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诸天大穿越 85章 建文往事(2)

小说:诸天大穿越  作者:仙王临九天  回目录  举报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造反,这其中流传的版本很多,各种说法不一,而是有一个版本却被大多数人认同。

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其实并不太适合当皇帝,因为他缺乏足够的魄力以及手腕,做事优柔寡断,很容易就会被朝中大臣蒙蔽。

朱棣之所以要造反,除了不满自己的老子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还有个原因是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父亲和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被朝中的佞臣祸祸。

因为按照这些大臣的想法去做,大明的江山社稷迟早会毁在这些人的手里,甚至比元朝统治的时间还短,这对于朱棣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既然大明江山迟早会在朱允炆手里完蛋,那还不如直接起兵造反,将坐在皇位上的废物皇帝赶下来,由他自己荣登大宝。

燕王朱棣是成功的,他从起兵开始就一路攻城拔寨,军队势如破竹,最后成功攻破了京城,进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城。

朱允炆看到这一幕,就知道大势已去,本来想要和燕军死磕到底,但是却被身边一些忠心的人劝退,最后无奈之下,一把火烧了皇宫,并且由一个太监假扮朱允炆,义无反顾的投身火海,给真的朱允炆创造逃跑的机会。

而因为当时京城已经大乱,到处都是喊打喊杀之声,建文帝朱允炆靠着这一点成功逃出生天,彻底从这个世上消失,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到了什么地方。

有人说朱允炆被赶了皇位之后心灰意冷,所以选了一家和尚庙出家为僧,一辈子清灯古佛。

也有人说朱允炆被赶出皇宫之后,一直贼心不死,默默的在暗处积蓄力量,随时窥视皇城,准备有一天起兵复辟。

但是根据各种记载来看,朱允炆出家的几率最高,因为一直到建文余党被连根拔起,朱允炆也始终不见踪影,仿佛从这个世上彻底消失。

唯一的可能就是对方确实彻底心灰意冷,已经熄灭了复辟的念头,心甘情愿的将皇位让出来。

特别是当看到朱棣继位之后,整个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朱允炆更加确定对方才是最好的皇帝人选,自然不可能再继续做白日梦。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朱允炆一般的想法,甘于平凡,就比如建文帝朱允炆的长子朱文奎。

本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允炆驾崩之后,朱文奎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帝,统治整个大明王朝。

但是很遗憾,朱允炆不过在皇位上呆了区区四年,朱文奎成为太子也没有几个年头,然后自己的老子就被燕王朱棣赶下了皇位,他自己则由高高在上的太子,一日之间成为了乱党,不得不在衷心的属下护送之下,狼狈逃离京城。

没有体会过权力的美妙,永远也无法知道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何等的诱惑。

朱文奎这些年东躲西藏,每日惶惶不可终日,唯恐有一天被朱棣发现。

朱文奎早已经过够了这种如同老鼠一般的生活,他迫切的想要光明正大的出现在阳光下,想要威仪四海。

但是如果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必须要君临天下,所以在不甘于平凡以及手下的蛊惑之下,朱文奎选择了和他老子不同的道路,一辈子致力于造反,登上那至高无上的至尊之位。

但是很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读书人造反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这句话也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朱文奎身上,虽然对方并不是书生,但是道理是这个道理。

朱文奎的身边尽是一些冲锋陷阵的鲁莽之徒,一没有可以提供万世之策的顶尖谋士,二没有运筹帷幄的绝世猛将。只凭借一腔忠诚和热血,怎么可能造反成功?

所以这些人虽然给大明造成了不小的隐患,但是至今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显摆。

而朱文奎别说是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就是和普通百姓一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空气,这种微不足道的梦想,至今对于他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尽管朱文奎眼高手低,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至今无法脱离出来。

李凌熟知这一段历史,并且还有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在,比后世穿越过来的穿越者杨秋驰更加了解这一段往事。

他的父亲李追是两朝元老,对于这其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有足够的了解,李凌身为他唯一的儿子,自然也从自家父亲的口中知道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说到底这一家子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所以也怪不得他人取而代之。

杨秋池深受建文余党的毒害,虽然不一定了解真实的历史,但是心里面却同样看不起这些反骨仔。

有道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杨秋池虽然屡次破坏李文奎的大事,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知道这样的人最好还是收为己用。

但是李文奎却恰恰相反,杨秋池破坏了他一次行动,他就想方设法的来找杨秋池的麻烦,甚至几次三番的想将对方干掉。

这么做无非是想要出一口心中的恶气,毕竟杨秋池几次三番破坏他的行动,如果说不恼火,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的李文奎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因为他没有容人之心。

燕王朱棣为什么能够很快的平定天下,并且将建文帝如同死狗一般撵的到处跑?还不是他的气度非凡,有气吞天下之决心。

正是因为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之后,并没有对朝中的官员大开杀戒,反而对于投诚他的官员尽量安抚,答应既往不咎,否则这些怕死的官员怎么可能会容忍朱棣攻入南京?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些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败类,是祸国殃民,误人子弟的代名词。

这些人一个个饱读诗书,但是却从来不思报效国家,就算偶尔有一两个清流,但是面对满朝官员也是势单力孤,最后被淹没在这股洪流之中,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就是被打压的抬不起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诸天大穿越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