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帝国之大明崛起 关于本书的人物和事件

关于本书的人物和事件的说明大纲

本书是一本奇幻穿越军事历史类型的小说,以弘治皇帝朱佑樘以夭折的孩子朱厚炜、朱秀荣为主人公。以1496年朱怀化穿越到朱厚炜身上为起点,有同朱厚炜同时代明朝国内人物和世界著名人物如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和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这四位伟大的君主出生于同一个十年(1491—1500年)。到1580年世界格局基本定型。朱厚炜将同他们争夺世界资源和国际地位的惊心动魄的斗争。

本书虽然以这期间的历史人物为主要人物,但因为是玄幻小说并不局限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本书中出现,对于历史事件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在时间上有所调整。有读者反映看不懂,因为我是第一次写小说肯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请读者们多多指正。现在我把以出现历史人物和事件做一个简单说明。

人物

大明人物:

弘治皇帝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弘治皇帝皇后张氏

明孝宗张皇后,(1471年-1541年)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峦,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张氏选立为太子妃;十月,立为皇后。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妃嫔,帝后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孝宗以皇后故,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妻弟嚣张跋扈,言官时常进谏,孝宗努力为之调解。武宗即位后,严厉打击舅舅嚣张行为。武宗无子而终,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熜为新君,即嘉靖帝,由此引发了争夺名分的惨烈大议礼。嘉靖获胜后,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故杀死其弟,张太后凄凉去世,葬礼被严重减杀。谥号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弘光元年(1645)改谥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孝康敬皇后张氏出生日期明成化七年二月三十日性别女别名孝成敬皇后民族汉族信仰道教出生地河北兴济逝世日期明嘉靖二十年八月八日。

明武宗朱厚燳

明武宗朱厚燳(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根据清人编纂的《明史》记载,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为世人所诟病;但是也有人认为武宗追求个性解放,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应州大败小王子,是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去世,死后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正德十二年十月,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2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这一战体现出了武宗较高的军事水平,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能有较快的反应,但在史书上事实被歪曲。关于应州之战,另有说法,《武宗实录》载:“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存在很大争议)。”对于明武宗而言这不算是光彩的时刻。史官不敢明言武宗之虚,但是后人可以轻易推测真相。也可能为文言文中分数表示法,如“十六七”在文言文中指十分之六七。

二子朱厚炜、嫡女朱秀荣早夭

蔚悼王朱厚炜(1495年1月1日—1496年3月9日)

太康公主朱秀荣(1494年—1498年10月1日)

太康公主朱秀荣(1494年—1498年10月1日),明朝公主,明孝宗和张皇后之女,明武宗的同母妹妹。本名朱秀荣别称太康公主所处时代天朝(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京紫禁城出生时间弘治七年(1494年)正月十四去世时间弘治十一年(1498年)九月十六日亥时陵墓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蓝旗村东

朱厚炜(1495年1月1日—1496年3月9日),明孝宗朱祐樘的次子,生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唯一的弟弟,早夭,被孝宗追封为蔚悼王。中文名朱厚炜国籍明民族汉出生地北京紫禁城出生日期公元1495年1月1日逝世日期公元1496年3月9日

吴皇后

明宪宗的结发妻,废后、顺天人。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立为皇后,但一个月后蒙冤被废,史称“吴废后”。

明孝宗在宫中出生后同太监张敏、明孝宗生母纪姑娘共同偷偷抚养了几年,明孝宗继位后念及吴氏恩情,命服膳皆是母后礼。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刘瑾欲一把火烧了,大学士王鳌力持不可,以妃子礼下葬,无谥号。

吴氏是顺天府(北京)人,出身名门,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舅舅孙樘保护朱祁镇击败曹吉祥平乱救了朱祁镇的命,被封为怀宁候。哥哥吴瑛是羽林卫指挥使。十五岁入宫当皇后一个月后被废。

刘健,河南人,弘治元年入阁,资格最老,脾气最暴,这人是个急性子,十分容易着急上火,但他却有着一项独特的能力——断。这位内阁第一号人物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能够预知事情的走向,并提前做出应对。正是这种能力帮助他成为弘治年间的第一重臣。

李东阳,湖南人,弘治八年入阁,他是弘治三阁臣中的第二号人物,也是最厉害的一个。他的性格和刘健刚好相反,是个慢性子,平日总是不慌不忙,天塌下来就当被子盖。他也有着自己独有的能力——谋,此人十分善于谋略,凡事总要考虑再三之后才做出决断,思虑十分严密,内阁的大多数决策都出自于他的策划。

谢迁,浙江余姚人,弘治八年入阁,三阁臣中排行最后。这位仁兄虽然资历最低,学历却最高,他是成化十一年(1475)高考第一名状元,这人不但书读得多,还能言善辩,这也使他具有了一种和内阁中另外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能力——侃。

李梦阳,甘肃人,时任户部郎中,用现在的话说,这人应该算是个文坛愤青。他乡试考了陕西省第一名,是八股文的高手,却极为厌恶明代的文风。他认为当时的很多文章都是垃圾、废物。

张彩

张彩,字尚质,号西麓。安定人(今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大柏林村人)。明弘治二年中举,次年(1490年)捷中殿试二甲69名进士

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后由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弘治十一年乡试中举,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考中二甲进士。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只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

严世蕃(1513年-1565年),字德球,号东楼,江西新余人,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未经科举步入仕途,以严嵩的名势,先入国子监读书后为官,累迁至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汉族,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登进士第。初授行人,后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

仇鸾(1489-1552年),明陕西镇原(今属甘肃)人,字伯翔,出身将门,袭封咸宁侯。任甘肃总兵,以阻挠军务为总督曾铣所劾,革职逮问。

后又诬陷曾铣而出狱坐废家居,便厚贿严世蕃,乃投靠严嵩,约为父子,得重用为太子太保,充总兵官镇守大同。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天朝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神英,字景贤,明朝中期寿州(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人,因军功官至右都督,攀附大太监刘瑾,被封为泾阳伯,后因刘瑾被杀而被免除爵位。

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南直隶(今安徽歙县)人,本名锃,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

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键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

马一龙(1499-1571)明农学家、书法家。字负图,号孟河,别号玉华子。溧阳人。马性鲁子,马从谦侄。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

黄衷,字子和,号矩洲,别号铁桥、铁桥病叟,广东南海(今属广州)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湖广巡抚,终兵部侍郎。所作《海语》,详述海上奇幻之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掌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总神机营张永、提督西厂谷大用、提督东厂马永成、提督东厂丘聚、罗祥、总三千营魏彬、司礼监太监高凤。御马太监张忠、太监吴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帝国之大明崛起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