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教授脸色铁青:“你读的诗,自然不可能是我写的。”
“可是,我们现在的争辩的话题,并不是我会不会写诗。而是‘诗仙’李白的国籍归属。”
“你以为,随随便便地模仿着李白的风格写了一首诗,就能把它算作是李白的作品吗??”
“李白,只有一个。他是我们大韩民族的魁宝。”
“再说了,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诗,根本算不上是一首完整的诗。”
“你却说他是李白所做。”
“那么我请问你,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它是一首七言绝句吗??”
“那么上下文又是什么?”
“有本事,你把整首诗都背出来啊!!”
“还有,你说这是李白所写。那么请问,李白是在何时何地,写下了这首诗?”
陆言信嘴角再次露出微笑。
来了!!
对方又一次撞在枪口上了。
在陆言信的诱导下,对方所做的每一步,都在陆言信的计划之中。
陆言信淡然说道:“你说,我吟的都不是完整的诗,那请问,这位博学多才,连汉字、唐诗都略懂一些的南韩教授。”
“如果,我真的能把这首诗的上下文,完整念出来如何??”
“这首诗叫做《将进酒》,不是七言绝句,而是乐府旧题。”
还没等陆言信说完,就被打断:
“乐府旧题??笑话!!!”
“如果你说这首诗是七言,你只需要再编两句出来。”
“乐府诗,那可长着呢。”
“李白乐府诗,可不好模仿。”
“小子,现在乖乖闭嘴,你还有可能能够收场。”
“再继续下去,你会代表着你的国家,在全世界面前蒙羞的。”
陆言信笑道:“请不要打断我说话。我很清楚,一会儿丢脸的,究竟是谁呢。”
“这首《将进酒》,作于天宝十一载。”
“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而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和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写下了这首诗。”
------------------------------------------------
对面冷冷说道:“呵。。年轻人,你还真的挺会编的。”
“不过,故事编的再好,也终归是故事。”
“李白的诗水准之高,可不是你随随便便就能编的出来的。”
“天宝十一年,那可是李白创作的巅峰期。”
“这里有很多人都是行家。”
“你要吟的诗,是否有李白文风,是否真的是李白所写。我们一听就听得出来。”
陆言信没有回答对方的挑衅。
而是调集起了自己的情绪,用浑厚明亮的声音朗诵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只是四句,陆言信明显能够看到,对方几位原本得意洋洋,抱着看笑话的眼神的教授的脸色变了。
而陆言信身边的秦念羡,顿时神色迥然。
他在细细地品味着陆言信刚刚朗诵的那几句话!
如果不是知道现在的场合,秦念羡怕是会忍不住跳起来!
先不说,这首诗是否是李白所作!!
但这首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绝对是他秦念羡闻所未闻的。
而陆言信语音语调,赋予这首诗的感染力,更加令人感到震撼!
只是听第一句,秦念羡脑子里已经全是黄河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这样的波澜壮阔的现象。
而后一句,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
接下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悲叹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
除了李白,又有谁写得出这样的句子呢???
而后面几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这岂不是就是李白一生的写照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更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前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是为壮志、
后句显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是为豪情。在豪迈旷达气概下,透露“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悲慨。
这完全契合了李白在被贬出京之后的心境。
而如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必将能为后世传诵之千古名句,不是出自李白之手,又会有谁写得出来呢??
陆言信他自己??
一个二十岁的学生?
如果这首诗真的是陆言信所写,那么他也是“诗仙”在世!!
------------------------------------------------
首日成绩并不是很好。作者不知道这样的书是否有人看?
有喜欢这本书的,请用行动支持下这本书吧。哪怕是是在书评区说声喜欢也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