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来到船边儿后,发现沿岸左右,渔民们都在各自的船边忙碌着,有看到钱氏兄弟的,还隔着老远挥了挥手。
黑瘦的老何头,就是当年把钱氏兄弟父亲的空渔船拉回来的老何头,从大老远儿走过来,特意在下海之前想跟这兄弟俩唠几句闲嗑。他是看着这两个没了娘又没了爹的苦命孩子长大的,好多时候就感觉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
“大小钱儿啊,今天怎么起来晚了?”
混合了两世记忆的兄弟俩,对老何头也有着由衷的亲切感。钱老大先开了口:
“何老爹,我俩准备了一会儿东西。”
“年轻后生需要多睡会儿,和你老头儿不一样。”
钱老二跟着耍了个贫嘴。
老何头乐了:
“呵……钱小二儿,嘴上毛都没长全,跟我耍?今天捕鱼,咱们倒是看看是我老头多还是你小子多。”
钱老大也乐了,没接这个话茬,打了个圆场:
“何老爹,你看今天这天气,是个打渔的好日子吧?”
老何头抬头看了看天,然后自信地点了点头,那布满皱纹和嗮斑的老脸,竟然显现出一种权威的神采:
“云蛮多,风不大,好啊,今天可得好好下网。”
“诶,好嘞。”
钱老大爽快的回答道。
老何头十分满意的笑了,漏出参差不齐的门牙,背着手,后背弯成一张弓,往自己渔船的方向走去,虽然饱受岁月的摧残,这老爷子的步履却依旧稳健。
这些渔民的渔船都差不多,长约五米,宽约一米半,中间是一根不高的桅杆。船尾是简陋的船舱,无非就是几道半圆形拱桥状的木杆儿,铺上竹篾编织成的席子,人可以挤在里面休息、吃饭。船头往前伸出一根长杆,长杆的端头连接着两根绑成“乂”字形的竹竿,以及一根长绳,“乂”字形竹竿的两端又分别连着方形渔网的一角,那根长绳则从船头直立着的另一根竖杆顶上穿过;这样人可以站在船上拉动长绳,控制渔网沉入水中或离开水面。
那个年代,技术上也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所以捕鱼只能选择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也只能在肉眼可见的近海活动,如果走远了,起了大风大浪,那就只能是九死一生。
一般来说,捕鱼可以两人成行也可以三人一起,但人多嘴多,每个人分的就少,所以也有自信的人甘愿一个人出海。当年钱氏兄弟的父亲,就是因为急于还钱,便一个人出海,以至于养成了习惯,以至于最后人昏厥过去一头栽倒在茫茫大海之中,以至于何老头发现并赶过来时人已经死掉了,趴在水面上随着微微的波浪,在渔船不远处漂浮着;好在那天风平浪静,不然哪里还能找得到尸骨?
曹植曾经写过一首《梁甫行》,描写海边儿渔民的生活,其中后四句是这样的: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通俗点儿解释,就是老婆孩子看起来跟野兽一样,生活就像在树林里一样,家门里啥也没有,野兔狐狸可以在屋子里随便乱窜。古时候的渔民就是这么惨,比农民还不如,甚至会让农民瞧不起,因为他们身上总是带着挥之不去的腥臭味儿。
钱老大还是学艺不精,如果他读过这首《梁甫行》,恐怕这第二生从一开始就高兴不起来了。不过反过来说,无知者无畏,正因为吴氏兄弟不知道这里面有多苦,而钱氏兄弟因为打小就这么活的,对这种苦已经麻木,也就没了深刻的感受,所以哥俩才能高高兴兴开始这第一天的渔民生活。
高高兴兴的哥俩,把渔船驶离了岸边,然后撑起破旧的船帆,向一望无垠的大海驶去,直到在视线里,岸边的树木房屋已经小成了一个点儿。其他前后脚出海的渔船,大多也消失在视野里,只剩那么一两个可以看到忽上忽下的半截桅杆。
“行了,这片儿看起来可以,把帆收了,下网吧。”
钱老大一边弯腰盯着船头附近的水面,一边说。
钱老二先麻利地收了船帆,然后熟练的解下连接着渔网的缆绳,在手腕上缠了几圈,再把绳子送出去,让渔网缓缓沉入水中,最后自己坐在了船板上,这才说:
“我好了,看见有鱼你说话。”
钱老大没吱声,只点了点头,仍然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虽然是多云的天气,但海面上仍然反射的强光,而且这里的海不像热带的海那么清澈,一米之下便开始变的浑浊,如果不擦亮了眼睛,真是很难发现影影绰绰的鱼群。
不知道过了多久,久到钱老二已经有一丝困意了,他才终于看到钱老大做出了动作,慢慢抬起了右胳膊。
钱老二瞬间清醒了,眼睛也瞪了起来,慢慢站起身子,伸出舌头舔了舔早已干瘪、龟裂的嘴唇。
钱老大把掌心朝上,轻轻掂了两掂。
钱老二小心翼翼地,缓缓地把渔网开始往上提。
突然,钱老大把手臂急速往上抬起来。
钱老二知道这是信号,立刻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死死拉住缆绳,左右手快速倒腾着把渔网拉了起来。然后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赶紧问道:
“咋样?多少条?”
因为站在前面的钱老大,结结实实挡住了他的视线,但从手上传来的缆绳的震动可以感知,肯定是有收获的。
钱老大转过身来,满脸堆笑:
“三条海鲈儿,大的一尺多!”
然后他从船帮处抄起长杆连着的小网兜,把那几条正死命挣扎着的海鲈鱼从大渔网里一一捞了出来,一一倒进船舱下面的小池子里,那是放活鱼的地方,能保持新鲜。
钱老二也乐得合不拢嘴,一边帮着收鱼,一边说:
“这再多来几次,就能满载而归啦。”
钱老大把小网兜放下后,从船舱里把那两个斗笠拿出来,一个递给老二,一个戴在自己头上,说:
“眼睛花了,你盯会儿,我把绳。”
“好嘞。”
钱老二说完高兴的走到船头。
就这样,到了傍晚时分,忙活了一天的哥俩,一共捕到了十二条鱼,可以说收获不错。此时日头渐西,他们的小船升起风帆,踏上了回程。
随着岸上的景物越来越清晰,他俩看到大多数渔民都已经回来了,围在一起估计是正清点收获。就在这个当口,钱氏兄弟几乎同时想起了什么,他俩互相对望了一眼,心里一沉,张嘴砸吧了几下想说点儿什么,但到底什么也没说出口,只皱起眉头盯着岸边越来越近的人群和点点灯火。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