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165章 认输,你赢了!

长孙无垢看到丈夫看完密折后的神色沉重,适才的轻松消失,她关切询问:“怎么了?”

李世民将密折交给长孙无垢,说道:“李淳风和袁天罡走遍关中各地,然后又入益州,已经初步确定,大灾之年发生的几率很大。”

“他们已经赶往河南、河北等地观察当地情况。”

李世民不由有些烦躁:“打完突厥后,几年的积累,朝廷好不容易刚刚有一点起色,天都要跟朕作对!”

为了打突厥,朝廷勒紧裤腰带准备了好几年。

一仗打下来,打赢了。

可战争消耗,抚恤伤兵,赏赐把国库掏空,为了不让将士失望,他甚至不得不用皇室内怒来封赏将士。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攒出一点家当。

这是他为了征讨高句丽做的准备。

而一旦大灾年真的发生,这点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恐怕又要挥霍干净了。

想要征讨高句丽,恐怕又要无限期的往后拖延了。

长孙无垢知晓丈夫心心念念的事情。

征讨高句丽不但可以解除东北方向危险,奠定朝廷五十年东北方向安全。

还是稳固大唐统治基石的重要环节。

前朝至少有上百万的关中、山东、河南、河北百姓战死在高句丽的群山恶水。

尸骨弃尸荒野,被铸成景观,英灵死都不能回归中原。

百万死难的将士背后,就有数百上千万牵挂的亲人。

打下高句丽,在高句丽祭奠亡魂英灵,皇帝亲自举引魂幡,引导百战亡灵归故乡。

北方传统的中原大地,将会万民归心!

百姓对当朝统治的认可,就会变得坚不可摧!

她开口安抚道:“灾荒之年首先是保住人命,只要有人在,咱们的百姓勤劳朴实,很快就能恢复的。”

李世民苦笑点头:“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王德,去跟中书省说一声,要求中书省再发公文去往天下各县府,严令各县府做好应对灾变的准备,尤其是关中和益州两地的各级官吏,督促百姓按照恪报介绍的抗灾十策准备,不得有任何懈怠!”

“是!”

李世民不由又想到了李恪,自言自语道:“那混球的泛河西走廊经济区早点建成就好了……”

再看李恪这边。

程处默从离开,到再次返回耗时三天,几乎没有片刻休息。

等他和岑文本带着朝廷命令赶回来,站在李恪面前的时候,累得站着身子都有些摇晃:“大哥,朝廷同意了,陛下、中书省同时盖章的命令,我拿到了。”说着程处默咧嘴一笑。

李恪看程处默累得不成模样,心中感念,接过朝廷公函,拍了拍程处默肩膀:“赶快去休息,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

“嗯。”

“拜见殿下。”程处默被其他兄弟带下去休息,岑文本才有时间跟离开行礼。

李恪诧异道:“宰辅怎么也来了?”

岑文本苦笑道:“臣已经不是宰辅,降为了中书省秘书郎,现在专门来协助殿下处理雍州骚乱事件。”

“恐怕今后还要跟殿下一同共事。”

李恪不由诧异,不过他现在也来不及问太多,必须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尽快解决雍州的骚乱,让乱民放下武器,转移去吐谷浑。

否则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于是他说道:“有岑大人帮忙,我就更踏实了,岑大人,我们先处理雍州事情如何?”

“理当如此。”

随后李恪派秦怀玉入城,传达旨意,之前魏叔玉等兄弟已经入城配合薛奎做百姓的思想工作,让百姓放下武器倒也不难。

花费两天时间,黑骑进入雍州府,接管了雍州府。

李恪又让乱民和家人见面,乘机想乱民做工作,引导举家迁徙。

这个事情就有些耗时耗力。

而岑文本则负责从陇右官仓调集粮食,补发拖欠的粮饷。

还要调集陇右府兵,一批批的送乱民拖家带口向吐谷浑迁徙。

忙忙碌碌。

到了二月初,才总算把这些事情处理的差不多。

大部分的乱民举家分批在陇右府兵的护送下,已经在沿途的路上了。

也不担心再次发生什么意外。

呼!

府衙大堂,坐在主位的李恪签发最后一批迁徙流放的乱民命令后,长长的松了口气。

他放下笔,伸手揉了揉脸颊,轻松笑着对坐在大堂左侧忙碌的岑文本说道:“多亏有岑大人协助,总算是忙完了。”

“听说大人是为了我,在朝堂上仗义执言,被皇帝贬黜到了雍州,恪心中十分惭愧,尤其还害的大人戴上可恪党的帽子。”

这段时间,程处默已经跟他说了岑文本被贬黜的原因。

至于恪党这个称呼,是他不在长安的这个把月传出的一个名称。

如岑文本是被称之为恪党大头目。

他的结义兄弟、吐谷浑的寒门士子、贵族、赫连部、黑骑都被归入恪党中。

甚至还有人把陇右军府也认定为亲善恪党。

岑文本一笑付之,反问道:“殿下似乎对长安城的流言蜚语并不在意?”

“行的端做得正,本王何必要在意,如果志同道合,为同一个目标,有同一个理想而奋斗,都被认为是结党营私,那本王也无话可说。”李恪郑重其事说道。

岑文本点了点头:“既如此,王爷有何必问下官是否在意呢?下官也不过是说了句公道话罢了。”

哈哈……

李恪旋即大笑,连连点头。

他刚要说话的时候,魏叔玉走了进来:“大哥,前刺史,窦诞在外面求见。”

李恪拍了拍额头,他忙的把窦诞这些人给忘记了。

“请进来吧。”

很快,窦诞走了进来。

李恪观察,如今的窦诞,眼眶、颧骨突出,以前那种踌躇满志的神色消失了,转而有些意志消沉。

“皇姑夫请坐。”李恪作一请的手势。

窦诞摇了摇头,作揖道:“今天来,是跟殿下辞行的,同时也是认输的,这次我们输的不冤,还闹出这么大的乱子,让殿下来首尾,窦诞心中惭愧,请殿下赎罪。”

话中,窦诞郑重其事一拜。

李恪受了这一拜:“其实这一拜,更应该对那些百姓拜的,因为皇姑夫你们的傲慢,官老爷作风,冷漠!才逼得他们铤而走险。”

“而你们,不过是罢官罢了,我无权处置你们,我如果有权利,你们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

“你们惭愧应该的,但不是对我,而是对那些被你们驱使,又被你们逼上绝路的百姓!”

“请皇姑夫今后可以好自为之,在这里就算为你们践行了。”

窦诞苦笑点头,拱手道:“殿下之言,臣会认真反思,也会认真拜读殿下服务型官府的文章。”

再次作揖后,窦诞转身离开。

“这个窦诞比独孤彦文强,独孤家的女人比男人有本事。”岑文本看着窦诞离开,点头评论道。

李恪颇为认同,他转移话题说道:“岑大人,接下来雍州的其他善后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得回去参加太子和魏王大婚。”

“一月都过了,整个陇右还是滴雪未下,朝廷也多次发公函提醒灾荒,我们不得不重视,至少今年春耕的商情恐怕不好,这个事情一定得重视起来。”

“殿下请放心,下官一定重视这件事情。”

李恪其实也就是随口一说,岑文本能担任中书省宰相,这点事情还不至于难到他。

他唯一担心就是岑文本被贬黜,心有怨气,怠政懒政。

不过似乎岑文本根本没有受到影响,做的很卖力,似乎很高兴被贬黜。

对此李恪还有些纳闷儿。

二月二龙抬头。

岑文本领雍州各级主官城外送别。

李恪带着兄弟们,在黑骑护卫下动身返程参加太子大婚。

岑文本在李恪的队伍走远后,笑着对身边李行之拱手道:“李老以为这位恪殿下如何?”

“人杰!”李行之语言简练,评价却很高。

岑文本飒然一笑,作揖道:“未来文本要在雍州待很长时间,还让李老能帮衬文本,处理好雍州事宜。”

“岑大人客气了,协助父母官,姑臧李氏义不容辞。”

李行密在一边看着,眼底闪过仇恨的光芒。

其他主官在后面暗暗眼神交流。

恪党大头目这个称号,早已经传到了陇右,大家都知道。

姑臧李氏的家主现在明确表态会支持岑文本,多少让大家有些意外。

……

李恪一路走得并不快。

他穿州过府,查看沿途对灾荒的应对情况。

除了西平和金城投入的力度较大外。

关中其他州府似乎根本没有当做一回事,做了一些事情,可更多像是表面文章。

嗒嗒嗒……

马蹄声响起,不久后,魏叔玉带着几个兄弟回来。

他主动策马来到李恪身边,低声说道:“大哥,情况很不好,做的都是表面应付朝廷的文章,到了一月中旬,随着朝廷一次次严厉公函下达州府县衙后,表面大张旗鼓做着抗灾准备。”

“可征讨徭役疏通的水渠,大部分都集中在士族占有的良田上。”

“而且私底下还有粮商鼓励百姓卖粮,收购价格提高了一些,粮商散播传言,百姓买了手中的粮食,灾年来了,吃朝廷的赈灾粮,朝廷有足够赈灾粮,很多百姓真的就把手中攥着的粮食趁着粮价提升给买了。”

“问题是一旦灾荒真的发生,朝廷哪有足够的粮食养活成千上百万的灾民!”秦怀玉不由有些着急道。

他们的身份,注定能知道更多的消息。

朝廷官仓储备的粮食,绝对不可能供应成千上百万张嘴。

否则朝廷就不需要推行府兵制这种农闲为兵,卸甲务农的军制了。

根本原因就是无力供养!

“百姓现在较高的价格卖出了粮食,灾荒真的发生了,他们就花费现在几倍的价格也未必能够买得到粮食!”程处默没好气道:“他们怎么就这么鼠目寸光呢!”

“不怪百姓。”李恪发话了。

百姓所处的阶层,消息来源少,决定了他们很容易被误导,被认为是短视,做出误判。

说白了,绝大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不用在调查了,马上回京!”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