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新世纪(地球崛起) 第五章被跟踪的”帅哥”

又历时半个月,俊杰终于出院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那个神秘的晶体,仔细的研究起来。发现了更多的秘密。他的坚硬超出俊杰的想象,不管用刀砍还是用锤子锤,丝毫不会损坏。这让俊杰觉得更加好奇。在晚上的时候俊杰用着他无敌的夜视能力去观察,果然有惊喜,晶体的其中的一角的纹路居然发着人类看不到的光芒,俊杰却异常惊奇。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绚丽的色彩,这是一种无法体现在画板上的颜色,愈加让他想象不到的是这些纹路色彩居然组成了个图案,看上去是一个星然后这个星最大最亮,周围无数种类形状的星体围绕,俊杰居然看不清楚了,因为数量感觉太庞大,而且仿佛会动一样。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观察了一个晚上。

一个晚上过去了,俊杰随着阳光照射的刺痛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一晚上没有休息,俊杰却感觉只是过去了一瞬间。眼光照射还是有点刺痛这个后遗症真的让他头疼。

“杰杰,张伯来电话了,让我们这几天收拾下,有人会安排我们去南极!”阿妈说道,

“张伯办事就是快,那我去收拾收拾。”俊杰回复

“不着急,张伯说这几天先把护照办了,然后安排我们行程。”阿妈说着

过了半个月,护照签证都办好。俊杰也探索了很多晶体的神秘和他超凡的夜视能力。但还是不能受到刺激。脑袋一刺激充血就会晕倒,这半个月俊杰还是看到了不该看的画面,又晕过去一次,但那次没有那么严重。可以自然醒了过来。

俊杰把那神秘的晶体装进了行李箱。也将自己的疑惑放进了南极的梦想中。

俊杰和妈妈先到达了阿根廷,然后从阿根廷到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稍作休整,再乘飞机到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在乌斯怀亚上船。

终于在乌斯怀亚会见了张伯。“小杰,你这小家伙,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这体型够大了张伯拍着俊杰肩膀笑着说。”就李俊杰这个体型,虽然身高183高度不高,但他的宽度比真心的比国外洋鬼子宽出不只一倍。最近总是听见外国友人对他说“OHMyGod!”.

“张伯好!我最近是又胖了点”俊杰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次多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来?这孩子得了怪病,啊呀麻烦你了。孩子非要来南极看看他父亲工作的地方,希望南极可以治好他的病”妈妈感慨道。我心声疑惑南极可以治病?后来才知道南极是我改变命运的地方。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回去再说。我已经安排好地方,小陈把他们行李拉上车!回酒店!”张伯指挥着小陈!

这个小陈一看就是当兵出身。身体黝黑。非常强壮!迅速装上了车。

“怎么这个女的也出现在这个城市?”俊杰看着一个一身黑衣,长长金发,一双大大的深蓝的色的美女自语着。这个女人在阿根廷机场,俊杰就留意到了。因为第一眼看她差点晕倒,所以俊杰记忆很深刻。可是怎么会又出现在乌斯怀亚。难过一路跟踪我过来的?不过我又不是国家领导人跟我干嘛?难道是我长得太帅?俊杰自我YY着。

“俊杰上车了!”小陈喊着俊杰。

“来了.”缓慢的移动着身躯,上了车,明显看到车身下沉了一大截。轰轰轰,车子发动了。开向了酒店。

真的让俊杰猜到了这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就是跟踪他的。但不是因为他的帅气。因为他箱子里面的晶体。

这个金发碧眼美女对着电话用着标准的美式发音说着

“可以确定,东西就是在那个胖子的行李箱里。探索器一直提示,准确无误。但是他们怎么现在跟C国科研队在一起。”

电话那头一个低沉的声音“不要擅自行动,这个C国科研队小心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这次迪码遗迹时隔10年再次出现。我们不能在失去。”

“收到,我会想尽办法得到迪码遗迹。”金发美女坚定回答。

到达了酒店,俊杰超级兴奋。吵吵着让小陈带他出去转转。

小城乌斯怀亚(Ushuaia),也称世界尽头。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建。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街边全是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属于白雪公主的可爱小木屋。屋前屋后的鲜花开得正旺,这里正是南半球生机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气和抬眼处白雪皑皑的山峰,又让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极的气息。

世界最南的城市,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始建于1870年,1893年设城。

主要经济部门是电器、木材加工、渔业和旅游业。居民多从事伐木、养羊、捕鱼等生产。但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通往南极洲的门户而驰名世界。乌斯怀亚距本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远达3200公里,距南极洲却只有800公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乘船往南极洲,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由乌斯怀亚起航,越过德雷克海峡,两天便可到达。因此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乌斯怀亚是一个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堪称世界上最南的居民点。

“陈哥你慢点。你知道我走的慢。”俊杰呼唤着不远的小陈。

“俊杰小心!…….”小陈大喊着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新世纪(地球崛起)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