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40章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位极人臣有你一个位置!

“看报,看报,最新期恪报。”

“八月初训,益州各州府县衙全体主官,遵照朝廷命令,不打折扣,全面推行落实服务型官府。”

“益州別驾长孙冲分析了益州当先的局势,新生事物与顽固旧有事物交错,革新已经到了必然要施行的地步,否则新事物产生的利好利益,会完全被当前在益州传统的旧有独吞,新事物的诞生,倒逼要求施政者的官府做出改变。”

“益州今后要扮演服务的角色,监督的角色,确保服务益州全体百姓,同时扮演好监督角色,保证益州的公平公正。”

……

“三天前是陇右士族向朝廷的联名承诺,现在又是益州推进服务型官府的承诺!”

哼!

窦威抖着手中的恪报,愤怒说着冷哼一声:“益州这么做,就是要给陇右那些人鼓舞士气!同时也是再向我们宣战!”

“宣战倒不至于。”虞世南笑着说道,无论生气与否,他们不得不承认,李恪现在很克制了。

他本人并没有站出来说什么。

对陇右,也紧紧只是写了一片悼念李行之的文章。

如果他站出来支持陇右的话,反响会更加激烈的。

搁在国战之前,李恪那一次不是借助恪报当他的咽喉,发起反击的号角呢?

唯独这一次没有。

虞世南知道,老伙计窦威只是被接二连三的恪报消息刺激到罢了。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以为随着李行之这面旗帜的倒下,李恪推行的革新会轰然倒塌。

而现在却表现的十分顽强。

陇右士族主动写悼念文送来长安,虽然有试探李恪决心的成分,但也说明陇右士族绝大多数人并不反感革新了。

益州也是如此。

革新的生命力,革新的蛊惑性,让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李恪推行的革新,其生命力、顽强力、吸引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我们现在不能更李恪翻脸,继续配合他稳定朝局,兑现我们承诺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做点事情,不能让他掌控长安的话语权。”虞世南平静的分析道。

窦威面色沉沉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那我们就借助关陇报,发布有关战局的情况,宣传太子殿下!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陇右交给崔知温等人去继续说服李玄道。”

虞世南皱了皱眉头:“当初李恪监国第二天就下了命令,不许任何报纸报道有关战况的消息,他这么做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现在公然违反……”

“怕什么,这些事情又不违反陛下的规定!”窦威冷哼一声说道:“让辅机和皇帝那个审核处的人打声招呼,他这道命令自有陛下的规定去应对,我们也不是好拿捏的!”

我们就用皇帝的规定来应付他的命令,他无话可说。

“那好吧,就按照你说的办吧,明天一早,出一期关陇报,介绍现在的战况。”虞世南想了想,最终也还是同意了。

没有比前线战况更吸引百姓注意力的事情了。

翌日。

“卖报,卖报,前方大捷!”

“太子领先锋大军渡过辽水,一路长驱直入,攻破敌军层层阻击,打到鸭绿水河畔!”

“最新消息,太子已经拿下鸭绿水河畔的太行城,正在猛攻丹东城。”

“前宰辅窦威老大人分析战局,只要打下丹东城,大军兵入高句丽传统疆域,打到起国都平rang城下,指日可待!”

……

啪!

太极宫。

当李恪看到这份关陇报介绍的前线战况时候,脸色顿时变冷,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

“审核处的人呢?我不是已经下过命令了吗?是谁让他们通过这篇前方战事情况的报道!”李恪怒问道。

“殿下,奴婢不知。”

李恪入太极宫监国,乃至以前从未如此生气过,伺候在太极宫的宫娥太监们不由吓得战战兢兢。

“不管你们的事情,这种事情,的确不是你们能知道的。”李恪拿起报纸,离开太极宫。

他往中书省的方向走去。

“听听,城中在放爆竹,看来百姓十分渴望这样一场胜利。”

“我们和高句丽之间的仇恨,百姓始终都记得的。”

……

李恪一路走来,就听到城外的爆竹声,来到中书省门外,听着里面秘书郎们的议论他不由皱了皱眉头。

“监国!”

“拜见监国!”

有人注意到李恪,所有人连忙起身作揖。

李恪摆了摆手:“其他人都出去,我有事情要跟两位宰辅商量。”

“喏!”

杜如晦拿着报纸起身。

长孙无忌也是。

相比杜如晦的不解,长孙无忌似乎猜到了李恪来的目的:恼羞成怒了?

“监国有什么事情,你让人通传一声,理应是我们去见您的。”杜如晦郑重说道。

李恪一反常态直接来到中书省,这可让他有点不解,也察觉到肯定是又比较让李恪在意的事情。

李恪拿出关陇报说道:“两位宰辅,我在监国第二天就下令不如报有关前方战事的消息,为什么关陇报还会对抗我的命令!”

“监国,关陇报不是对抗你的命令,陛下禁止登报的规定中毕竟没有禁止不准报胜利的消息,关陇报只是想要与民同乐罢了。”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借口他早想好了。

李恪不由微微皱眉,皇帝老子后来虽然成立了对报刊的审查机制。

可是那些规定在李恪看来,真的是太粗糙了。

“监国让百姓高兴高兴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杜如晦也说道。

城外的爆竹声,杜如晦觉得充分反映了这个报道还是很不错的。

能够凝聚人心。

长孙无忌看着李恪,他想知道,面对这种情况,就连杜如晦都赞同,李恪怎么找借口解释他反对的缘由。

李恪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有太多理由反对了。

“两位宰辅,从朝堂到在外征战的将士们,现在已经普遍存在一种骄纵,轻视敌人的氛围了,这报纸刊发,的确会有些好处。”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民间百姓求战的呼声越来越大,民间百姓也开始轻敌,这股气氛会不会让现在我们本身就存在的骄纵气氛更胜?”

“会,一定会,气氛经过相互的渲染和烘托,只会越来越盛,让我们忘记其中的风险!”

“算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只希望,接下来不要继续报这种事情,不然我们都要品尝这个苦果的。”

话罢,李恪不等二人说话转身离开。

其实他到了这里就冷静下来了,知道已经报道出来了,现在想要追回来也无事于补了。

尤其是窦威在其中的分析和评论。

在李恪看来,就是后世的嘴炮!

什么打到高句丽国都指日可待?

若不是他现在不想因为这件事情,造成朝堂混乱,他真的想在窦威的嘴巴狠狠抽几下。

这种话让百姓对战争有了更高的期望值,传到前方后,只会让军中的将帅们更加热切。

‘希望不要连你们都后悔今天的宣传。’李恪扭看了眼宫外,心中对窦威、虞世南这些关陇士族的老东西们更加厌恶了。

“传令给审核处的人,再有人敢通过任何一篇有关前方战事消息的文章,就以泄露军事秘密处决!”李恪回到太极宫,就对伺候在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

“是!”

等小太监走了,他走到暖阁门口,就看到长孙无垢站在案牍旁边。

他快走几步,进来后,苦笑埋怨道:“母后你到了,怎么也不派人通知我一声。”

长孙无垢扭头瞧着李恪苦笑中的那一丝痞笑,不由莞尔一笑,指着桌上镇纸压着下的纸张上的字,说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几个字写的不错,比你父皇的字都好。”

“母后这话千万别当着父皇的面说,他那心眼,对某些事情很大,在这种小事上又比针尖儿都小,这话让他听到了,儿臣以后美好日过了。”

咯咯……

长孙无垢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她指了指李恪,无奈摇了摇头:“你这话要是让他听到了,才没你好果子吃。”

笑过之后,言归正传,长孙无垢说道:“你这幅字,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是在担心陇右士族的选择对吧?”

“嗯。”李恪没有隐瞒。

“听说你亲自跑到中书省,跟你舅舅和杜宰辅吵了一架?”

李恪翻白眼道:“也不能算是吵架,就是宫内做事的人,太没有规矩了。”

“为什么不让他们报前方战事?你在担心什么?”

“儿臣斗胆了。”李恪郑重作揖道:“战况局势大好,可越是如此,儿臣心中越是不安。”

“儿臣担心失败,现在宣传,一旦失败,对父皇声望造成的颓势太大,对朝廷产生的政治颓势太大。”

“彻底胜利了之后,我们在大张旗鼓宣传也不迟,而失败了,我们可以将这种来自声望和政治上的颓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可惜现在……”李恪无奈的摊了摊手。

长孙无垢面色变得郑重,她叹了口气,她也没有想到,李恪把这一切想的这么远。

连战争胜负之后的事情都考虑进去了。

“从今天起,我会把审核处抓在手中的,不会在出现类似的事情了。”长孙无垢许诺道。

李恪郑重一拜:“谢母后。”

“好了,这幅字送给母后,我让宫女拿回去裱起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别人做不做得到,你要坚守初心。”李恪能在私下里自己琢磨这句话,长孙无垢感到十分满意和欣慰。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当日杜如晦这个老兄弟因为她一句坚守初心,语气哽咽,让长孙无垢明白,对有担当有座位的臣子来说,上位者坚守初心对这些臣子的重要性。

哪怕时局再艰难,上位者坚守初心,才是想做事情臣子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一点对李恪更加重要。

因为他是他们培养,带领大唐天下,真正实现盛世的未来君主!

“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

雍州。

李行之老先生下葬前一天。

灵堂前。

来为老先生送行的人纷纷来灵前见老先生最后一面。

崔莺莺拜别老先生后,来到李玄道面前,说道:“李刺史,节哀。”

“谢王妃能来送家父最后一程。”

崔莺莺点了点头走开。

“大嫂,怎么不暗示李玄道一下呢?”程处默从后面跟着出来低声说道。

魏叔玉摇了摇头低声道:“大哥说了,百善孝为先,我们做的诸多事情虽然是善,可也要让李玄道尽孝当先,其他的事情后面再说吧。”

李玄道回来后匆匆拜见崔莺莺这个吴王王妃后就忙着李行之的丧事,大家也没有坐下来好好的谈一谈。

所以程处默才有些着急。

程处默扭头看了眼,看到崔知温在李玄道面前不知说些什么,许久了都没有走开,不由皱了皱眉头,面露担忧之色。

“李刺史,长安的几位世叔让我给你传话,士族同气连枝,不应手足相残,以你的才能,将来应该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崔知温暗示的话已经十分明显。

房彦谦在旁边听着,面露一丝愤怒,这话就差直接对李玄道许诺将来扶助其进中书省,位极人臣了。

不过他也不便开口。

他虽然是姑臧李氏的女婿,可毕竟不姓李。

入殓当天。

风和日丽。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

当老先生棺椁入殓中,雍州书院的稚子顽童们,老先生学生们站在一边,朗诵着老先生最后教导他们的这句人生道理。

入殓完成,众人焚香结束后。

李玄道忽然走到老先生的墓碑前面跪下,再次磕了三个响头后,背对着所有来送行之人大声说道:“爹,你的遗愿,教导更多人懂先之劳之,重在先,在引导,次之劳,儿会帮你继续完成的!”

“孩儿会辞去一切官职,回雍州,教书育人,完成你未完成之事!”

此言一出,崔知温等人脸色大变。

“太好了,玄道要留下来了,咱们雍州还是有主心骨的。”

“对,太好了。”

“雍州不会有变了,咱们回去岭南,把这边的情况给大家说说,能做个决断了。”

……

岑文本与崔莺莺等人相视点了点头,大家均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李玄道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且是当着李行之老先生的墓碑对他家说出了选择。

这种承诺,足可以让某些人彻底死心,也让许多人放心了。

除非李玄道想要背负一个不孝的名声!

李玄道起身后,岑文本走上来,他是雍州刺史,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让别有用心者看到雍州的决心!他走出来,拉住李玄道的手,用力拍了拍,感激道:“李阀主,你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雍州上下都要感谢你,我这个雍州刺史更要感谢你!”

“岑大人客气了,今后还望岑大人能帮我一起完成家父的意愿,先之劳之,这次回到雍州,玄道心中有太多的感触了。”

家乡的变化,早在父子通信中他就了解了,可只有置身其中他才真正的感受与往日的不同。

旁边那些稚子‘先之劳之’的清脆声音,也给了他不再犹豫,下定决心的勇气。

一路回来奔丧,王珪洛阳等着,窦威城门等着,窦威的那种对皇权的轻视让他心惊肉跳。

李恪百善孝为先的做法,让他心中感念。

在加上回到乡梓的种种见闻,促成了李玄道的决心。

利益固然重要,可终究还是人心换人心更加两人心安放心,他看到了李恪的人心,看到了雍州上下一片人心。

此消息很快就从雍州传开。

皇宫内。

李恪听闻后,轻轻的松了口气,拿起笔,沉吟片刻,再一次在纸上写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句话。

后宫。

长孙无垢同样看着从李恪哪里要来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幅字。

面露轻松笑容,自言自语道:“李玄道,你今天辞去官职,子承父业回乡梓教书育人,别人看似你损失很大,封疆大吏的刺史丢了,可你选对了,这一朝你当一个教书育人,推行先之劳之的先生。”

“恪儿临朝称制,执宰天下的时候,你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位极人臣会有你一个位置!”

话中长孙无垢拿出一个折子,翻开,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名字。

她在李玄道的名字后面打了一个红钩。

没有人知道这份东西的存在,只有他们夫妻。

这是他们在从当今各方人杰中,挑选出来,然后仔细排查考验,给李恪未来临朝称制遴选人才,去与李恪一起并肩砥砺前行,实现大唐江山盛世。

李玄道的选择,现在看似损失很大,可他在这个小小方寸折子中已经榜上有名!

窦府。

“冥顽不灵!混账!该死!”窦威大发雷霆:“有一个士族的叛徒!无耻的叛徒!和窦诞那个孽障一样的叛徒!”

哎!

虞世南叹了口气说道:“算了,这一局我们输了,既然输了就认了。”

“陇右、益州、岭南,他已经把他那套妖言惑众的言论推行了三地了!”崔宗伯严肃说道:“朝堂、陇右我们暂时全都输了,现在只能看太子那边了。”

“必须为太子造势,太子稳固位置,将来登基克成大统,我们还是最终的胜利者。”

“没有报纸之前,渔轮也是掌控在我们手中!现在我们就用老方法!”

长孙无忌沉默没有开口算是默认了,为太子造势,附和士族和太子的利益,是一件一石二鸟的好事情。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