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181章 点金造血,新阶层的靠拢投效

“大哥,孙神医来了。”

是日,就在李恪准备见一见从益州各地赶来的士族家主、商贾、各州府县衙主官的时候,李愔一脸激动高兴地跑到李恪的面前说道。

孙思邈救了他母亲,李愔对孙思邈十分的感激,就差把这位医术高超的修道之人当做偶像。

李恪不由愣怔一下,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怪他,都怪李愔这小子大惊小怪的。

“皇兄是孙思邈孙神仙。”李治看皇兄李恪似乎没想起是谁,提醒道。

李恪顿时恍然大悟,抬手在弟弟李愔的脑袋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没好气道:“以后做事说话别一惊一乍的行不行。”

李愔讪讪一笑,伸手摸了摸头,被皇兄这么教训,他已经很熟悉了。

“带我去见孙神医。”

“嗯,大哥你跟我来。”

李恪见到孙思邈的时候,是在大街上,孙思邈正在街边为一个百姓号脉。

“孙……”李愔鲁莽开口被李恪拦住了。

他知道,自古以来这些有本事的人,都是有脾气的,何况孙思邈这种爱百姓胜过于巴结权贵的人。

“等等,等孙神医给百姓看完病。”李恪吩咐道。

不一会儿,百姓起身,拿着药方千恩万谢的离开。

李恪在孙思邈起身之前,作揖:“孙神医。”

“当不得殿下如此。”

“当得起,大灾之中,必有病患瘟疫,孙神医能来益州,于公于私都是帮了我大忙。”李恪真心感谢道。

孙思邈的确是帮了他大忙。

饥荒中,人为了活下去,许多忌讳和讲究都没有了。

老鼠肉,飞禽只要能够弄到的东西,都恨不得往嘴里塞。

病从口入,李恪一直都担心发生瘟疫之类的事情,是故在赈灾的过程中,他与不断约束灾民。

吃的他想办法周转拼凑,还是人力可以勉强做成的。

可是一旦发生瘟疫,对他而言,真的就是束手无策了。

何况这个年代,真的有瘟疫爆发,恐怕就是孙思邈这种神医,也很难真正的将绝部分的病患救活。

“殿下言重了,殿下入益州以来,活一地百姓,老朽不过是出自己一份力罢了。”孙思邈十分谦逊恭敬道。

李恪摇了摇头,又与孙思邈说了起来。

片刻后,他邀请孙思邈到府衙。

被孙思邈婉拒,孙思邈言称还要在城中看一看。

对此李恪毫不介意,他了解孙思邈这个人,性格就是如此。

魏叔玉找来之时,李恪作揖道:“孙神医,府衙那边还有点事情,孙神医今天不会离开吧?”

“应该不会,老朽要现在成都转一转,看看有没有病人,如果没有的话,老朽会离开前往益州各地区看看,”

“那等李恪办完事情,再来找神医。”

随后李恪和孙思邈告别,来到府衙的时候,府衙外面的院子已经站满了人。

“参见殿下。”

“诸位免礼。”

见过了之后,李恪站在台阶上,看着下面各地来的有头有脸人物。

这些人也在打量李恪。

神色反应各不一样。

他们接到命令还在观望,当他们听到杨裴二人在李恪抵达成都当天就被五百陇右府兵‘护送’离开,就再也不敢拖延,匆匆赶到成都。

有些人早到,有些人路远到的晚。

可至少也到了一天,这些天中,他们相互联络,彼此心中惶惶不可终日。

谁都不清楚,这位入蜀以来,铁腕行事的吴王,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恪目光扫视而过,开口说道:“感谢诸位能够来成都与本王一同共商稳定益州灾情的大事。”

“益州的情况呢,本王也就不多说了,杨裴两位大人在离开的时候,将益州的军政全权交给本王。”

“殿下,如何证明杨裴两位大人将益州军政交给殿下?”在李恪说道这个时期的时候,立刻有人跳出来质疑道。

魏叔玉站在一边,唇角微微上扬。

在李恪扭头看过来的时候,魏叔玉走出来,从袖口掏出杨裴二人留下的军政文书。

“这是杨裴两位大人留给诸位的,叔玉给大家看看。”李恪吩咐道。

于此同时,李泰已经不动神色来到府衙门口处,冲等候在府衙外面的一队队士卒打了一个手势。

这里面有李恪最信任倚重的五百陇右府兵。

还有这些天魏叔玉他们暗中拉拢的益州军中将校。

“这不是裴大人的字迹,是假冒的,不是真的。”

“这也不是杨大人的字迹!”

“吴王,请给我们一个解释!”

……

关陇系,亦或者益州关陇系的死忠立即跳出来质问李恪。

这些人不断的聚集在李恪面前的台阶下。

“动手!”

哗啦!

旋即,府衙门外,内院有森严的士卒冲出。

魏叔玉指挥着士卒在人群中抓人,其实那些人是关陇系的死忠,他们故意留时间给这些人暗中勾连。

通过已经投效他们的人,名单差不多都摸清楚了。

“干什么!”

“吴王你要做什么,我是郡守,朝廷任命的郡守!”

……

关陇系的死忠们慌了,激烈挣扎着大喊大叫。

其他人吓得躲得远远的。

李恪看着被士卒按着跪在地上,喊得最激烈的巴西郡郡守,踱步来到其面前,拿着两份文书说道:“上面盖着朝廷官印,两位大人的私印,你们都对本王一个皇子怀疑,你们这是犯上作乱。”

“拉出去,将这些不思赈灾,却犯上作乱的谋你之徒明正典刑!”

其他人听的脸色瞬间变白,身体都忍不住哆嗦。

明正典刑!

这意味着,被抓的数十个人,都要人头落地了。

不过没有人敢为这些人求情说话。

“李恪你不得好死!”

“李恪你在公报私仇!”

……

呼喊咒骂中,死硬分子被拉出去,惨叫声从外面传来。

有人吓得双腿发软,差点站不住。

啪啪……

李恪拍了拍手:“大快人心,益州正在苦难中煎熬的百姓,也一定会拍手叫好的!”

“诸位,你们之前做了什么本王可以既往不咎,不过接下来,益州的灾情没有过去之前,一切都要听从本王的命令。”

一开始的和善之色全数消失,此刻的李恪,给人的感觉锋芒毕露,狠辣果决。

“各家各户回去之后,立刻开仓赈灾,你们的粮食,本王会按照朝廷容许的最大上浮三成来购买。”

“而你们掌控的各大粮铺,必须恢复到原来的价格,不许有任何的上浮!你们从本王这里赚点,加上你们之前赚的已经足够多了,接下来谁在敢给本王伸手,请出门看一看外面掉了脑袋,你们昔日的朋友同仁么!”

“切切以此为戒!”

沉默,院中没有一丝声音。

“我皇兄的话,你们没有听到吗?”李泰冰冷的声音响起。

所有人一个激灵,连忙嘈乱应道:“听到了。”

“我们一定按照殿下的吩咐办,求殿下开恩,求殿下饶命。”

……

数十颗关陇系的头颅,彻底打掉了这些人的幻想。

李恪踱步走下来,来到人群中。

所有人吓得连忙后退。

李恪笑着来到一人面前,说道:“别怕,本王又不吃人。”

“稳定益州,真正的解决灾荒在于如何让益州拥有造血的能力,本王有些想法,想让你们帮着参详参详。”

“泛河西走廊经济区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商贸往来热闹,对各方面的物资都需求十分大,就必须容纳东西的物件就十分稀缺。”

“本王听说益州多苎麻、山上有很多野生剑麻,穷苦的百姓用来做衣服,不过麻衣现在很少已经有人穿了,就是百姓穿的也不多了。”

“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做成麻袋呢?丝路对此物的需求十分旺盛。”

“还有竹子,咱们蜀地最不缺的就是竹子了,进入蜀地,看到许多携老扶幼逃荒的百姓都背着竹篓,是否可以编制成朱箱呢?”

“这些东西在丝路上都有广泛的运用,回去之后,可以由诸位来牵头做,你们用粮食雇佣百姓,当然价格要公道合理,不要想着乘机压榨剥削百姓,我可以给你们指一条从丝路赚钱的道,我也有能力让你们一枚铜钱都赚不到!”

“诸位,你们以为,我说的这两个事情,能不能做呢?销售不需要担心,现在你们只要想一想,你们做不做,做得成,做不成。”

“做!”

“殿下请放心,一定做得成!”

“对,只要殿下能保证我们做得出来,卖得出去,我们就一定做成。”

“殿下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压榨百姓的,一定会公道合理的用粮食换取百姓手中的竹篓和麻袋,而且我们还可以先给他们支付一定的粮食,让他们先安顿,先生活。”

……

笑话,这可是一条从丝路赚钱的路。

丝路如今就是从指甲缝流出一点,都富得流油。

如今通过麻袋和竹篓,他们也终于加入了丝路了,尽管只是边边角角,可已经让益州的小士族们十分高兴了。

益州本土就没有特别成气候的士族之家。

这一刻,这些人似乎忘记了刚刚才死人,忘记了害怕。

李泰看着,暗暗佩服和羡慕,麻袋、竹篓两个丝路需求量很大的东西,益州本土能做的东西。

已经初步为益州重塑了部分造血能力了。

这些人回到益州各地,投入之后,会迅速的稳定当地。

有他们帮衬,皇兄这边赈灾恢复秩序的力度就少了。

这是另外一种利用士族来控制地方稳定的办法。

和朝廷通过士族控制地方有相同之处,又有很明显的不同。

因为这一次,士族不是在百姓身上吸血了,而是一种互利互惠。

“报!成都城外有自称丝路商铺主的一群人想要求见殿下,为首是一个叫做曹富贵的人,他们押运大批粮食在城外!”

这是有士卒来汇报。

因为要杀人,要防备被调到城外的益州兵。

所以在此之前,李恪就暗中让投效他的益州兵封锁了城门。

“曹富贵?”李泰不由嘀咕了一句,这家伙他当然认识了,当初在皇兄面前摸鼻子掉眼泪的糙汉子。

“诸位,丝路的店铺老板们来了,你们可能对我之前说的还有疑问,让他们进来,我们大家坐下来详细聊一聊!”

李恪虽然不清楚,这群商贾怎么跑到益州来,但是这个时候来,对他而言,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曹富贵拜见殿下。”

……

等李恪带着一群人来到城门口,曹富贵为首的店铺主、工坊主纷纷给李恪作揖。

“老曹,你们不必多礼。”李恪把曹富贵扶起来,询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殿下,我们知道您担任赈灾经略使,大家商量了,虽然帮不了您大忙,可还是想尽一份心,大家伙购买筹措了一批粮食,给殿下您送来,希望对殿下的赈灾有所帮助。”

“多谢多谢。”

“殿下客气了,若不是殿下给我们机会,在丝路中拥有一席之地,哪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指点迷津,带我们发家致富的人呢,就算是要我们这条命,我们也毫不含糊。”

“对,殿下之恩,一辈子都难以回报!”

……

虽然有些场面话,漂亮话,可李恪依旧十分高兴。

益州士族跟在李恪身后,瞧着这些财大气粗的暴发户们,鄙视之余,更多的是震惊羡慕。

当然对李恪的话也更加相信了。

“老曹你们来的刚好,随我一起到府衙,给我对益州的士族们介绍介绍丝路盛况,告诉大家,我们对麻袋、竹篓这种装东西的物品多么紧缺。”李恪爽朗笑着请这些来给他捧场帮忙的店铺主、工坊主入内。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