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在了解了“漩涡”是怎么回事后,想起现在的情况,收起胡思乱想的心思,开始打量起四周。
现在他身处在之前就观察过的一个巷子里,破旧发黄的低矮墙面、空荡荡但又狭窄、阴暗小路,无不向人们述说着这个城市的破败与沧桑……
收拾好心情,李铭提着包昂首阔步的向着狭小的巷道口走去。兜兜转转好些时间才走到了一条相对宽敞的路上,也终于见到了这个时代的人。
李铭顺着不多的人流,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这应该是郊区吧?打量着街道两旁紧凑民国风格的建筑,如同做了一场梦一样。顺着路不知走了多就,终于在又拐过一个街口,视线豁然开朗了起来。
只见“滴答滴答”街上车水马龙,时不时的还有古老的有轨电车匆匆驶过,街上的行人大多身着褪色的土布衣料,偶尔也能看见披着浓郁亚麻色金发的外国人穿插的其中。从这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应该是在上沪,只是不知道具体年月。
就在李铭东张西望的时候,一辆黄包车停在了他旁边。身穿青黑色土布制成的短褂长裤,大冷的天,露着这个时代劳动者普遍可见的精瘦有力的小臂和小腿,额头上还有细微的汗珠在述说着艰辛。
“先生,去哪?上车,五毛钱给您拉到地。”
李铭被他一问,想想也确实该找个地方了解下现在的年月。
“给我到最热闹的茶楼”
“得嘞,您上车坐好。”
车夫小哥熟练的拉着李铭往前赶去,李铭第一次体验人力拉车,感觉分外新鲜。但新鲜劲很快就过去了,不平整的马路使得车颠簸的厉害,从小哥有搭没搭的口中也了解了现在已经是民国37年年尾了。
民国37年也就是1948年,此时的物价因为金圆券取代法币的原因,物价简直奇高,你能想象到明年5月一旦米4.4亿元吗?一粒米要130多元?
大概十分钟小哥就在一座气派的茶楼前停了下来。
“先生,您瞧这茶楼可中?”
望着人来人往气派非常的茶楼,想着包里的几块大洋,怕是不够啊!想了想还是先去吧手表处理了吧。
“小哥,你知道哪里收手表的吗?我这身上钱带的不多想把手表卖了”说着还扬了扬手腕,露出手表给车夫小哥看。
小哥看了眼:“您这洋表啊,前面就有家钟表行收,你坐好,我送你过去。”说着就拉着往前走去。没走几步就看见一个大大的钟表行牌匾。
下了车,给了车夫一块大洋,见小哥接过大洋就要找钱。
笑着摇了摇手:“剩下的算是小费了。”在车夫小哥千恩万谢的感激中迈入大发钟表行。
刚进店门,一个十六七的小伙计就知礼的迎上来招呼李铭:
“这位先生您好,请看本店商品,都是精选进口高品质洋货,随意挑选,价格公道。”
“请问你们老板在吗?叫出来我有话与他说。”李铭不接他的茬,直接劈脸问道。
小伙计微微一怔,觉着此人粗暴,可又稍微打量了一下李铭,见他身着自己从未见过,一看就是高档服饰的西装。愈发恭敬的道:
“请先生稍待,我去为您请程老板出来”
李铭趁机环顾扫视了一下店里,感觉这三十多平米的店面倒是收拾的利利亮亮,到处擦拭的干净油亮,胡桃木柜台里面的红漆木货架上,摆放着各式摆钟。
店里的柜台是三段式结构,为什么叫三段式呢?因为两边那两段是木头柜台,中间这一段是玻璃柜台,只有这玻璃柜台一段,前面和上面都镶护着透明的平板玻璃,客人一进门,甚是扎眼。只见这玻璃柜台里面整齐码放着放着八块洋表,在红色绒布的柜台衬底上,灿灿然亮晶晶。然而在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铭眼里,心里只就一个字能形容“土”
正在此时,店后急忙迎出一个人来,看那来人,五十上下,藏青色底浮铜钱暗纹的绸面夹棉长袍,短山羊胡面庞瘦削,玳瑁圆框黑塑胶脚的眼睛挂在鼻梁正中,镜片后面那双眼睛在仔细打量了一下李铭后,说道:
“这位先生找我,不知看上了小店哪款洋货啊?”
“呵呵,老先生,请恕冒昧,其实我今天来,是想卖给贵店我从海外带回来的手表,请老先生过目。”
说着,李铭不待山羊胡回答,打开皮包,取出表盒直接递上去。山羊胡有点惊讶,马上又神色如常,接过表盒打开,取出手表端详把玩着,说道:“不知先生此表产自哪里?”
“瑞士”
“什么牌子?”
“宝珀,世界十大名表之一。”
山羊胡的表情似乎是对这款表越看越爱,全钢表壳,玻璃表面,钢制表带,一切的能看见的部分都是这般的做工精细(相对于这个时代)。
“先生请随我来后堂详谈。”山羊胡抬手示意。
于是李铭随着他来到后堂,盏茶功夫,互相介绍后得知这山羊胡叫程大发,李铭声称自己乃是外贸进出口商人,因为打仗不敢存货,这才急于脱手,愿意贱卖。于是两人谈妥了价格,这老狐狸不愧是多年经商的,杀价功夫着实厉害,软硬兼施之下,硬是把李铭的价位从开口的320大洋打压到了280大洋,不过他答应,帮李铭把货款换成黄金支付,按照他的说法,官面收购黄金的汇率太便宜了,民间收购价差不多要2块大洋左右一克,于是,李铭以8根大黄鱼加50大洋(民国大黄鱼金条平均每根312.5克)的价格把这均价80元人民币的手表全部出手。
程大发让李铭在店中稍待,他去取黄金,连叫着让伙计上茶,自己匆匆离开,李铭则喝了口茶,慢慢的等待这。
一个小时后程大发才回到店里。见着黄金,李铭也把十块手表都拿了出来,然后他检查黄金,程大发则随机打开了几块表的后盖查验。
程大发啧啧赞叹道:“果然是世界名表这做工着实精湛,包装亦是精致,李先生以后若是再做这手表进口贸易,只管拿货来,我包圆了!”
“程老板只管放心,这表质量极好,售后服务更好,一年内有质量问题我包换新的。”
居然如此!还请李先生留个联系方式。”(要知道这年头的洋表坏了只有自己找钟表师父修理的,修理价格极贵,你要是运气不好多修两次,成本够你买块低档新表了)
“我刚从海外来归来,还没有找好住处,待我找到合适地方,再来通知程老板。”
“那就有劳了,这已是中午了,不如留在小店,吃顿便饭再走吧?”
李铭一口回绝了程大发的邀请:“多谢程老板美意,心领了,我确实还有其他事紧着要办,失礼失礼,就此告辞了。”
看他一脸坚决,像是真有事,程大发也不强留,带着一脸的春风得意直把李铭送出了门。
李铭向着之前茶楼走去,手紧紧地握着皮包。他不是没见过大钱的人,以前在公司百万、千万的资金也经常炒作,自己在银行里存款也将近百万。但那些都是数字,没有这黄金来的让人震撼、让人激动。这才一笔交易,就差不多跟他近十年的存款一样了。
不由的心里感慨果然还是贸易赚钱啊,同时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正在他的心中慢慢发芽。
李铭一进茶楼,就有一名精明利落的中年人热情的迎上来:
“先生,第一次来?是想要登楼上的雅间还是准备在一楼喝茶听戏?”
“的确第一次来,我刚从海外回来,就在一楼帮我找个位置听听戏。”
在四五十年代做茶楼的侍应生,可没有现代的茶室那么简单,只懂得迎客送菜端茶倒水就可以,四五十年代的侍应生,那绝对放到后世去做一家大公司的经理都绰绰有余的。
首先要讲究眼力,这名客人来过一次,至少半年内都能记得对方的模样,这才是一名大茶楼的侍应生该有的眼力,也是最基本的功夫
其次,这种茶楼的侍应,无论男女,人脉广到足够让后世那些业务经理目瞪口呆。
第三,头脑灵活,善于交际,讲究茶楼里出现纠纷,不需要主理人出面,侍应就能搞掂一切而且这种大茶楼的侍应,并不靠那每个月五块大洋的薪水养家,每个月,他们最少都能拿回家三十块,不要以为这三十块大洋少,在1949年之前,小康之家每月的支出也大概在15银元。100块大洋就可以换得北平一座小型的四合院
“第一次来,而且是刚到上沪?先生,老家哪里?”听到李铭说自己初来上沪,这名侍应上下打量了一下李铭,礼貌的问道。
说道:“我老家苏北淮阴的,这不是打仗了嘛,担心家里,就从海外急急赶回来看看,好像还是慢了点!”
“哎,可不是嘛!前些日子,也就是10月19日,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全部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共4万余兵力,分3路向涟水城扑了过去了,看样子马上就要打到淮阴了。
我海州的,大家也算老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先带你进去找个位置坐,喝什么口味茶,我请。”这名侍应听到李铭的话之后,马上换了苏北方言对李铭热情的说道。
说着话,将李铭引到了一处安静的位置,又帮李铭沏了一壶普通的红茶过来,然后才坐到了李铭对面:
“我看兄弟你一定不会只是来饮茶听戏吧,有什么问题同我讲,我叫李达,在这间茶楼已经做了十七年,一直在这里做侍应,对上沪我很熟,只要你开口,我能帮一定帮你解决。”
李铭一听他怎么说,也没跟他客气。直接道:
“李老哥,不瞒你说。这次我回来,除了想了解家乡情况外,还想在上沪安个家,做点营生,这不刚到,人生地不熟的,才想着来茶楼打探打探消息,这不有幸遇到老哥你咯。老哥,你看我这事就不跟你客气了,请您帮兄弟一把。”说着就拿起茶杯向李达敬了过去。
李达连到不用、不用:“这事简单,如今年月,看着两党战争爆发,上沪有钱人都往国外去了,走后的铺子和房子都是在售的,那不知道兄弟打算做那个行当?”
“不瞒老哥,我在海外有些路子。所以琢磨着开个商品行卖卖洋货,至于住的不知当今原租界里的小洋楼要多少大洋一座?”李铭喝了口茶对李达说道:“不知老哥可有认识的洋人?”
“兄弟,就像之前说的如今有钱人走后空房很多,原租界也一样,那些洋人很多都早跑了,空房子多的是,小洋楼现在大概只需二千到一万大洋就成,比以前可便宜不少,全都是寄存在银行代卖,我认识几家外国银行的经理,现在就可以预约,带你看房子。”说着就站起身要向外走。
李铭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老哥别急,我还要先回老家一趟,这事你先帮我留意着,等回来了再看不迟。现在想请老哥帮我收几件古玩字画或者玉器,好回家拜访长辈;晚了我怕碰上两军交战那就不好了。”
“对、对、对,你看我这急的,你才刚回来。理应先回家趟。至于收古董?没问题,你先坐果真是着喝会茶听会曲,我这就联系当铺和古董店。”说着又站了起来:
“李兄弟,等我的好消息。”看李铭没再说话,就往外柜台走去。琢磨着和掌柜的请假去了。
没过一会,一个伙计端着几盘点心放在了他的桌上:”“先生,轻慢用。”
李铭被他说的一愣:“我没点啊?”
“是李达,请您的。”说着躬了躬身离开。
李铭不由感叹:“果然是敞亮人啊。”
吃着点心,听着茶楼里众人的闲聊,从中也听出了不少东西:“现在的人都不好过,能在这喝茶的都算不得穷人。但就是他们也感觉日子难过,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艰难。”
又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李达才带着六个人回来。相互介绍问好后,李铭要了个雅间,李达领着一行人向三楼走去。
刚互让着坐下,当铺老板宋天明就迫不及待让伙计,将带来的箱子打开。看着满满一箱子的古董,李铭傻了眼。
当古董店老板钱明也让伙计打开箱子。直接就蒙圈了,虽然也在胖子店了见过不少古董,但哪个物件不是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就怕磕着碰着?谁见过小小的箱子里装着上百件,琳琅满目的。果真是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啊!看样子,这年月的人们并不看重古董啊,这算是好消息吧?
看着这么多李铭也泛起了难,不知怎么选择啊!最终在李达的帮助下:用8根大黄鱼选了八件玉器,三件明朝的画、两幅清朝早期的字和二件宋朝的瓷器。
平均下来一根大黄鱼两件古董,不知李达他们怎么想,反正李铭知道自己赚翻了。这回去让胖子转手卖了怎么也得大几百上千万了吧?
交易顺利完成,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大伙坐着聊了会现在形势,两位掌柜就起身准备离开。临走纷纷表示以后有需要直接招呼他们,保证货真价实。李铭对此当然也表示以后会经常光顾他们。
送走两位一行人。李达没用李铭问:就不知从什么地方拿了个木盒子里面还装有棉花,正合适放刚收购的物件。李铭现在是真心佩服这年代的侍应,想他人所想,思他人所思,比现代的服务员不知强了多少倍!
“感谢的话,兄弟就不说了,显得生分。马上我就准备出发,赶往老家。洋楼与商铺、还得麻烦李兄帮忙,这是小弟一点心意,请老哥喝茶,老家归来后必有厚报。”说着就掏出之前卖手表剩下的50块大洋,递了过去。
李达上手一模就知道有多少大洋:连说“多了,多了”要递回。李铭哪能再收回啊,以后还要李达帮衬呢。退让不过李达也就收下了,接连感谢:
“老弟,你且放宽心,安心回去,我一定帮你物色好好的。”
李铭提起箱子就往楼下走去,走到门口想起,买了店铺也要有人看店吧?不如让李达先帮帮自己物色一个掌柜、几个伙计。
把想法刚跟李达讲完,李达当即拍着胸脯保证帮他物色老实可靠的伙计。
李达一直将李铭送到路上,一直看着李铭走远,才转身会了茶楼。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