县府一级,让他们先学会做事,在学做官也不迟,之前我曾建议朝廷将中枢的年轻官员派入地方,可一直没有动静,既然那些人不愿意去,就让这一届的士子们去吧。”

“给辽东留几个能做事的人才,打下辽东,会有很多空缺出来的。”

长孙无忌和王珪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由松了口气,缓缓睁开眼相互对视一眼。

到了地方做县令,先学做事,后学做官?

想法不错,不过只要这些人到了地方之后,他们就有足够的办法不会让他们得到升迁。

皇帝看不到了,任凭他们做多少的事情,中枢都能够让这些事情变为不存在!

杜如晦略作沉吟,作揖答道:“是。”

“舅舅,有没有辽东反攻的最新情况?”李恪继而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深深看了眼李恪,平静答道:“有,在开春雪融之后,魏王督导的河北援军已经重新攻克安市。”

“昨天来的新情报,两军合力攻克建安,已经取得了联系,辽东的高句丽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行辕处已经制定了最新的作战计划。”

说着长孙无忌走到挂在暖阁墙壁上的地图:“陛下准备先从鸭绿江沿线倒卷攻击,缓减鸭绿江太行城、丹东城两地的压力,靺鞨人已经从辽东退回去了,突厥的三万骑兵正在联络韦室,希望借道韦室,从北边策应进攻……”

李恪听完后,不由轻松笑了,手轻轻拍在桌面上,笑着说道:“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了,这监国的担子总算快能交差了。”

“不过虽然胜利在望,但是粮草供应不能出任何的马虎,这件事情舅舅你来亲自督导,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不能在这最后一步出了茬子。”

王珪听着李恪提及要卸任之事,心中也不由的暗暗轻松。

他们是早受够李恪了!

这时就听李恪继续说道:“王大人,你与兵部、户部协调商量,准备好凯旋大军回来后军中兄弟的赏赐以及抚恤,钱粮布匹要准备好。”

“将军们的封赏父皇来决定,不过普通军中士卒的封赏,都是有惯例可循的,大军回来后,让府兵的兄弟们能第一时间拿到朝廷的赏赐和抚恤回家团聚。”

“另外长安城内,乃至关中,随着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还是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希望并州报、关陇报以及我的恪报,能够共同承担起这个责任,国战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是不容动摇的。”

“做好必要的宣传,将士们凯旋回来,应该受到的是夹道欢迎,而非冷言冷语的冷漠对待,这会伤了在辽东鏖战了整整一个冬季将士们的心。”

长孙无忌明白,李恪即是下达任务,同样也是隐晦的敲打。

即便虞世南死了,李恪化解了两月前的危机,长安的谣言其实也并没有真正的消失。

只要有人暗中推波助澜,谣言就不会彻底消失。

很显然这让李恪不满了,提醒他们该收手了。

“是!”长孙无忌和王珪相视一眼,答应道。

……

五月中旬。

辽东城头。

李佑站在城头上,他舅舅阴弘智陪在身边。

“舅舅,这个时间,父皇应该回到长安了吧?”月余前,也就是四月初训辽东的高句丽敌军彻底被肃清,征辽大军开始返还。

阴弘智点头道:“如果没有耽搁,应该差不多已经回到长安了。”

“我皇兄一定很高兴吧,我知道他那个人。”李佑笑着说道:“父皇在辽东的时候,经常骂皇兄是狗德行,能躺着绝不站着,现在父皇回去了,他就不用累死累活的监国了,依他的性格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我这次能够来到辽东在父皇身边学习半年之久,也多亏了皇兄帮我,才能委以我重任,舅舅,接下来你要帮我治理好辽东。”

阴弘智看着李佑口中如此崇拜李恪不由微微皱眉,看了看左右无人,低声说道:“殿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吴王派你来辽东,他也是为了稳定当时的朝局,为了他自己,你没有必要如此感激他。”

……

长安城外。

大军凯旋而归,城内几乎万人空巷,所有的百姓早早的都出城等待凯旋大军。

“来了!”

“大军回来了!”

“陛下万胜,大唐万胜!”

……

李泰骑马伴随李世民左右,听着百姓的欢呼声,缓缓靠近城门,他一张脸笑的如同一朵绽开的花似的。

他扭头本想顺势在皇帝老子面前说点好话,皇帝老子一高兴,或许大手一挥,给一个厚重的封赏,不过他转头看到皇帝老子沉沉的脸色,到了嘴边的话生生被卡住了。

“父皇,你怎么不高兴?”李泰小声试探着询问道。

哼!

李世民微微冷哼一声,扬鞭指了指城门处迎接的朝臣,语气不善说道:“你看看迎接我们父子的百官,有什么不同。”

咯噔!

李泰看了眼,终于发现异样了,他连忙解释道:“父皇,皇兄肯定是有事情,所以才不能来的,我么兄弟里面,要论最孝顺的,非皇兄莫属了。”

李泰替李恪辩解道,要不是这次皇兄李恪被他弄到辽东督战河北援军,他能立这么大的功勋吗?

就他那篇文章,父皇还夸文笔好呢。

哼!

李世民又冷哼一声:“有什么事情,比迎接凯旋大军都重要的!”

“臣等恭迎陛下,贺陛下凯旋而归!”城门外,长孙无忌等三位留守宰辅,带着朝中百官,在李世民临近后,大声参拜。

“免礼!”

“吴王李恪呢?”李世民冷着脸询问道。

“这……”

长孙无忌三人相视一眼,杜如晦连忙抢先说道:“陛下一路劳顿,还是先回去再说吧。”

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世民以为李恪出事了。

原本的一丝怒火消失,不由有些担心,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点了点头。

恭迎的队伍伴随圣驾,徐徐从城门进入。

李世民有些着急,坐下战马的速度也不由快了几分。

“陛下,你还我儿子的性命!”

行至朱雀街临近皇城外广场的时候,忽然有人几道人影从旁边的小巷中窜出。

“保护皇上!”

“保护父皇!”

……

众人惊的连忙挡在李世民前面。

只见几个头发银白,大约七旬的老人扑倒路中间。

李世民看清楚后,排开众人走出,翻身下马,推开控制住几个老人的千牛卫将士。

“老人家,你们的儿子怎么了?为何说要我还他们的性命?”李世民询问道。

长孙无忌和王珪不由皱了皱眉头,相视一眼,眼中明显带着征询对方的神色,继而又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

其中一个老妇人抬头看着李世民,眼中闪过畏缩的神色,又鼓足了勇气大声喊道:“陛下你弑兄篡位,坐上皇位,你想要用丰功伟绩来洗刷你的污点,你好战,你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

“我的儿子何其无辜,他凭什么要成为你丰功伟绩,洗刷污点的牺牲品,现在只剩下我老婆子一个人,我也没有活着的希望了!”说着,老妇人手中忽然出现一把剪刀。

千牛卫惊变,连忙要护驾,可不等千牛卫拔刀,老妇人的剪刀就刺入了自己的喉咙。

“陛下你弑兄篡位,穷兵黩武来洗刷你的污点,你是昏君,暴君!”又有一个老者拿着一把利器,指着李世民大骂之际,刺入了自己的心脏。

眨眼时间,七八个老者,自杀倒在朱雀街上。

百姓已经吓得面色变白,跪倒在街边瑟瑟发抖不敢说话。

李世民脸色冰冷的可怕。

身后的百官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所有人都敏锐的察觉到,这件事情不简单。

好好地一场凯旋喜悦,因为几个老人的流血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连皇帝最不愿意让人提及的弱点都被当众喊出来,还将百年计的国战,归结为皇帝为一己私欲穷兵黩武。

这绝对不是几个百姓能够说出来的话!

今天的事情,也必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开!

这就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情!

“青雀,你觉得这件事情是谁做的,会不会是没有露面之人呢。”李承乾冷着脸,侧着身子对身边的李泰说道。

闻言,李泰的眼角狠狠地跳了几下,微微冷哼,嘲讽道:“大哥,你辽东受伤,难道是伤到了脑子了吗?”

“你!”

“是谁做的?”

“我怎么知道,不过恐怕是要起一场风暴了。”

……

短暂的死寂后,百官悄悄低声议论起来。

皇帝不动,大家没人敢动,更不知如何处置这个事情。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