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殿内,众大臣离开不久又再度返回,邓芝宣读了魏延的奏表:
“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谨此奏闻。”
杨仪身为长史,并兼任绥军将军,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会带其协会助,是诸葛亮最为器重的文臣之一,魏延上表称其造反,这可能吗?众臣皆不相信!
刘闪只是笑而不语。
从事中郎谯周说道:“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此间定有缘由!”
吴太后说道:“先帝曾说起过:诸葛军师曾言魏延脑后有反骨,他本想将其除掉,只因勇猛无比,这才姑且留用,如今他奏杨仪造反,不可轻信。”
邓芝手持朝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吴国太说得不错,杨仪乃是文臣,被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并随身重用,应该不会轻易造反;如果我们听信魏延的一面之词,杨仪必会转投魏国,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众臣尽皆点头,一人急至殿前报告:“陛下,长史杨仪有紧急奏表到!”
刘闪挥手示意后,邓芝接过奏表念道:“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诚惶诚恐,顿首谨表:丞相临终,将大事委于臣,照依旧制,不敢变更,使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今魏延不遵丞相遗语,自提本部人马,先入汉中,放火烧断栈道,劫丞相灵车,谋为不轨。变起仓促,谨飞章奏闻。”
刘闪仍是微笑不语,吴国太问道:“众卿家,你们是何看法?”
蒋琬上前说道:“以臣愚见:杨仪为人虽禀性过急,不能容物,但他随丞相办事多时,并受丞相临终之托,决非背反之人;魏延自恃功高,见丞相托杨仪以大事,必心怀怨恨;魏延烧毁栈道,断其归路,又抢先奏表称其谋反,应该是在陷害杨仪!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杨仪不会造反,却不敢保魏延!”
董允也上前说道:“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经常口出怨言,只因有丞相在他才不敢造反。如今丞新亡,魏延必将趁机作乱;而杨仪长史才干敏达,深受丞相重用用,肯定不会造反。”
邓芝和郭攸之也不相信杨仪会造反,谯周、尹默、陈震等人纷纷上前表达自己的意见,都认为魏延在诬陷杨仪。
此时,又有杨仪和魏延的奏表传来,他们都称对方意图造反;众臣正在商议应对之策,随军出征的费祎已经星夜赶回,详细讲述了魏延造反详情。
眼见这些事与影视剧中的情节基本相同,刘闪面露难色,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不知自己能否改变历史。
费祎显然误解了刘闪心里的想法,急忙上前说道:“陛下勿急!丞相早就料定魏延会谋反,他已经授予杨长史锦囊妙计,魏延必定不会成功!”
果然跟历史上写的完全一样:朝中大臣都与魏延有嫌隙!刘闪也不挑明,只是不痛不?地说道:“魏延确是一员良将,如今反叛甚是可惜,既然如此,就请光禄大夫董允前去劝阻,如果他能知错并返回蜀中,朕不会追究。”
“陛下,请赐允符节,否则魏延必不肯信!”董允心有不愿,却不敢出言反对。
“准!”
刘闪自然知道“符节”是何物。
符节由金玉竹木等制成,上面刻有特殊的文字,在汉代是传达命令或调遣兵将的信物,也是皇权的象征。历史上张骞出史西域时,汉武帝就曾赐以符节。
“陛下,听闻东吴全琮引兵3万犯境……”
“费将军,此事陛下已有安排!”邓芝对费祎说道。
这个时代的通讯实在不便,就算皇帝也不能实时掌握前方的一切,眼见大事已经解决,刘闪不想看到众臣无端议论,于是将目光转向黄晧。
黄晧如同刘闪肚里的蛔虫一般,秒懂了刘闪的意图,立刻大呼道:“陛下有旨,赐符节,退朝!”
刘闪向吴太后行礼告退,然后在黄晧引领下逛完了整个皇宫。
位于成都的蜀汉皇宫规模并不大,按照汉代宫殿规划的长乐宫和未央宫始终未能兴建,目前已建好的只有建章宫,蜀王殿、宣室殿、披香殿、椒房殿等几十处设施都集中在建章宫内。
刘闪自然能理解蜀汉皇宫的寒碜,毕竟刘备称帝至今只有13年,并且蜀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比不上魏、吴两国,更不可能与鼎盛时期的大汉相比。
另一方面,先皇刘备和丞相诸葛亮都提倡简朴,加之近来征战不断,蜀汉皇宫有此规模已是不易。
逛了一下午也累了,刘闪在宣室殿休息时用过晚膳,偶然在一个房间内找到许多书籍,全是四书五经或先贤所著的治国方略,可惜已经布满了灰尘,估计好几年也没人翻动或打扫过。
正在无所事事时,一名太监躬身托着盘子过来。
盘里整齐地放着十几个通体黑色、刻有金色文字的木牌,刘闪自然知道是什么,心头一喜,正要行使自己的特权时,这才发现不认识上面的文字。
“就张贵人吧!”
“陛下,请问哪个张贵人?”太监小心地问道。
“难道还有几个姓张的?”
“禀陛下:姓张的妃嫔共有3位。其中一位是前年选秀之后册封的张贵人,另一位是前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还有一位就是张皇后。”
“张皇后?”刘闪疑惑地问道,他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个皇后,并且盘子里只有2个看起来像“张”字的牌子。
“陛下,10年前您曾交待过,以后不要把她的牌子拿过来。”
“哦?10年前?我……朕说过吗?”
“陛下,小奴不敢妄言!”
“朕倒是忘了这事!”刘闪见这名太监一直低着头,于是问道:“你告诉朕,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陛下,听说您曾嫌弃她长得丑,所以……”
“就昨晚那位张贵人,你先下去!”
“陛下,去披香殿还是寿安殿?”
“披香殿!”
这名太监不再多问,躬身退出后,刘闪又觉得奇怪,这难道跟电视上演的不一样?难道皇帝临幸妃嫔不都在自己的寝宫吗?
其实刘闪不知道:在清代以前,皇帝既可以在自己的寝殿过夜,也可以去任意嫔妃处。由于明朝嘉靖年间发生过一次“宫女起义”事件,从此之后的皇帝都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随意“乱跑”。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有清代的皇帝随意到嫔妃处过夜的剧情,其实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夜,熟悉又陌生的张贵人。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27岁的刘闪初尝女体的芬芳,深深地沉沦在温柔厢中不能自已。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前后退路皆被蜀军堵死,魏延和马岱奋力杀退杨仪的锋将何平,急忙整顿人马退往南郑,岂料杨仪和姜维抢先一步进入城中,双方正在剑拔弩张之时,杨仪骑快马来到阵前。
杨仪指着魏延大喝道:“魏延匹夫!丞相料定你久后必反,今日果应其言!你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将整个汉中献给你又有何妨?”
魏延大笑道:“丞相在时,我尚且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别说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
魏延冷眼盯着阵前诸将,立于马上大声叫道:“谁敢杀我?”
身旁的马岱紧握大刀,正要出其不意斩杀魏延,突有一人站在城楼上大声喊道:“刀下留人!圣旨到!”
众人闻听圣旨到来,急忙跪下听旨,几名宿卫军手托圣旨,向宠高声念道:
“告曰:征西大将军魏延,文韬武虐,屡立战功,升任为左将军;升任马岱为征东将军、王平为征西将军;令魏延为主将,马岱、王平为副将,领兵2万镇守汉中咽喉。任何人等,不得有违!”
魏延造反已至绝路,未受后主追责竟然还受封赏,心中大喜,急忙跪地拜服:“陛下圣恩!臣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马岱、王平也有升任却,他们心有不解却不敢多疑,当即表示遵从圣旨。
“不可能!魏延反叛,证据确凿,理应处死,何故升任?向宠!你身为中部督,为何假传圣旨?”杨仪大怒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杨长史若是不信,可与众将查看圣旨之真伪!”向宠厉声喝道。
魏延反叛,竟还委以重任,谁也不会相信!
吴懿、吴班、张翼、廖化、张嶷和王平等人皆上前验证,确认圣旨为真,都表示遵从圣上旨意。
“向将军,陛下圣旨何时所发?”杨仪问道。
“昨日辰时所发!”向宠据实回答。
“这就对了!按行程来看,魏延反叛的奏表午时才能送到宫中。未时之后,陛下才能从费祎将军口中得知事实真相!”杨仪笑道:“向将军,陛下让你过来时,是否知道魏延反叛的消息?”
“陛下未曾明言!”
“我杨仪身为长史,丞相临终将蜀中大事尽皆托付于我,绝不能让反贼魏延继续猖狂!”杨仪大声喝道:“给我杀!就算战至一兵一卒,务必诛杀魏延反贼!”
“大胆杨仪!你敢抗旨乎?”向宠拔剑怒斥道。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